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遊戲,不只是遊戲:玩出EQ,樂在生活美學」
第八堂 預約一個幸福~幸福三明治的秘方

友善列印
 
【單元目標】
【前言】
【靜默聆聽,孩子的小確幸】
【生活中的幸福體驗】
【掌握幸福的元素:「幸福理論 2.0」(PERMA)】
【幸福習慣的生活養成】
【中指生病的柔性教養】
【幸福宣言】
【參考資料】
 

單元目標

  1. 透過討論,理解個人幸福的定義與來源。
  2. 透過討論及活動,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練習幸福的習慣。
  3. 認識理解利他行為的具體實踐(志願服務)。

前言

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我的雙眼保持著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唯恐疏忽錯過。後來才發現,那些握過的手,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愛過的人…: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席慕蓉

  你幸福嗎?蔣勳說:生命裡忘不掉、捨不得,都是幸福的開始。幸福,是一種十分主觀的個人感受,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盡相同;也許是享受一頓美食、好朋友聚會、一場激情的愛戀、全心投入的學習、達成目標的成就感或是簡約平靜的生活等等。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幸福是活動的結果。」是給能善加利用自己可能性之人的獎勵。德國柯榮恩博士的《不斷幸福論》研究中指出,腦內製造舒適感的腦區「幸福系統」是在左額葉皮質→快樂中樞:當一個行動產生愉悅的時候,能夠刺激腹側被蓋區釋放出好的神經傳導物質,改變大腦的神經元產生新的連結,讓人精神愉悅感受到快樂幸福。感受會在腦子裡留下痕跡,與山上流下來的水滴很相似,每一滴水滴也許都很快就消失,可是隨著時間過去,眾多水滴會共同挖出一條河床、一條河道、一座山谷。所以,學者認為幸福可以透過生活的實踐練習得到的,它和人的精神健康有著緊密的關連,不僅可以強化免疫力、提升智能、激發創造力,在與人接觸時會展現出比較親切、友善,為別人著想、熱心公益等的特質,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樣式和喜樂人生。

 

靜默聆聽,孩子的小確幸  ◎jasmine

   記得五年前,寶貝兒子參加閱讀寫作競賽,當天的短文題目是:「幸福是什麼?」從比賽會場出來後,兒子就非常熱衷的與我討論起這個問題。當下的我覺得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一方面也擔心自己無法具體的表達出幸福的樣貌,另一方面也想聽聽孩子對幸福的想法。兒子沈思許久之後,回答:「幸福是一種小確幸,當你覺得今天過的很平淡無奇時,卻突然有出人意料的驚喜發生,讓人充滿喜悅的感受。比如說:我今天突然很想吃咖哩飯,只是心裡有這樣的念頭時,放學回到家就發現媽媽煮了我最愛吃的咖哩飯……。」一路上兒子滔滔不絕的描述著他所感受到的幸福樣貌,在我看來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喜悅,但卻帶給他如此深刻的幸福感。

   腦科學研究證實,腦神經迴路的形成主要發生在童年時期,人在幼年時,大腦皮質仍在發展階段,孩子沒有太多的語詞說出想法,許多事件,都是以感受記憶─開心、滿足、憤怒、害怕、驚嚇…。因此小時候經歷的感受事件對未來評估事件的正向或負向感受能力顯得特別重要。這些感受將是形塑人格特質的重要基礎,所以我們常看到東西方許多書籍有「三歲定終生,六歲看一生」的說法。但人之所以異於禽獸,是因為我們具有思考及選擇的能力,可以透過學習與教育不斷的重塑腦神經迴路,進而得到改變。每當人們看到可能增強自我生存機會的東西,觸發幸福感的腦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腦內啡、血清素等,便會被釋放出來。

   讓好的習慣固定在內心,讓腦部不同部位持續運作,並一再重複特定的動作和念頭,就能產生固定的「腦神經迴路」。某一模式再三重覆鞏固,使得所應對的神經迴路強於其他神經路徑,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習慣養成。生活就是每天慢慢地,少少地,不斷地重覆每一件自己熱情所在的小事情所構成的,任何幸福的生活都需要投入,它不是意外的收穫,而是花時間經營出來的。如今回想起來我突然發現,從小培養兒子懂得知足、惜福、感恩,原來也是培養幸福能力的一種學習。凡是正向思考就能產生好的神經元連結,幸福就會常常伴隨著你。

