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光寶文教基金會
第六屆暑期兒童夏令營 「2019藍色COP」:SQ愛與同理心的優勢與美學力
活動紀實

友善列印
 
【相見歡,握握手:雁行精神的力量】
【SQ愛與同理心:一次性垃圾之多少】
【自然地觀察筆記:充滿能量的節氣桌遊】
【打開孩子的感受力~美學生活的驚喜創造】
【SQ愛與同理心:減塑小書創作&減塑桌遊對對碰】
【參考資料】
 

陸地上的動物受傷了,被虐待了,我們會透過新聞可以知道!但是海洋的生物吃進塑膠垃圾無法消化,身體感覺痛苦,也許直到牠成為桌上佳餚在我們面前,人類都不曾知道,牠曾經那麼辛苦的活著!~~2019藍色COP夏令營孩子的回饋

  澄藍的海洋,覆蓋著地球80%的生物。海浪推動水流,為生命提供重要的營養、氧氣與能量,平衡著氣候亦孕育地球無數的生命,和每一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隨著工業文明的開發,塑膠製品因便宜耐用、便利性高和可重複使用,導致塑膠走入「用過即棄」的氾濫,其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成了地球生態環境最大的負擔與濫觴。每年有800萬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科學家預估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重量可能多過魚類;而且絕大部分的塑膠無法分解,將繼續存在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上。報導指出,德國每人每年平均使用45個塑膠袋,台灣卻高達782個,送入焚化爐產生戴奧辛、送入掩埋場掩埋則千年不化,更有許多塑膠殘片及微粒存在河川、海洋系統,造成更多生物的危害和不可承受之重。

  多年來,美感素養與公民意識,一直是基金會推動社會教育倡議的主軸。我們認為,美感是Care,是關懷、友善、慈悲,也是一種生活秩序。不只關懷自身,更能推己及人;其實踐方式,就在我們的日常。美感不僅喚起我們的情感,也打開我們的心靈視野,幫助我們以不同角度思考,讓我們珍惜大自然環境和有限的資源,尊重我們所棲居的美麗地球。「2019藍色COP」:SQ愛與同理心的優勢與美學力,期望透過夏令營的體驗學習,認識了解全球海廢問題,邀請孩子們一起來集思廣益「一次性垃圾」所造成海洋生態浩劫,以及微塑膠粒被魚類、貝類食用,回返人類餐桌的食物鏈和健康的課題。美是一種悲天憫人的生命學習,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和展現,是關懷天地萬物的和諧共存,相信亦是品格培養的基礎。

相見歡,握握手:雁行精神的力量 ◎王楷綾、蔡明娟(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師大人發系)

  二十四節氣,是先民在漫長奮鬥求生存,乃至與大自然協調的生活體驗中,結晶而成的生活智慧。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AI時代,從腦科學探看華夏文化的生活密碼。你認識自己生日節氣的特色嗎?營隊的開始,在隊輔的帶領下,孩子們依照自己的出生日期,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日節氣,再透過平常對環境的觀察,發揮創意,繪製屬於自己的節氣名牌卡。

  製作好名牌後,接著是賓果相見歡,先在賓果表格中填上自己的名字與節氣,再去找不同組的朋友們自我介紹,並將賓果表格填滿他人姓名與節氣。最後隊輔將孩子們的名牌收齊放進摸彩箱中,由帶領者從摸彩箱中抽出名牌,被抽到的孩子就到前面說出自己的名字與節氣,最終每位孩子都會連成八條線。透過生動活潑又刺激的賓果遊戲,孩子們也漸漸熟絡起來,一同進入藍色COP~SQ愛與同理心的優勢與美學力的奇幻旅程。

