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主題特輯1:
《從搖籃到搖籃》源頭減塑、零廢棄 美好綠生活的個人實踐及社會企業責任

友善列印
  主題特輯2:
「攜手企業,友善家庭─家庭教育送到職場」 光寶文教基金會【父母美學幸福講座】介紹
   
【活動預告】光寶科技大樓「減塑、減一次性垃圾,守護地球友善行動」
【活動記事】光寶海洋日,淨灘活動紀實

特輯1:
《從搖籃到搖籃》源頭減塑、零廢棄  美好綠生活的個人實踐及社會企業責任

綠色旅程:採集土地鮮甜的滋味

   春天最優美愉悅的景致之一,是綿綿細雨之後,所有的新綠、芽、花,恣意地開滿山坡。認識春天最美的方式就是走進新綠的自然裡,輕輕地嗅聞著春泥的芳香。採買自在地友善小農種植的蘿蔔,剛採收的蘿蔔可煮湯、紅燒、做粿等;翠綠的蘿蔔葉可以替代芥菜清炒做成雪裡紅,而盛產的蘿蔔曬乾後保存起來又是一道美味的佳餚。採集土地鮮甜的滋味,從根、莖、花、果、葉、芽發想,把新鮮食、保存食、發酵食、花草食,四種食材交織在一起成為「身土不二、低碳飲食」的全食物消費者。

  環境是人文的載具,是生命的根基,是故事的舞台,是萬物的母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自然環境,會孕育出不同的人文底蘊。友善種植絕非單獨存在,必須與環境共構才是友善。綠色旅程的零廢棄新生活,從惜身、親土、誠食的行動綠生活開始。

食育教育,零廢棄的飲食健康生活

  食物一直是我們照顧親人的最佳方式,食物滋養生命,是人類健康的基礎。原味純淨的食材,讓人茁壯成長。長途旅行、過多的食品添加和劣質的調味料、色素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乃至影響學習、情緒、人際關係及工作思考等。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綠色生活的覺醒,放慢腳步從容前行、慢想慢思,生活簡單所帶來的公平正義;或許城鄉差距就會不一樣;人的天賦自由將被充分的尊重發揮鼓勵看見。日本《食育基本法》指出: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味覺約在十二歲左右完成,這是光寶文教基金會從2012年開始不斷耕耘傳遞「食育教育」以及想要給民眾共享的生活美學核心素養和健康守護。

《從搖籃到搖籃》美好綠生活的個人實踐及社會企業責任

  地球上所有的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命如同一顆顆的種子,是自然的一部分。據台大研究調查(2013),台灣一年的剩食高達367萬噸,若以90公分桶裝、容量155公斤計算,每天的平均廚餘量將可疊起74座101大樓,造成環境不可承受之重。食物浪費造成全球暖化和許多生態環境、公共衛生等問題。

  《從搖籃到搖籃》是以循環式思考向大自然學習,所有東西皆為養份,皆可回歸自然。C2C在個人和企業同仁實踐綠色創新可以節能減碳,引領綠色概念發展,讓人跟地球的環境和諧永續共生。

資料來源:
舌尖上的浪費(1)天下雜誌2013年4月5日 https://youtu.be/4t1-Mzvh160
舌尖上的浪費(2)天下雜誌2016年4月10日 https://youtu.be/C44R6QPv8oI

特輯2:
「攜手企業,友善家庭─家庭教育送到職場」 光寶文教基金會【父母美學幸福講座】介紹

『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 J. E. McCulloch

  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為人父母的,定必對這句說話有共鳴。「家庭」是人類生活中最初接觸且重要的基本組織。對孩子來說,家庭供給生存所必須的物質及精神支持,也為日後人生觀的形成奠定基礎。對成人來說,家庭提供個人成長與發展所必須的生活經驗及機會,滿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因此,不論社會如何發展變遷,家庭是人類所不可缺的搖籃。

  親職教育的目的,除了提供家長相關的親職知識及子女教養和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藉著自我探索與覺察的活動過程,省思自己教養子女的態度和方式,透過學習和子女共同成長,建立成熟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美學幸福講座」為有需求的父母安排了豐富的單堂講座, 透過多元的媒 材,融合生命故事繪本與生活經驗,打開充滿躍動的親子對話窗口,領受美學力、想像力、表達力、創造力、思考力、品格力等多元的滋養,當孩子健康喜樂的推手。

     

另外,基金會也針對企業員工及其眷屬,提供家庭教育的學習活動如下:

