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目標】
1.認識腸道菌對大腦健康及情緒、學習的影響。
2.認識食物消化的過程及消化器官的名稱和功能,建立日常良好的飲食習慣。
3.製作水果發酵飲,體驗發酵食對健康的益處。
4.表達性藝術媒材的創作及核心素養的討論。
「食物就是我們的良藥。」~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
前言◎周明寬(光寶文教基金會/講師)
英文有句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即人如其食,每一口吃進嘴裡的食物,都會影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研究證實「飲食」,會改變我們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且腸道有非常複雜的神經網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家麥克傑森(Michael Gershon)把腸道神經系統稱為第二個大腦或腹腦。並提出腸道具有感覺、思考及情緒表達能力,和大腦一樣具學習及記憶能力,能隨時監控腸胃的活動及消化過程,觀察食物消化狀況來調節消化速度,並主導消化液的分泌等,運作過程完全獨立於大腦。
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是大腦和腸消化道兩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樑。「腸-腦-菌軸」是人體內由大腦、腸道和腸道菌共同構成的系統,這三者,互相以荷爾蒙和神經訊息的形式進行溝通,共同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反應、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大腦發育與健康等。
腸-腦-菌軸研究告訴我們:重口味的油膩食物能降低「情緒腦」的反應,舒緩緊張情緒,但是吃個不停,很可能是大腦中的多巴胺獎勵系統被腸道菌劫持。壓力和高動物性脂肪飲食會導致過多腸道菌穿越腸壁,引發免疫反應,進而造成大腦發炎,這很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成因。人工甜味劑幾乎零熱量,但腸道菌將之代謝後的產物,卻能提供人體更多熱量。甜味劑不僅讓你變胖,還會引發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我們的情緒資料庫和直覺,是大腦將腸道和腸道菌叢的訊息,與其他影響整合後建構而成的。現代化的種植方式、化學農藥和抗生素濫用,消滅了土壤裡的有機質,食物的營養因而遞減。要如何增加腸道裡菌叢多樣性與穩定的腸道菌相呢?或許,透過攝取各種天然無毒食物和發酵食品,節制飲食,以及練習正念冥想,就能打造出多樣且穩定的腸道菌相,讓健康達到最佳狀態。
食物的旅程
身體有一條神奇的旅行,張大嘴巴把米飯吞進喉嚨,它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吃進肚子裡的食物都會經歷一趟奇妙之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探索這趟旅程!
當食物吃進嘴巴後
經由食道
通過賁門到達胃部
大塊的食物在胃裡蠕動後
被研磨成食糜
再經由幽門抵達腸道
食糜在腸道中進行消化及吸收
最後未吸收的部分形成糞便
由肛門排出體外
就是人體的消化系統 |
|
認識我們的胃與腸
認識我們的胃 |
胃在身體的上腹部,他在肚臍偏左上方的腹腔內,是一個中空的囊袋,上面連接食道,下面與十二指腸相連。 |
|
|
消化食物
可分泌胃液,胃液是食物進入人體後重要的消化液,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胃酸能殺死隨著食物一起進入人體內的細菌,並活化胃蛋白酶,以消化蛋白質等食物。 混合
胃壁的蠕動,可把磨的細小的食物與胃酸及為蛋白酶充分混合攪拌,以促進食物消化分解。 儲存
胃也具有儲存功能,能幫我們在短時間內吃進去的食物消化後,慢慢釋放、進入腸道中 |
認識我們的腸 |
|
|
人體腸道大致可分為小腸與大腸。
- 小腸功能:協助食物分解以利吸收。
- 大腸功能:負責吸收食物殘渣所剩餘的水分、電解質以及腸道共生菌所產生的維生素,此外糞便的形成以及排泄也是大腸重要的任務。
|
吃飯是每個人從小就會的生存技能,但要「好好吃飯」不是單純填飽肚子而已。《要好腦力,先要好飲食》一書的作者生田哲教授說,「食物左右你的人生」,因此我們需要隨時的提醒自己,父母細心照護孩子的健康,若是對身體的基本生理有所認識,更能帶動孩子主動配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即便長大成人後也能保持健康的觀念和行為。
知識補給站:第二大腦與腸腦菌軸
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發現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而且腸道有非常複雜的神經網路,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科學家麥克傑森(Michael Gershon)把腸道神經系統稱為第二個大腦或腹腦。並提出腸道具有感覺、思考及情緒表達能力,和大腦一樣具學習及記憶能力。
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是大腦和腸消化道兩個器官間的溝通橋樑。「腸腦菌軸」是人體內由大腦、腸道和腸道菌共同構成的系統,這三者,互相以荷爾蒙和神經訊息的形式進行溝通,共同調節了我們的情緒反應、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大腦發育與健康等。
《大腦營養學全書》讀書會之錯誤的飲食對大腦的影響
食品精製化的結果,充滿營養素的胚芽與穀殼被剔除,剩下白泡泡的澱粉,你我只吃下單醣,完全是空洞的熱量,還有一大串念不出名稱的化學添加物,等著變成大腦的一部分。
為什麼高糖會引起負面情緒?
