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 透過『記憶三步驟』的體驗,認識理解『記憶與學習』的關係。
- 透過繪本導讀,認識腦細胞的傳輸,與記憶學習之相關。
- 透過表達性藝術活動的探究討論,藉以強化記憶、觸發養成多元學習。
前言:學習的花園—記憶和學習的寶藏
學習是什麼?我們是怎麼學習的? 我們的大腦是用什麼形式來保存學習的效果? 常見的學習型態有哪些呢?要怎麼創造學習的樂趣呢? 怎麼樣有效的提升記憶力的方法呢?
人類的大腦只佔人體重量的2%左右,卻要消耗人體約20%的能量;由於感官的接收訊息量過於龐大是稍縱即逝,並不會一直存在腦中,除非是特定訊息才會進入到短期儲存,假若這則訊息是有意義的,則記憶的廣度就會加深擴大有利於使用時的提取和使用。腦科學告訴我們,當我們要記一樣東西時,腦中會進行三個步驟:登錄/編碼(encoding),儲存(storage),最後要順利地提取(retrieval)才能說是「記得」;這必須仰賴大腦許多區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研究顯示,依據資訊保存時間的長短分為:感官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記憶依照對記憶內容與習得過程的覺知程度可以分為,外顯與內隱記憶:
一、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為個人過去經歷的事件或一般知識。例如,回想上次與家人出遊,你的腦中同時浮現優美的景色和家人的歡樂景況,各種感官蒐集而來的訊息,經過消化吸收成為一則旅遊的「事件記憶(episodic memory)」。另外,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則構成「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在腦中儲存了許多內容,因而可以隨時提取語意記憶,展現自己的博學多聞!
二、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就是程序記憶,即日常生活中學習而來的各種技能。譬如,學會騎腳踏車,即使相隔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不會忘記騎車技術,能自動化運作。 洪蘭教授認為:記憶是所有學習之本。記憶保存了我們過去經驗的累積與現實生活產生連結,而這些連結引發大腦區塊的刺激,進而影響行為的表現,包含語言、情緒、行動等相關的外顯反應。因此,學習與記憶相輔相成,學習會影響記憶,記憶也決定了學習的成效。
【活動一:繪本導讀《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
|
作者: 劉旭恭
繪者: 劉旭恭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4/15 |
內容簡介: 《請問一下,踩得到底嗎?》是以小狗、小貓和小豬三隻小動物到游泳池游泳為題創作。沒帶泳圈又不會游泳的三隻小動物,開始了一段「深深」歷險記!三隻小動物問:「請問一下,游泳池的水會很深嗎?踩得到底嗎?」 恐龍說:「踩得到底呀,只到大腿而已。」 大象說:「踩得到底呀,只到肚子而已。」 大熊卻說:「有點深喔,水到胸部呢。」 三隻小動物不停的問著:踩得到底嗎?恐龍、大象、大熊因著身高不一樣,回答的話語和傳遞出來的訊息自然也不同;也因著這樣的落差,帶出趣味十足的戲劇效果,讓讀者跟隨情節起伏,好擔心小動物們到底會不會沉下去啊?同時也享受閱讀的樂趣。
延伸活動:不只是遊戲的記憶學習活動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遊戲是兒童求知學習的工具,可幫助兒童認識外界的事物、了解自己的經驗。兒童在遊戲過程中,透過感官發展視、聽、觸、味、嗅的各種刺激,依據自身感興趣達到主動積極和快樂學習的目的。許多研究顯示,有較多機會玩耍的孩子,在體能表現上更靈活、更健康;兒童亦能為自己創造出發展的鷹架,在自我控制、語言的運用、記憶、與人合作等領域發展自己並與他人分享,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亦產生自信心。此外,遊戲能幫助兒童減輕焦慮,發洩不愉快的經驗。因此,遊戲本身的意義比它所帶來的結果更為重要;透過遊戲與孩子互動,能夠協助孩子找到屬於自身獨特的學習發展模式。
繪本唸完了,和孩子的遊戲活動即將展開囉!我們可以來個故事提問的記憶力考驗活動遊戲活動。譬如:
a.故事中的小動物們在什麼季節去玩水?
b.幾隻小動物們一起去呢?牠門忘記帶什麼東西了呢?
c.請問三隻小動物在游泳池遇到了哪些動物?請按照出場的順序寫下來。
d.請示範一下遇見的動物各用什麼動作回答,踩得到底?
e.最後他們有沒有踩到底啊?那個底是誰呢?