  • 節氣美學輕旅行:透過假日時光,辦理員工小旅行、手作體驗、親子遊戲、兩性聯誼等表達性藝術人文活動。
  • 假日親子EQ遊戲坊:透過活潑的表達性藝術,開啟親子互動的對話空間。於週末提供員工親子6小時之EQ體驗活動。
  • 企業員工身心舒活工作坊:於週六、週日提供每日6小時之SQ交流體驗活動,透過表達性藝術,開啟人我互動的對話空間。
  • 員工子女夏令營:於暑假期間在企業據點為企業員工子女舉辦為期3天之夏令營活動。活動主題包括,食育、EQ和SQ情緒照顧的生活美學;「源頭減塑、減廢」健康及環境守護等,結合108課綱的核心素養和公民意識涵養為主軸設計規劃。
  • 讀書會或成長團體:由企業調查員工需求提出主題及場地,提升員工關係和家庭教育的知能。
  • 結合企業員工家庭日進行家庭教育宣導:透過體驗活動設計(如家事分工、性別互換、食育教育和環境永續等體驗),引發參與者對家庭現況之省思,進而提升家庭教育知能。

  孩子的大腦是由父母親或者是生活的重要他人帶給他們的經驗和感受所塑造的。他們的大腦可說是父母大腦的「鏡像」,父母自身的成長、停滯和衰退,都影響孩子的大腦和發育成長。所以了解教養的方式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是可以幫助我們和孩子健康快樂。

  針對上述講座主題有需求者,歡迎來電洽詢,聯絡電話為 8798-2888#6072。https://liteoncf.org.tw/school_p3.html

活動預告:光寶科技大樓「減塑、減一次性垃圾,守護地球友善行動」

  每一次消費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小行星基金會創辦人 Anna Lappe

活動緣起

  澄藍的海洋,覆蓋著地球80%的生物。海浪推動水流,為生命提供重要的營養、氧氣與能量,平衡著氣候亦孕育地球無數的生命。隨著工業文明的開發,塑膠製品因便宜耐用、便利性高和可重複使用,導致塑膠走入「用過即棄」的氾濫,其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成了地球生態環境最大的負擔與濫觴。每年有800萬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科學家預估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重量可能多過魚類;而且絕大部分的塑膠無法分解,將繼續存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上。

  報導指出,德國每人每年平均使用45個塑膠袋,台灣卻高達782個,送入焚化爐產生戴奧辛、送入掩埋場掩埋則千年不化,更有許多塑膠殘片及微粒存在河川、海洋系統,造成更多生物的危害和不可承受之重。源頭減塑、零廢棄,一直是社區認輔家庭教育資源管理推動不可或缺的一環;鼓勵志工帶動社區民眾家庭減少或拒絕使用塑膠等一次性產品以減少垃圾量。

  期望透過「哥吉拉裝置藝術」,共同來檢視自身的生活習慣,並推動大樓減塑行動,降低自己及家人的健康風險,讓下一代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與空間;更是光寶企業社會責任走入社區家庭倡議的行動重點。

哥吉拉裝置藝術簡介

  源自於2019年,基金會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辦理「海呀!我的家」巡迴展覽,新北市樹林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童和師長共同製作的裝置藝術。哥吉拉裝置藝術是以環保再製的理念,以新學期包裝教科書的打包塑膠繩,及全校師生回收寶特瓶作為主要材料。

  製作過程中,師生共同對話討論塑膠製品分解所需時間。讓孩子深刻瞭解到:短短幾十分鐘喝完就丟棄的寶特瓶,需要花上至少四百年才能裂解,並檢視隨手拿取的塑膠袋、人手一杯的手搖飲料塑膠等,這些塑膠製品都得耗費幾十年、幾百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裂解。科技發展豐盈了人類文明,卻也在大自然裡留下不可抹滅的濫觴,祈願從SQ社會智能設身處地同理海洋生物的處境,讓地球上的每一物種都可以安全健康的自由生存。


光寶科技大樓「減塑守護地球行動」活動號召

一個人減塑是榜樣,一群人減塑是力量。

  2015年9月,聯合國的永續發展會議(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mmit)通過了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17項目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在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三大面向之下開展出積極的行動方案。本次「減塑守護地球行動」活動的設計呼應聯合國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推動,符合第12項(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第13項(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第14項(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及海洋資源)。期望透過在光寶科技大樓的展出,讓在大樓上班工作的同仁和進出的民眾們感受到減塑行動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減塑是榜樣,一群人減塑是力量」。推動光寶科技大樓員工一同發起辦公室源頭減塑的風潮,不只關懷自身,更能推己及人,關懷、守護我們的天地萬物與家園。