- 高糖導致血糖不穩定,當血糖不穩定,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情緒低落→渴望吃糖→高血糖→刺激大量胰島素釋放→胰島素阻抗→增加腰臀部脂肪→低血糖→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可體松→情緒低落。
- 研究證實:
- 愛喝含糖飲料確實比較容易憂鬱。
- 愛喝含糖飲料的孩童也容易罹患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
- 「無糖」汽水的憂鬱症風險比「有糖」的增加9%,「無糖」果汁比「有糖」的增加43%。
- 無熱量人工甜味劑會導致血糖不穩定及代謝症候群,而且是透過腸道菌失調的機轉。
高糖導致糖份上癮
- 在心理層面上,吃甜點引發「操作制約」,甜味帶來快感及消除負面情緒與壓力。
- 嗜糖的欲望來自:壓力大、失眠、憂鬱、憤怒。
- 壓力導致皮質醇增高、血清素下降、胰島素增加,血糖降低,因此引起嗜糖欲望。
- 高糖又導致血糖與情緒不穩定,因此「糖分上癮」也是個惡性循環:因為焦慮而愛吃甜食,因為吃甜食而更焦慮。
高油、低纖、食品化學添加物
在《大腦營養學》一書中提及,飲食會改變我們的情緒、感官知覺和大腦健康。我們日常習慣攝取的食物有多少會讓你「傷腦筋」呢?測測看自己的傷腦筋飲食指數吧!
- 高油
- 大量動物性飽和脂肪會惡化腸內菌失調,使腸道通透性異常增加。
- 研究指出:高脂飲食和海馬迴中血清素失調有關,因此導致憂鬱症狀。
- 壞油(增加發炎反應,進而影響大腦功能):氫化油(乳瑪琳/酥油/炸雞薯條的炸油)、氧化油(炸雞排/炸臭豆腐/鹹酥雞)、精緻油(透高溫去除雜質)。
- 低纖
- 高脂低纖的食物:導致厚壁菌、變相菌增加,發炎反應遽增。
- 低脂高纖的食物:擬桿菌、放線菌變多,抗發炎能力增加。
- 當發炎/抗發炎的翹翹板倒向發炎的方向,大腦神經傳導受到干擾,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 食品化學添加物
- 帶來負面情緒的化學添加物:人工色素、香料、膨鬆劑、漂白劑、防腐劑、人工甜味劑。\
- 研究顯示:
- 食物中含有人工色素或防腐劑,會導致孩童過動增加。
- 食用速食(高糖/高油/低纖/化學添加物)的人比較少吃速食的人,發生憂鬱症的機率增加36%。
泡泡的力量—發酵食的魅力
優格的酸、甘酒的甜、醬油的鮮、鹽麴的溫柔 都是發酵的魔力 —好吃研究室
何謂發酵食?