生活中的幸福體驗 ◎周明寬

   今日立秋,暑氣未消。立秋日食蓮藕,潤肺補血安神。 晚餐為家人煮一道蓮藕燉雞湯。秋季正是品嚐蓮藕的當令時節。《本草綱目》形容蓮藕為「靈根」,以中醫觀點認為,蓮藕煮熟後,性由寒轉溫性,有健脾養胃、補氣養血、止瀉的效果。腸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非常適合食用。以現代營養學來看,蓮藕含有主要的營養素,諸如維生素B、維生素C、焦性兒茶酚、鉀、鐵、富含膳食纖維、丹寧酸等,有抗氧化,促進腸胃蠕動,補血養氣的作用。吃在當令,吃出健康,是給全家人的幸福承諾。

   幸福,是一種態度。 對一個男人而言,下廚煮飯這件事或許某些人尚不能用平常心看待,偶爾露出訝異的表情,也有人投以羨慕的眼光,「你家都是你在下廚喔!」「哇!新好男人。」不知有多少結了婚的職業女性,是多麼希望另一半能分擔一些家務,如果另一半是主動體貼的男人,女性在家庭的幸福感就會直線爬升。

   我下廚的經驗絕對不是天生自來的,雖然母親曾是餐館裡的大廚,小時候家裡也是經營川菜館的,但我學做菜基本是逼出來的,一開始也不是心甘情願的,迫於妻子的工作時間無法即時返家料理晚餐,我也不放心小孩天天外食,尤其社會上食安問題頻傳,家人的健康因素讓我決定自己下廚。心想既然找到守護家人健康的願望(Wish),以及滿足家人腸胃的下廚的動機,就應該全心投入,擬出學會料理的方法與技巧的計畫後,不論是向母親討教,報名廚藝班學習,或是看著YouTube影片或食譜學做菜,只要有心學,終究不是難事。

   俗話說:「走進廚房,就不要怕熱。」生活中的苦和累,都是自己的心映照出來的。煮菜這檔事,當然不輕鬆,從買菜、洗、切、煮、炒,樣樣都要花時間與體力,尤其天氣熱時,待在廚房裡簡直是受罪,然而熱了!累了!就選擇退縮嗎?那試問天下走進廚房的女性(尤其是母親)又是如何承擔起煮飯燒菜這件事的,她們能抱怨嗎?如果你的另一半為你和這個家付出了十幾年,此時,你更沒有抱怨的權利。幸福不是沒有限制的,重點在你是如何關注自身的愉悅感受,當你腦內不斷製造幸福感所需的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和腦內啡數量越多,你感受到幸福程度也越強,內在幸福的感受也越持久。

   如今,我感謝另一半的信任與支持,當家人對我做的菜給予正向的肯定,以極盡誇張式的讚嘆時,內心也不由然地興起小小的自豪,這不正是我期待追求的幸福人生嗎!

掌握幸福的元素:「幸福理論 2.0」(PERMA)

  正向心理學者在研究幸福的時候,認為幸福追求的目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幸福人生」。學者們透過浩大的統計和分析,發現幸福有五個可以測量的元素(PERMA),不過這些元素沒有哪一個可以單獨界定幸福,但是它們都對建立幸福有莫大的貢獻。

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

  正向情緒是幸福理論的基石,它就是指可以讓我們產生愉悅、高興、溫暖、舒服等主觀的感覺,能夠成功引導到這種元素的生活,稱之為愉悅的生活 (Pleasant Life)。

全心投入(Engagement):

  當人集中在做一些他真正享受和重視的事情,就會全心投入在此時此刻。在正向心理學中,這種投入的狀態,稱為「神馳」(FLOW)。

人際關係(Relationship):

  正向關係包括定期接觸溝通及進行活動、互相關心及幫助,和互相欣賞及表達謝意。這些正向關係使個人得到聆聽、安慰、鼓勵和提醒,令自己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困難和逆境。 意義(Meaning):意義是個人的歸屬感,這個東西給個人帶來超越它本身的價值。如果人要感到幸福快樂,就必須感到生活有意義和有價值。

成就感(Accomplishment):

  在生活中有明確的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些目標,對幸福和快樂相當重要。達成目標有助於建立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而且也能激勵身邊的人。

  這「PERMA」的五大要素,並不需要每個面向都各占20%;你會發現某些時段少一點什麼「成就」,但這時或許你的「關係」能夠為你補充幸福,所以你將在乎老朋友的重要;有些日子也許「關係」遭到一些挫折,但你可以在「意義」中找到精神寄託,或學習善待自己,享受生活。

  如果可以進一步認是理解「幸福感」的產生與大腦邊緣系統和幫助產生幸福感的神經傳導化學物質息息相關,他們包括多巴胺(dopamine)、內啡肽(endorphin)、催產素(oxytocin)和血清素(serotonin)。去做那些你有激情,並且非常有動力的事情可以幫助你釋放多巴胺。保持規律的運動,刺激內啡肽分泌給人帶來快樂感。清楚並且明確的認識自我的能力和條件,了解自我生理能力、具備的知識及技能,並根據這些現實條件調整自我期待,去做當下自我能掌控的事情。幸福也可以很簡單!