雁行精神的力量

  《易經》中說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團結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營隊中選用日本學生挑戰跳箱的影片傳遞團結的觀念,原本一直挑戰失敗的學生,在經過同學們的鼓勵後,竟然奇蹟般地挑戰成功,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團結合作可以帶給我們更大的力量,而減塑的行動更是需要所有人齊心協力。「一個人回收是榜樣,一群人回收是力量」,在營隊中,每位同組的夥伴都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就像結對飛行的雁子,在飛行的過程中,一起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團結合作,互相激勵、扶持。我們期許營隊中的孩子們可以團結合作,一起減塑,化不可能為可能,還海洋生態一個美麗的家。

用體驗學習與地球世界共好

  「沙灘上的垃圾與瓶蓋,是海不會說的無奈,海洋生態已破壞,過去面貌消逝不在…。」歌手彭佳慧演唱的《還地球幸福的笑臉》,在歌詞中傳達了近年海洋生態系統因人類過度使用塑膠而被破壞的現象,讓原先純淨微笑的大海日益枯竭。此次營隊特別選擇了這首歌曲作為營歌,於營期三天中一再的播放,期望學員們深刻感受到拯救海洋的急迫性、了解到我們應更加珍惜使用大自然的資源,一起從現在開始轉變,恢復蔚藍的海面,還地球幸福的笑臉。另外,四組學員們分別利用深受塑膠垃圾汙染危害的四種生物:大鯨魚、北極熊、海龜、信天翁,自行設計各隊的隊名與隊旗。在發想的過程中,除了引導學員思考生物可能遭受的破壞,我們也一起和學員們討論能幫助環境的五個減塑約定,一同寫於隊旗上,並承諾會努力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SQ愛與同理心:一次性垃圾之多少 ◎肖睿妍、黃薏芹(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實踐家兒系、師大人發系)

  我們每天都在重複數量驚人的習慣行為。在自動導航的模式下,大腦能不需專注於每個動作,進而避免負荷過度。然而,當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我們就越難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對這些行為失去高度的警戒監控。例如:我們習慣在早餐店看見塑膠袋裝的三明治,抑或便利商店內用塑膠瓶裝的飲用水。生活在充斥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環境,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便捷的日子,甚至難以脫離,但這其中產生的一次性垃圾人們卻從未深思。

  大腦神經元的慣性迴路讓人們習慣被塑膠充斥的便捷生活,在這次的夏令營中,我們請小隊員食用過度包裝餅乾,並觀察食用後剩下的塑料包裝,省思在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是這樣在無意間製造出許多一次性、用完就丟的塑料垃圾;根據世界地球日網絡數據公布,每年有八百萬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卻只有9%進入回收系統。我們花費一塊錢買的塑膠袋,殊不知卻對環境造成三十年後甚至數百年後無法擺脫的生態浩劫。

  而鬼頭刀的影片也充分的在講述了濫用塑膠製品後的食物鏈又是如何一步步的反撲進人類的生活:被我們隨手丟進海中的塑膠製品裂解成浮游生物和小魚能一口吞下的塑膠微粒,又透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食物鏈一步一步進入,向上,最後隨著大魚如鬼頭刀,被端上人類的餐桌;就這樣發展到最後,我們還能說海塑的危害與我們無關嗎?

  人類是生態系統中的一份子,生態與人是密不可分,緊密相連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去愛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因為我們感同身受,因為我們身在其中。這正是我們的希望去喚起孩子的愛與同理心,明白不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的迫在眉睫,行動起來,改變那可能艱難的慣性行為模式,為減少塑料污染出自己的一份力,一個人回收是榜樣,一群人回收是力量,而世界可能因這一個又一個人的付出而邊的不一樣,化不可能為可能。

  《EQ》作家丹尼爾·高曼結合生物學及神經科學提出SQ—社會智能。社會智能可歸納為社會覺察和社會能力兩大疇,又可分為同理心、設身處地及展現關懷等八項能力。小隊員在活動中透過覺察自我與一次性垃圾之間的關聯,與海洋生態感同身受,再將信念和新知識與他人相互影響,做出友善海洋生態的利他行為。

