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教出會思考的孩子~情緒照顧EQ美學
第三堂課 情緒寶可夢~認識大腦的CEO(大腦皮質篇)

友善列印
 
【單元目標】
【前言】
【透視腦部的重要構造:大腦皮質 cerebral cortex】
【大腦皮質的功能在圖繪書的應用】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對身心的影響】
【敍事「獨特結果」的應用】
【生活書寫:市場是一個超級有生命動能的地方】
【前額葉皮質想想:關於走出舒適區的勇氣】
【幸福秘碼:有意識的大腦操練】
【參考書目】
 

單元目標

  1. 認識大腦皮質的重要構造及其功能。
  2. 認識大腦皮質的功能在圖繪書的應用。
  3. 藉由生活敘事,實踐情緒的意義及其積極功能。

前言

  馬斯洛的《人類動機的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反映了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共同規律。從大腦皮質進化的功能讓我們探究思考;驅使我們工作的目的,除了是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外,還有什麼呢?是金錢、名望、成就感亦或是自我實現的意義呢?行為經濟家丹.艾瑞利鼓勵人可以花一點時間思考:工作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而這中間還包含著榮耀、動機與意義,當你細細思量清楚了,或許你對於每天付出8小時(也許有可能更多)在工作上,就會心甘情願的順服著…。這也是前額葉進化的可能原因,它幫助我們解讀、判斷和行為的決定,愈是需要理解他人的態度、情緒和行為等思維能力時,前額葉就顯得格外重要。美國國家衛生院心理健康研究所,以磁共振造影技術(MRI)追蹤人腦的發育。研究計畫的主持人的季德(Jay Giedd)醫師指出,人腦在青春期之前,大腦皮質還會經歷一波擴張,然後再修剪掉。而且大腦皮質各主要區域的變化成熟時程不同,例如頂葉(觸覺中樞所在地)最早攀上擴張高峰,其次是額葉,顳葉(聽覺中樞)晚一些,枕葉(視覺中樞)最晚。也因為前額葉皮質接收所有中樞處理過的內外訊息,進行綜合研判,它與人格、情操、創造、內省息息相關,因此有人稱它為大腦執行長(CEO)(2013,王道還)。

透視腦部的重要構造:大腦皮質 cerebral cortex

大腦皮質分為額葉、顳葉、頂葉、枕葉等四葉。大腦的表面有三條較顯著且深溝狀的皺紋,其中較明顯的二條是中央溝和外側溝及頂枕溝。額葉為外側溝以上和中央溝以前的部分。頂葉為中央溝與頂枕溝之間的部分。枕葉較小,為頂枕溝以後的部分。顳葉為外側溝以下的部分,四葉的功能如下:

  

  • 枕葉occipital lobe:

枕葉皮質是四個分葉中功能最單純的一葉,通常被認為只與視覺能力有關。枕葉的內側面距狀溝上、下緣的皮質,稱為視覺中樞。

  • 顳葉temporal lobe:

顳葉皮質一般認為是與整體心智精神功能其次相關的腦區。顳葉的上面外側溝內,有兩條短而橫行的腦回,稱為顳橫回,接受來自兩耳的聽覺衝動,稱為聽覺中樞。有聽覺、味覺、嗅覺中樞(大多是聽覺);在強勢半球(通常是右半邊)之顳葉會將聲音理解成文句語言理解。兩側的顳葉又是長期記憶功能的重要區域。

  • 額葉frontal lobe:

額葉皮質與心智功能最為密切相關,通常也被認為是四個分葉之首。在額葉的後部有與中央溝平行的中央前溝,兩溝之間的腦回,稱為中央前回,是發動對側半身隨意運動的最高中樞,稱為運動中樞。影響人之判斷、思考、人格、動機及意志,所以與人格、情操、創造、內省有關。

  • 頂葉parietal lobe:

頂葉皮質雖與心智機能較無直接的關聯,但它負責與精神人格狀相關的一些感覺功能。而頂葉的前部有與中央溝平行的中央後溝,兩溝之間的腦回,稱為中央後回,接受來自對側半身的深、淺感覺衝動,稱為感覺中樞。頂葉接受並處理各種感覺訊息,如痛、冷熱、壓力、物體型狀、大小、質材等各種感覺的綜合分析區。所以與人的空間辨識、空間感受、藝術理解與鑑賞、語言功能有關。