可以上網提供可愛動物參考,讓成員畫出繪本裡出現的動物,強化成員的參與程度和成就感。然後,請再慢慢朗讀一次繪本,看自己記住了多少?也可以討論:為什麼有人記得多,有人記得少?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也可以運用繪製心智圖的方式或角色扮演表達的方式進行,來強化自己的學習和記憶,並帶出學習金三角的原理:
應用「心智圖」來幫助記憶與學習
應用「學習金字塔」原理來幫助學習
「學習金字塔」以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
知識補給站:愛的叮嚀與學習
任何教養內容都不該、也不能與兒童大腦發展相違背。–周育如《聽寶寶說話》
理解「腦葉發展時程」及認知發展,以理解孩子身心理的發展
認識神經元和大腦的學習花園
頭腦由許多種細胞構成,包括神經元(neurons)及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s)。頭腦活動最主要的創造者是神經元,負責接收、讀取、分析、協調及傳遞訊息。人腦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它們只佔頭腦所有細胞總數的十分之一。
神經元有著長長的身體,身體外層被另一類稱為「膠質細胞」腦細胞所包覆,「膠質細胞」可以幫助神經元更快速的傳遞訊息,並給予神經元保護、營養和協助清理代謝廢物。個子很小的「微膠細胞」數量很少,僅佔全部腦細胞的百分之五,他們彷彿人腦中的警察,看到壞東西會將之吞噬。當看到發炎狀況時,會釋放出細胞激素 ( cytokine ) 殺死入侵的細菌或抗發炎。幾乎所有的神經退化疾症都和微膠細胞的失能有關。但微膠細胞是個雙面刃,如果它分泌太多細胞激素也會傷害神經細胞,這種情況在人腦老化時很容易發生。
(圖片取自:中央研究院。記憶變差、反應變慢,神經細胞出了什麼問題?)
每一個神經元細胞都延伸出細長的神經纖維作為連結到其他神經元的通路,神經元的末端有一些小突起,可以連結到其他神經元,這些小突起叫做「突觸」。突觸會吐一些特殊的化學泡泡,叫做神經傳遞物質。這些神經傳遞物質會讓訊息從一顆神經元的突觸,跳到另一顆神經元的突觸,然後,繼續往前走。這一連串的神經元會像接力一樣,把訊息從脊隨往下傳。這不是一條單行道,神經元也會將信件送回大腦。例如,把眼睛、鼻子、耳朵、舌頭和皮膚這些感官訊息送回大腦,然後大腦才能決定該做出什麼反映。
(圖片取自:腦的美麗境界)
在繪本《大腦的秘密》形容,大腦的學習像一座花園,裡面有無數的神經元連結著,它們連結得好亂好亂,就像一堆樹枝且雜亂的纏在一起。學習對大腦來說,就是要加強有用的連結,捨棄無用的連結。因此,神經元之間的運作控制著我們的行為。人類的大腦雖然只佔人體重量的2%左右,卻消耗人體約20%的能量。因此,大腦是一個很重視效率的器官,會迅速淘汰不需要用到的腦細胞和它們之間的連結。相對的,如果大腦覺察有些細胞和它們之間的連結對個體是有幫助的,就會保留並且強化他們。但是我們很難事先知道,應該減掉那些連結,所以需要不斷的常識犯錯,從錯誤中學習。如果犯錯是為了讓下一次作得更好,這樣我們就願意多多嘗試且不用害怕犯錯了。
(圖片取自:大腦的秘密)
延伸討論,提升記憶力的方法
「理解」是人類獨享的能力,只有在了解學習與記憶的關聯性之後,才能把知識永久儲存起來。-德國科學大滿貫(Science-Slam)比賽冠軍得主漢寧.貝克
在閱讀《有沒有讓腦袋變聰明的藥?》的作者池谷裕二認為:頭腦不發達的動物,對於看到的事物具有高度「直接記憶」的能力,這攸關生存的本能反應。人類的大腦除了表面看到的資訊之外,還會與更深層的各種資訊對照組合,掌握整體狀況。因爲這樣,和其他動物相較之下具備「學習得比較慢,而且比較模糊不精準」的特性。池谷裕二認為:掌握學習關鍵的,是大腦中叫做「海馬迴」的部位。海馬迴與記憶、空間學習能力有關,當外界資訊進入大腦時,會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雖然資訊的種類不同會有影響,但一般來說資訊存留在海馬迴的時間,短期也有一個月。換句話說,要複習的話,以一個月之內的效果比較理想。根據海馬迴的特性,他建議可以訂定以下的複習計畫:
❶學習之後隔天複習第一次。
❷一週後複習第二次。
❸在第二次複習的兩週後複習第三次。
❹在第三次複習的一個月後複習第四次。
以這個方式經過大約兩個月的複習後,海馬迴將這些內容判斷為「需要」。作者提出,要增強記憶力的訣竅如下:
❶以豐富的感情來學習
❷唸出聲音來讓耳朵也記得
❸邊走邊記
❹運用知識提升記憶力
❺要讓孩子樂在其中的趣味學習並且幫助孩子建立記憶策略。
結論:樂在學習
在《孩子這樣愛上學習》這本書當中,作者建議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有:讓孩子樂在其中以及幫助孩子建立記憶策略。而科學家認為,腹側背蓋區是愉悅系統或是報償迴路。當一個行動產生愉悅的時候,能夠刺激腹側被蓋區。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愉悅感或是獎賞,就能夠刺激孩子更願意執行學習的行動。 學習不僅從學習的方式、記憶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多次練習及複習。「練習與複習」是在孩子經過多次操練之後,大腦神經迴路就會建立,進而成為習慣的養成,所以學習的習慣也隨之而來,因此家長需要陪伴孩子依循孩子的認知與心理發展,循序漸進引導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並建立其學習的習慣與策略,成為孩子一輩子良好的習慣力。
進班說故事延伸活動參考:可以依據不同年齡設計活動
書寫/畫下對環境生態的感恩與祝福,並寫下可以在環境中實踐的一件事,以及在疫情中,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對象 |
活動內容 |
學齡前 |
- 準備小貓、小豬、小狗、恐龍、大象、大熊、河馬、老鼠等動物圖卡。
- 以分組競賽方式,進行提問搶答。
a. 第一個從游泳池出來的動物是什麼?誰向他提問?
b. 第二個從游泳池出來的動物是什麼?誰向他提問?
c. 第三個從游泳池出來的動物是什麼?誰向他提問?
d. 小貓、小豬、小狗因為誰的幫忙才沒有陷在水裡?
e. 誰向小貓、小豬、小狗問「請問一下,採得到底嗎?」
|
1~3 年級 |
- 每人發一組小卡,請在每張卡片上畫出故事中出現的動物。
- 問題搶答,請將正確牌卡舉高。(題目設計)
a. 第一個從游泳池出來的動物是什麼?
b. 第二個提問的動物是什麼?
c. 第三個從游泳池出來的動物是什麼?
d. 小貓、小豬、小狗因為誰的幫忙才沒有陷在水裡
e. 誰向小貓、小豬、小狗問「請問一下,採得到底嗎?」
- 請依出場順序,將故事中動物們依序排列並寫下來。
|
- 製作教材教具: a. 一個藍色面板做為游泳池
b. 動物圖卡「小狗、小豬、小貓;恐龍、大象、大熊、河馬、小老鼠」
- 提問:
a. 哪三隻小動物一起搭車去游泳池?
b. 誰的游泳圈掉在公車上?誰忘記帶游泳圈?
c. 三隻小動物在前往游泳池時,分別遇到其他的哪些動物?
d. 游泳池的水位分別在這些動物的哪一處?
- 依題目問答回答;最後試著將有進入游泳池的動物黏貼在紙上、再蓋上藍色的紙 (自由選項:老鼠的位置)。
|
4~6 年級 |
心智圖示範
|
依劇情,繪製心智圖(三個主角、遇到哪些動物、其水位分別的位置、思考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狀況出現?)。 |
參考資料
光寶文教基金會邀請您共創美好的家庭親子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