自然地觀察筆記:充滿能量的節氣桌遊 ◎劉詩琴(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實踐家兒系)

土地、空間、情境與情緒息息相關 空間,會散發出能量,是生活風格的人文律動。 美麗風土是涵養創新的底力,也是秩序品格薰陶的所在。

跟著節氣過生活

  古時候的農人透過觀察太陽影子的長短區分夏冬至,再察覺出晝夜等長的春秋分,進而找出每個季節的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其他節氣是以該段季節常見的天氣現象或農業活動命名,制定出二十四節氣的曆法,方便農人耕種。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農人看天吃飯的生活智慧,則非常準確的反應農事活動與氣候變化。月亮繞行地球公轉,則我們所俗稱的「陰曆」是透過觀察月亮圓缺的變化而產生的,月亮的繞行也影響著每天的晝夜和潮汐的漲退。太陽、地球、月亮的關係影響著人們的作息和萬物的生長,二十四節氣的產生也跟此息息相關。

  隨著季節的更迭,各種不同的蔬菜水果也會隨的天氣變化播種、生長。春天的葉菜類茁壯長出,夏天是瓜豆天下,秋天是根莖類豐盛,冬天十字花科價廉物美,購買當季當令的蔬菜水果最營養、健康,也能品嘗到最天然的味道,而在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在適當的時候從事休閒活動,跟著節氣過日子,能讓生活更豐美健康快樂! 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在生活中跟著節氣過生活,從時令到食物、從氣候到旅行,來一趟從土地到餐桌的綠色小旅行,去了解我們品嘗的食物都從哪裡來的,更能接近我們的生活。

充滿能量的節氣桌遊

  遊戲是兒童時期最純潔的心靈性活動,亦是人類和所有生物內在生命的典型,它帶給人們喜樂、自由、滿足以及內外在的平安。遊戲是同化於自我的作用,同時它具有創造性的想像之成分,這種創造性的想像引發未來的思想與推理能力。科學家認為腹側被蓋區是愉悅系統或是報償迴路,(獎勵作用與行為刺激的主要來源)的一部分。當一個行動產生愉悅的時候,能夠刺激腹側被蓋區。

  充滿能量的節氣桌遊是透過活動,從節氣的物侯變化、文化習俗及諺語,到農作的耕種及收成,從時令到食物,來一趟從土地到餐桌的綠色小旅行。建立人與食物、人與土地、人與文化的關係,了解自己吃的食物、了解農業活動與價值,並對農業有更豐富的認識,實踐健全的飲食生活,了解土地、支持在地農業,進一步關懷自然與環境,讓孩子與自己的節氣和相對應的蔬果和大自然接軌。桌遊中透過蔬果洗牌,輪流抽牌的方式,讓孩子們能加深節氣對應的蔬果,讓孩子以農夫的角度體會到種植蔬果會經歷的過程,透過蔬果卡配對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敏銳的觀察和專注力,並且培養在團體裡相互尊重的EQ、SQ美學與態度。

打開孩子的感受力~美學生活的驚喜創造

「中國和日本喝茶的茶杯上,為何常常彩繪上花卉呢?」「天上下雨,滋潤泥土,花草叢生,生命得以成長延續。茶杯盛著水,我們喝下去,像花兒一樣,得到滋潤和灌溉,人類得以繁衍不息。』─日本設計及書籍裝幀大師杉浦康平

  人的生活與故事密不可分,故事把歡樂帶給我們,也把人類的人文、信仰、文化和生命演化的種種遭遇經由敘說傳遞傳程。愛玉從發現到形成食用的文化,在台灣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故事要從1921年連雅堂的《台灣通史》農業誌說起。清朝道光初年,有位福建同安商人,路經嘉義大埔因為天熱口渴在山溪邊飲水,看見水面上有結凍的東西,於是好奇的嚐了一下,覺得非常清涼可口,再看看水面上,有一些樹上掉落下來的不知名的果子,將它輕輕揉一揉就有果膠滲出,於是拾起一些帶回家用水搓洗後,一會兒就結成凍了,加入糖水風味更佳。於是他15歲的女兒「愛玉」賣起這個果凍,吃過的人都說好吃,但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因為客人習慣說:「愛玉,來一碗。」久而久之,大家就以愛玉的名字來稱呼它。從此愛玉凍遍傳島與台灣的各個角落……。