 
   圖片引用來源:oneyearenglish

大腦皮質的功能在圖繪書的應用

  【故事內容簡介】

繪本賞析:《大鯨魚瑪莉蓮》
文/大衛‧卡利 圖/桑妮亞‧波瓦 

翻譯/李坤珊 米奇巴克出版

   故事主角瑪莉蓮不喜歡游泳課,因為她覺得自己的身材好圓、好胖,每次她一跳進水裡,就會濺起巨大的水花。其他人看了,都會大聲嘲笑她說:「瑪莉蓮是大鯨魚!」被同學們的嘲笑讓她覺得很難過。

  有一天,教練告訴她:「如果你試著想像自己的身體很輕,你就會游得很好。因為,有時候,我們的想法會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瑪莉蓮決定試試看,她想像自己是大巨人,是袋鼠,是小兔子,是火箭,結果……真的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瑪莉蓮聽了游泳教練的建議,不只在游泳課的時候,想像自己是魚。她也將教練的方法運用在生活中…她漸漸充滿自信,也開始喜歡自己原本的樣子…。

自我概念(Self-Concept)對身心的影響

  在校園裡,經常會遇到類似瑪莉蓮這樣身材過胖的同學,而受到其他同學嘲笑的窘境。當孩子向家長反映或抱怨時,家長通常的回應是:「不用生氣,不要跟他們一般計較!」但長期遭受同學如此不禮貌對待的孩子,其內心所承受的不舒服、不開心的壓力,可能常常被大人所忽略疏忽了。也許,起初可能只是心裡不舒服而已,但長期遭受「嘲笑」而產生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是大人和小孩共同學習的生命課題。個體心裡學派阿德勒非常重視孩子的身心發展教育,原因是他認為瞭解一個人,常要從他的小時候開始。阿德勒認為,孩子早期生命經驗所留下的印象,會成為他成長時遵循的軌跡;也就是一個人在孩童時期遭遇的某些情境,會影響他的生命觀點;乃至影響到他的人際、兩性、生涯發展等關係。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概念(Self-Concept)簡單講,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包含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能力或價值觀所持有的感覺、態度及評價。自我概念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藉由與他人互動發展而成的,它會影響行為,也會受外界的反應而改變,所以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歷程。自我概念包含一個人的身體意像(Body Image)、自我認同(Self-Identity)、性別認同(Gender-Identity)、自尊(Self-Esteem)等多個部份結合而成的組織,這些部份是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的。

理情ABC

  艾理斯(Albert Ellis)博士提出ABC模式,說明人是怎樣把自己帶進負面情緒:

  

  Ellis把不合理的信念歸納成四點:A.災難化-遭透了,可怕極了。B.受不了!C.控制/發命令-不合理的需求、應該、必須、一定。D.自我菲薄/菲薄對方-以偏蓋全等。艾里斯認為很多負向的情緒,是來自於對事件不合理的信念,我們稱之為推理上的謬誤。常見的認知謬誤,包括單家祁(2015):

  1. 全有全無思考:特色在於認定事情的結果,只有兩種極端的可能­--非黑即白,而無法接受在兩個極端之間,其實是如同連續光譜般分佈的可能性,也稱作「二分法思考」。
  2. 忽略正向面:即便有正面特質、經驗或證據的情境下,仍可以毫無理由地認定這些都不是真的。
  3. 過度類化:往往只根據一部分的事實,就會將之擴大解釋為全部的結果,當然通常都是過度負向的解讀,也就是「以偏概全」。另一個類似的認知謬誤則是「心智過濾」或稱「選擇性注意」;只專注在負面細節,而忽略了整體的其他部分,因而認為全部的表現都很糟糕。
  4. 災難化思考:也稱為「預言式思考」,對於預測接下來事情會怎麼發展時,總是認定最壞的情況會發生,而沒有考慮其他可能性更高的結果。
  5. 個人化:認為其他人如果有負面消極的行為,都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而沒有考量到其他比較可能的解釋。
  6. 讀心術:也可以說是「度人之心」,認為自己可以猜測別人的想法(當然往往也都是傾向負面解讀),卻沒有考量其他的可能。
  7. 命令式思考:這類型思考的特色在於自我陳述時,總帶有「必須」或「應該」。反應出來的是對自己和他人有過於嚴苛的期待,同時若事情不依照其缺乏彈性的做法來處理,傾向高估其後果的負面可能性。