活動方式

  1. 參與對象:光寶科技大樓員工。
  2. 活動地點:光寶科技大樓內湖總部/哥吉拉展覽區。
  3. 活動辦法:
    (1) FB活動專頁討論區貼文分享,您於上班期間執行的減塑方式,並PO出一張與哥吉拉的合照。
    (2) 同時將上述貼文PO在個人FB頁面(須設定公開),並標註3位好友,與他們分享您於上班期間執行的減塑方式。
    參考範例:我承諾~與光寶文教基金會一同倡議「源頭減塑、減一次性垃圾」的有善活動,我願意自備環保杯去便利商店買咖啡。#光寶大樓減塑守護地球行動 #一個人減塑是榜樣一群人減塑是力量
  4. 前項兩點皆執行才算完成分享資格。
  5. 三十名經本會核可後,即可獲得一份精美小禮喔!
  6. 活動日期以正式公告為準。

不要放棄對環境的愛:不塑之客的「7R」原則

  世界上的每一個東西都是因著需求而被創造生產,有其價值及意義。因此,物品本身沒有任何對錯,值得深思探討的是:使用者的對待方式。期望透過行動的啟動與執行,讓更多員工貢獻個人微薄的力量,攜手善待我們的環境、海洋,並且力行不塑之客的「7R」原則:1.拒絕(Refuse)、2.減少(Reduce)、3.重複使用(Reuse)、4.修繕與修理(Repair)、5.分解(Rot)、6.資源回收(Recycle)、7.重新思考(Rethink)。

  歡迎一起列下您願意承諾執行的減塑行動,一同守護藍色美麗的星球,守護我們的下一代!

活動記事:光寶海洋日,淨灘活動紀實

  一個人要與「自己深層的自我」調和,需要的不僅是一趟探索內在的旅程,也需要和外在世界的環境和諧共存。
~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man)

  海岸線雖是陸域的終點,但是換個角度看,海岸線也是開闊海域的起點,如同生活和生命的延伸。2020年3月16、17日,偕同社區認輔講師群、三芝、文湖國小認輔團隊及基金會董事師大林振春教授,參與光寶CSR辦理的光寶海洋日淨灘活動,用自己可以的方式愛我們的家園和地球。在新北市萬里區的下寮海岸,謹慎的挖著被柔軟細沙深埋且四百年才能分解的寶特瓶,五十年才能分解的手搖飲料杯和未知分解時間的玻璃瓶罐,及漁撈或海岸養殖所用的保麗龍,沙灘上的美麗與哀愁讓人不捨心疼淚流。

  近幾年來,全球氣候遽變,地球罕見大災難頻頻發生。IPCC報告指出:海水缺氧、洪水頻繁、颱風劇烈、海平面上升,生態將分崩離析,未來將成家常便飯。極端氣候事件將加劇台灣水資源危機、海洋生態危機和經濟發展危機,社會發展和家庭照護課題等。如果產品的發明創造,是為了人類的舒適便利而忽略了其它物種的生存
空間及環境的浩劫,這是損人不利己的創造,也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短視利益;最終將不會讓智慧的消費者所接受。

  生命如同一顆顆的種子,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個從小就學會守護環境的小孩,長大之後就會把環境保護當作是一種生活的責任朋友家人。珮瑩媽媽說:環境教育從小小孩做起,父母帶頭作起非常重要。帶著小朋友出席的晴媽說:回家後爸爸問小晴今天感覺如何,她竟然小大人的回答說:這是對我們意義重大的事!生命教育要從生活中所有細節開始,從細微處做到對自然環境的友善和諧尊重。原來,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愛我們的家園、地球;即使是孩子這麼小,依然如此激勵鼓舞人心。

為愛減塑、零廢棄!改變,為了幸福!

  人類忙著抗疫,也迫不及待解封復工。為了害怕傳染,免洗筷和許多一次性垃圾,被有理由的使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老祖先的智慧和教導啊。《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一書指出:物品被製造出來是用來支持人類的生活,是為支持人類文明而來,每一個物品都是因為愛而產生,所以不是不能用或不要用,而是要明白的使用、慎重、珍惜、感謝並尊重這個物品的起始到終點之間,連結著千千萬萬物種生靈。

  使用不隨便棄用,並理解生命相連。真正的落實環保在於生活的「實踐」,很多人不願意施行,是因為覺得麻煩、不想改變、浪費時間、自由被剝奪…。使用不棄用,並理解生命相連和蝴蝶效應。心念,可以改變世界。祈願,每一樣物品都能被好好的對待善用,就如同善待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一樣。

活動成果分享:
http://www.liteoncf.org.tw/download/action_1.pdf
http://www.liteoncf.org.tw/download/action_2.pdf
https://youtu.be/Jq8qkxnoV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