  小暑,有夏蟬的唧唧聲,有晶瑩剔透ㄉㄨㄞㄉㄨㄞ的愛玉凍。瞧!孩子搓愛玉的新奇眼眸,和優雅的擺盤裝飾,暑期的夏令營隊交織著孩童不可思議的驚喜印記。活動過程中我們分享了來自,南投國姓鄉新品莊園蔡潘阿嬤友善土地的新鮮愛玉;屬於台灣孩子在地特有種藤本植物,聆聽一段愛玉小蜂協助受粉的美好故事;再用雙手搓揉製作屬於小屬時節,柔嫩爽口的清涼飲品。三梯次的夏令營隊,我們用百香果、檸檬和火龍果做裝點,感受杜威博士所說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觸動。

  孩子們在擺盤的過程中展現出他們的無限的創意與想像力。每一個的孩子的擺盤都非常的美麗,比起市售的愛玉更加的華麗且更有質感,也更加健康。合宜的生活,從生活的感知和好好款待自己開始。在季節的更迭中,用不同的器皿,乘載不同的食物,傳遞生活的感動。從生活出發,走入色彩、質感、比例、構成的美感構面。蟬語的仲夏,遇見茶滋味的美好悸動,藉由自己的手做,品味美的層次和觸動,共享悠活的午茶時光。美的角落,夏令營的午茶時光。

SQ愛與同理心:減塑小書創作&減塑桌遊對對碰

在這步調快速喧囂的時代,越來越多人藉由手作的溫度安頓自己。手作過程中的安靜專注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生活風格,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的溝通。

  減塑小書是透過影片觀賞,一起以兒童哲學的探究、提問討論:「塑膠微粒」與食物鏈的相關,探究我們所不知道的環境與健康威脅。研究指出:生產1公升的寶特瓶,需要約18公升的水才能製成,然後在它離開生產線後,所有的運輸、販售、回收通通都需要用到水,為了一瓶水而花更多的水去生產,是很弔詭的;這還不包括碳排放的汙染等。研究指出,一次性塑膠容器,佔海洋廢棄物78.2%,而這些,可能都是我們尋常丟垃圾的行為慢慢累積而成的,環境中聚積的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可能藉由進入食物鏈而造成消費者健康的潛在風險。

  藉由光寶科技大樓與科教館的「海啊!我的家」導覽解說,讓孩子認識瞭解關注自己的生活用品、文具用品中的塑化劑(DEHP)與雙酚A(BPA),從飲用的瓶裝水、食用的各種海鮮和空污中扮演關鍵角色的PM2.5,正視塑膠微粒與健康守護。讓孩子探究討論塑膠透過自然界的循環,進入人類食物鏈中,塑化劑進入人體後,對腦部內分泌的影響、男生精子減少,女生會性早熟,小朋友氣喘、過敏等之影響,並感知的承諾當個不塑之客的小天使,能夠長住久安的生活在美麗潔淨的藍色星球上。

參考資料:

1.閻紀宇(譯)(2007)。(原作者:丹尼爾.高曼)《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時報出版。
2.涂月華(2018)。《不塑過日子:家裡零垃圾的極簡生活練習》。幸福文化出版。
3.The Definition of Spiritual Intelligence(照片)
4.官振萱(2018)。《創意亞洲現場──探索十大設計師創意力》。天下雜誌出版。
5.小書製作資料檔引用來源: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今晚,我們一起吃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