理情ABC練習

  換個想法、調整信念以改變行為反應模式

  • 步驟一:請選擇一個經常使你有情緒困擾的事件,將事件和情緒填入第一行的格子中。例子:孩子頂嘴讓我生氣。
  • 步驟二:找出內在的非理性信念。
  • 步驟三:調整信念
  • 步驟四:覺察感受/決定新行為反應:把你的理解和所要採取的行動陳述出來。
引發事件 非理性信念 調整信念 新感受+新行為反應
孩子頂嘴讓我生氣。 他不應該對父母如此不禮貌,如果成為習慣,那還得了…。 是否我的語氣不友善,或者是孩子因為被冤枉而感到委屈、不服的情緒宣洩…。 回過頭來先照顧自己的情緒。然後,清緒穩定後,再用文字或卡片和孩子表達,並理解孩子頂嘴背後的原由。有表達、溝通理解,一起生命共學其歷程是可貴的。

敍事「獨特結果」的應用 ◎tipus

  在生命中的旅程中,總有一些不被問題困住的時刻,這些難得的時光裡藏有對生命的渴望、用心和堅持,同時也指引出生命想要活出的方式。用敘事治療哲學觀裡的「獨特結果」(unique outcomes)概念閱讀凝視;生命的異同處,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景在飛翔、安頓、修復、完成。一本在異同中,尋找自我的佳美圖畫書。─吳銀玉

  開心為水滴文化《失落的一角》和《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林世仁老師翻譯的出書寫推薦文。驚喜的發現竟然可以從敘事治療哲學觀裡的「獨特結果」(unique outcomes)概念融入圖繪書,並應用表達性藝術的手作結合《情緒照顧EQ美學卡》腦科學和樂齡長者及小孩開心遊戲。

  科學家發現腦內的化學傳導物質,和建立神經細胞迴路密切相關。帶來快樂感覺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便是提升學習效能的要角之一。當達成目標時,多巴胺會大量分泌令人欣喜莫名,同時也讓達成目標那個行為的神經迴路連結得更緊。證明了大腦愈開心,學得愈好。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便能達成目標、得到報酬的獎賞,是促使人前進的動力。當孩子從小開始累積快樂的學習成功經驗,肯定自己建立自尊和自信的自我概念,就更有自信和動力去克服未來的學習和挑戰。感謝這些美好機會的邀約學習,銀玉都非常珍惜也好奇的接受這200字之內的限制挑戰。

生活書寫:市場是一個超級有生命動能的地方 ◎tipus

  賣芋頭的菜攤旁,一位年約三到四歲小女孩放聲大哭著,抱著忙碌媽媽的大腿不斷說;媽媽對不起、媽媽對不起....。媽媽忙著招呼買菜的客人,一邊對著小女孩說:不要哭、不要哭,再哭就把你放到停車場的三樓,讓你一個人哭個夠.....。

  高分貝的哭聲,讓人非常心疼捨不得。於是趁著等候削芋頭皮的空檔,微笑的跟媽媽說:抱抱她、抱抱她,一下下就好,她的大腦皮質正在發育尚未成熟,所以只會用哭來表達;如果哭習慣了,會影響到大腦裡面一個叫「杏仁核」的地方;那個地方如果常常被激發,就會影響到旁邊的「海馬迴」影響到學習、記憶和情緒(人際關係和品行)喔!

  看到媽媽將小女孩抱在懷裡,笑開懷的對著我的說:就是這麼麻煩,沒看到我忙到手都停不下來....。對著媽媽我豎起了大拇指;妹妹也超級棒的,媽媽抱著妳、愛妳喔!市場是一個超級有生命動能的地方。看到年輕的父母親將小女孩的睡床放在旁邊,就汲汲營營的為生活打拼著,這一幕讓人動容也感佩著。

  美國精神科醫師丹尼爾‧席格用兩層樓的房子來比喻大腦結構。他將下層腦又稱為「爬蟲類大腦」從出生就發展完全,上層腦在人類出生後才慢慢開始發展,前額葉要到二十幾歲才發展成熟。而孩子的腦就像是施工中的房子,樓上還在慢慢地蓋,所以孩童在做決策時比較沒有辦法想清楚、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思想非黑即白等等。當生活中遭遇引發強烈負面情緒的狀況時,整個大腦,特別是負責理智判斷和控制衝動的「大腦前額葉」,便會完全交由情緒中樞杏仁核發號施令,杏仁核會快速喚起過去負面的情緒記憶,並依照慣性模式做出反應,下層樓被控制,也就是被杏仁核激發困住了。

