首頁  |  聯絡我們 
首頁 >社區認輔志工專區 >社區認輔須知 >社區認輔團隊評估指標 

社區認輔團隊評估指標

依照各個不同社區學校以及團體成員的獨特性,不斷修改調整,建立現有團隊運作的評估方式,從團體培訓課程的整體學習參與、主動積極度,到認輔服務的準備度、實務操作及服務記錄的完整性,乃至於團隊整體的共同願景建立等。

主要目標是促使認輔志工能夠建立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態度,以及透過學習和協同合作服務的歷程,改善心智模式不斷自我超越,而團隊認輔工作亦能永續發展與成長。

(一)綜合評估

  1. 學校行政單位的支持、配合度-包含校長、輔導主任、組長、相關老師、家長會、志工團等。
  2. 學校弱勢孩子的人數統計-單親家庭、受虐兒家庭、身心障礙、貧困家庭、新移民家庭、原住民家庭、失功能家庭 …… 等。
  3. 認輔服務人次統計包括個輔、團輔、晨光說故事、學習輔導等。
  4. 了解認輔理念,志工的角色與定位、培訓計劃、服務方向、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共識,不斷充實自己,願意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學習。
  5. 完整的組織團隊和運作,並有協同合作的能力和精神,除了團長或組長外,還要有副團長或副組長、文書、活動、總務、會計等幹部,各司其職。
  6. 至少有五人左右的核心團員,專司團隊動力的凝聚,團員的互動和關懷,形成相互扶助的會心團體,讓愛在社區深耕。並能辦理團隊共同需求的事情─共同購買、辦理團隊知性之旅或辦理團隊全家旅遊事宜等。
  7. 投稿光寶社區認輔雙週報篇數及成長手冊的編印。
  8. 自己fb社團讀書會的組數時數(歷年累積)-選讀該學期認輔培訓課程相關書籍。達到資訊交流、專業互動、知識分享、個人願景的達成、共同願景的形成。
  9. 自我導向學習-團隊成員選讀研究所、大學、空大的人數暨專業講師認證等。

(二)培訓評估

  1. 團隊每次上課人數達 25 人以上。
  2. 上課前10分鐘,班長可宣達事項或團隊討論事項或繳交功課等並做課程準備,放音樂靜心冥思,沉澱自己,準備參與課程。
  3. 團隊分工合作(每人有固定的工作):(1)場地整理場地〈放墊子〉。(2)準備茶水(3)老師倒茶水。(4)時間到了收簽到簿。(6)授課講師影音器材設備準備。(7)影印講義。(8)提醒紀錄小組。(9)負責錄音。(10)執行保證金捐款等事宜。(11)團隊公約的執行力,包含保證金、缺席、遲到、早退、手機響、功課繳交、期初繳交之行政資料 …… 等。
  4. 期初、期末課程記錄成果驗收─課程紀錄分工撰寫、潤稿、打字、美編、照片和團輔活動方案設計及讀書會記錄等。

(三)服務評估

  1. 小型團體輔導流程應符合輔導之原理原則。小型團體輔導的組數可隨著團體的發展增加但至少三 組,每組6至8人。服務次數每學期最少時至十二次以上。並邀請新團員擔任觀察員的角色。
  2. 小型團體輔導活動設計符合成員的需求選用適合孩子的溝通的方式,如遊戲溝通、繪本溝通、畫畫、戲劇或角色扮演,帶領公共服務、生涯輔導…等。
  3. 資深志工(參與認輔三年)能承接學校願意轉介個案。或獲得校方信任,能於小型團體輔導中篩選出需要進一步幫助的個案、追蹤服務等。
  4. 能夠主動積極通報受虐兒童,協助兒童保護工作的案件數。
  5. 無論小型團體輔導或個別關懷、陪伴、照顧,皆能做出個案紀錄。
  6. 能夠協同合作、運用社區資源網絡的能力,有效協助個案及其家庭。
  7. 參與個案研討的次數。
  8. 參與親師座談的次數。
  9. 辦理機構參訪、各校觀摩的次數。

感謝團隊夥伴們用心協助團體運作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我們生命激勵的能量,也讓認輔服務落實在需要的地方,深耕、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