根據《發酵聖經》書中所提,發酵指的是各種細菌、真菌及這些生物產生的酵素將食物加以轉化的過程。人們利用這種轉化的能力來造酒、保存食物,使食物更容易消化、將低毒性或增加美味。簡單來說是微生物與食物間產生化學反應後所形成的產物。發酵時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細胞壁,提高營養素的利用程度。
發酵食的好處
腸道是人體第二個腦,適量吃發酵食物有5大好處:
- 容易吸收
- 讓腸道菌相平衡
- 提高免疫力
- 降低血脂血壓
- 預防癌症
(資料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4174728)
發酵食可以分為:
- 穀類發酵食物:如醋、酒釀、酒、饅頭與包子等。
- 豆類發酵食物:如臭豆腐、豆腐乳、黃豆醬、豆瓣醬、味噌、納豆等。
- 蔬果類發酵食物:如泡菜、酸菜、福菜、菜乾、酸黃瓜、果醋、水果酒等。
- 動物性發酵食物:如起司、優酪乳、魚露、蝦醬、生火腿、鹹肉、臘肉等。
- 發酵飲料:如發酵茶、半發酵茶、未發酵茶等。
(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health/v9xlvn2.html)
手作微酵氣泡飲 ◎Jasmine(光寶文教基金會/講師)
在庚子年的秋分時節,實踐全食物飲食,從釀造檸檬酵飲開始。檸檬富含對人體有益的類黃酮、維生素 C、果膠、精油,且一年四季都有產,是日常養生輕保養的絕佳食材。然而檸檬豐富的營養素多集中在果皮的部分,偏偏果皮向來都是被丟棄不食用的。酵飲的作法可以使原本被當作廚餘的果皮大變身,釀出果皮的精華,成為令人驚喜的飲品。將透熟的水果用煮沸過的水清洗乾淨,連同果皮加入生蜂蜜和飲用水發酵 2-3 週左右,可得自然溫柔的氣泡,有點初戀微酸、微甜、微苦的滋味,還有渾身飽滿充沛的益菌。
只要掌握選擇友善環境栽種的果物(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使用純生蜂蜜(未加熱過才能推動發酵)、適時釋放罐裡的氣泡(二氧化碳)等重點,另外不同水果的發酵速度會有落差,相同水果熟度不同,發酵速度也會有所差異。可以抱持著實驗精神,慢慢從過程中累積經驗,從少量開始試作,熟悉上手後再加入自己的創意,玩出不同的驚喜和變化喔!
發酵的作用不只可以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增加食物的保存時間,還有益健康,能改善身體的代謝功能,調整腸道的環境,甚至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效果。如果我們能夠從現在開始身體力行,在日常飲食中加入發酵食物,引領全家人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那麼這種積極的能量定會傳遞下去,甚至改變未來喔!
故事繪本閱讀哲思:《我帶米粒去旅行》
食物不只是食物
消化
人的腸內菌可達100兆,是所有身體真核細胞的10 倍,若讓身體每個細胞都有投票權,你吃的食物可以決定投票結果。
學習
大腦科學進步揭開人體「腸腦菌軸」的超級任務,腦有850億個神經元,腸道有2-6億神經元。一種腦內分泌物,是種神經遞質稱為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會使人精神振奮,感受快樂,引發動機。研究發現,大腦與腸道各負責50%多巴胺的分泌。營養學、神經學的科學研究證實飲食可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
情緒
血清素(Serotonin),腦中另一種神經傳達物質,與注意力的集中、情緒和自律神經平衡息息相關。如果血清素的濃度太低,我們可能會有沮喪、憂鬱、焦慮、頭痛等症狀。科學家發現,除了大腦能透過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來調控腸道運作之外,相對的腸道,也能夠透過這兩個系統,反過來影響腦中樞神經的運作。
結語
民以食為天,即使在現今這豐衣足食的年代,「呷飽沒」還是常用來展現親切與關心的問候,足見「食」在我們生活中所占的分量。
飲食對腸道菌組成影響大,「從腸道菌叢的菌株及菌種來看,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賴信志指出。如同葡萄酒般,氣候、土壤及人文條件的風土不同,釀出來的酒,風味就各自不同,腸道菌也一樣,不同地方的人,腸道菌組成也不一樣,而對腸道菌種類影響最大的,就是飲食。
現今飲食對許多人而言不單只是生存需要,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態度或是一種對美好的嚮往。醫學與科技的進步證明「飲食」,會改變我們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並可能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所以每次吃東西的時候,都不是獨自進食的,實際上正在餵食星河般的腸道微生物。若讓身體每個細胞都有投票權,你吃的食物可以決定投票結果。
參考資料:
- 毛珮綺譯(2018)。腸道。大腦。腸道菌:飲食會改變我們的情緒直覺和大腦健康(原著:艾莫隆‧麥爾Emeran Mayer MD)。台北:大雁
- 張立人(2017)。大腦螢養學全書。台北:商周
- 王秉慧譯(2014)。發酵聖經:蔬果、穀類、根莖、豆類(原著: 山鐸‧卡茲Sandor Ellix Katz)。台北:大家
- 袋鼠媽媽(2018)。我帶米粒去旅行。新北:幼福
- 腸道是人體第二個腦! 適量吃發酵食物有5大好處
- 什麼是發酵食品?常吃發酵食品延年益壽!
- 萬病之源 原來在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