  大腦的神經可塑性告訴我們大腦會依照每個人的經驗而改變,而孩童的腦又像是施工中的房子,那麼家長就要特別注意管教的方式對孩童的腦造成的影響,我們要給孩子的大腦什麼經驗,如果希望小孩成為一位能夠思考以及自我調節情緒以及理解自己行為的人,家長就要常常幫助孩子活用上層腦,而不是用打罵恐嚇等方式不斷激化小孩的下層腦,這樣小孩永遠學不會思考與自我調節情緒。孩子是父母親的老師,我們都在學習,尤其是對腦的認識理解是最近十幾年的趨勢。期待有更多人一起共學當腦科學的花天使,傳遞給沒辦法學習、沒時間學習的父母親,讓每個人都因為這樣的認知溫暖體貼的陪伴孩子長大....。

 

前額葉皮質想想:關於走出舒適區的勇氣……

  這是一則關於踏出舒適圈,給自己多一點機會、挑戰和潛能開發的三位TED名人,告訴你的精選名言。

        你的靈魂需要探索和成長。你能夠得到這個的唯一方法是,強迫你自己接受不舒服,強迫你自己走出去,離開只有腦袋的思維。--Mel Robbins

        Mel Robbins 說,就從明天早上的鬧鐘開始執行,設定提前30分鐘不賴床、不貪睡的行動,讓身體的力量去改變你的行為。因為,既然你永遠在等的那個動機 (motivation) 是永遠不會出現,就必須強迫自己 (force) 踏出不會受傷的舒適圈 (comfort zone)。

        當我做一些小的、能維持的改變,也就是一些我可以持續做的事情時,我比較有可能堅持下去。--Matt Cutts

        你可能嘗試過許多改變的機會,好多次告訴自己要過嶄新的人生,但是你堅持下去了嗎?Matt Cutts 告訴我們,從最簡單的小事下手,而那不需要是什麼了不起的改變。

        如果你沒有犯錯的心理準備,就永遠無法發揮獨創性。--Ken Robinson

  「學校如何扼殺我們的創意」 ( How schools kill creativity?)主講人Ken Robinson 認為,制式化的公立學校教育總是教導我們「不要犯錯」,因此把所有小孩教成同一種樣子,然而我們應該是要去學習「承受錯誤的能力」,如果我們勇於冒險、勇於嘗試,並擁有面對各種情境(即使是犯錯)的能力,那麼,我們還需要害怕錯誤嗎?

  

幸福秘碼:有意識的大腦操練 ◎tipus

  一則關於「幸福尺標」的研究活動敍說;有兩個人同時看到半杯水,一個人說杯子只裝了一半水,另一個人說杯子只剩下一半的水。研究指出:前者的正面情感比較多,後者的負面情感比較多。一個人容易感覺幸福的程度,就稱為「幸福尺標」。正向開朗樂觀或者是消極悲觀,會因著每個人的成長環境、認知、文化、現況和自己的認知信念而有所不同。

  思考人生品質的幸福尺標時,人的心靈可不能停在原點。生活過程中,有高峰低谷,都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危機、挫折、低落和不如人意等生活事件,如何運用心智訓練獲得愉悅的心情,改寫腦地圖,讓大腦皮質的前額葉發揮功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貌,是可以靠自己努力創造的。心智訓練可以提升專注力、學習歷、改善心情、克服沮喪憂鬱獲得幸福,尤其是持續的運動會升級我們的腦神經迴路,是聰明靈活的特效藥,也是預防海馬迴退化萎縮的秘方。幸福秘碼:有意識的大腦操練,照顧自己也感染給家人。

參考書目:

王道還(2013)。人腦何時成熟?。台北,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kKU.htm
丹尼爾.席格, 蒂娜.布萊森(2016)。《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台北,地平線文化。
單家祁(2015)。衛福部心理衛生專輯14。台北,衛福部。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教育基金會
http://www.mhf.org.tw/wonderfulbrain/guide_b.htm
經理人雜誌(2016)。「舒適圈就是失敗圈!」邁向成功,必看的 6 大 TED 精選名言。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english/view/53508

文/大衛‧卡利 圖/桑妮亞‧波瓦(2010)。《大鯨魚瑪莉蓮》。台北,米奇巴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