幸福習慣的生活養成 ◎Little Orange

  幸福是一種感覺,維基百科:「幸福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心靈的滿足。」人在幸福時,會自然地展現出笑容。佛教有「和顔施」一說,指無論自身真實心態如何,將笑容展現給他人即是一種有功德的佈施,亦會為自己帶來幸福。什麼是幸福?對孩子來說,下課和同學一起唱歌、玩耍是幸福;有爸爸媽媽陪伴是幸福…。對成人來說,也許有足夠的金錢可以生活、實現夢想就是幸福;而有些人的幸福是有子萬事足;有的人則認為幸福即是全家人平安健康。

幸福習慣的養成

  1. 飲食: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也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腹腦)。95%的「血清素」(serotonin)主要是由腹腦所分泌,腸道除了促進腸道蠕動,也調節情緒、睡眠、食慾,與學習記憶。血清素分泌量不夠或作用不良都會造成憂鬱症。做好腸道保健,三餐定時定量,飲食的關鍵是水、益生菌與纖維素,每天喝六杯以上的水、攝取足量益生菌與30公克以上纖維素,細嚼慢嚥,吃八分飽。吃的心情也很重要,吃得好不如吃得安,若是吃得不安,再好的營養都不能被吸收。
  2. 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分泌「神經生長因子BDNF」,它可以促進腦神經細胞的形成與作用,降低老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神經生長因子對學習也很重要,且可以保護神經元不萎縮,對神經退化的病人例如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患者皆很有幫助。此外,運動可以促使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的分泌,有助於正面情緒的產生。
  3. 睡眠:
    睡眠時,大腦會修補受損的神經細胞和組織,腦脊液和間質液交換將大腦運作時所累積的代謝廢物運走;並分泌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所以足夠的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品質非常的重要。

志願服務:產生幸福感的腦神經傳導物質

  從老么上小學後,開始了志工生涯,從圖書館志工、故事媽媽、補助教學、認輔志工、家庭中心志工等,豐富我的人生,也打開我的眼界,結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心靈非常富足快樂幸福,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研究證明,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到別人身上時,會感到與別人連結的溫暖,這溫暖帶給我們希望,大腦會分泌令人愉悅與放鬆的「腦內啡」(endorphin),這是由大腦自行製造、類似嗎啡一樣幫助緩解疼痛與鎮靜作用的化學物質,可以協助減少身體的痛苦,幫助我們堅持下去完成一個任務或行為,能夠帶來歡欣感。

  研究還發現助人時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濃度會增加,且體內會分泌「催產素」(oxytocin),是雌性哺乳動物生產時大量分泌的荷爾蒙,又稱為「擁抱荷爾蒙」,能降低因壓力產生的「皮質醇」(cortisol)而幫助紓壓,幫助增強歸屬感和信任感,每一次的人際互動,都會產生催產素,使人感到幸福快樂。

中指生病的柔性教養 ◎陳美珍

  周五,老師傳了訊息給我,說孩子對同學比中指,上課玩橡皮擦等。我事後問了孩子事情的經過。他說他知道了,上課不專心玩橡皮擦不對,比中指不對,拜託人家時的口氣不對,對同學不友善不對。另外,他還說,因為7號撿起橡皮擦後沒還給他,反而拿起來玩,讓他感到生氣憤怒,所以他才比了中指。

  我告訴他,比中指是不禮貌的舉動,也帶有挑釁的味道,還有嫌惡鄙視的意思⋯等。他說,沒有我講的那麼誇張,他只是想告訴他「我生氣了」。我說,那他的中指生病了,等美語班回來我幫他的中指檢查看看。

  接著我還告訴他,表達憤怒的方法超多種,他這個方式最笨!

  原因是對方原本看到中指是生氣的,後來,他告訴老師後,老師處罰你時,他氣就消了!最後,只有你是受罪的!因為老師也對你失望,同學也討厭你,媽媽也會生氣,結果你一點好處也沒有。

  所以,我決定我要將他的手指包起來,讓他記得這件事,然後讓他感受到中指受傷時有多不方便,了解中指是做什麼用途的。同時,也讓他學著去向不知情的人解釋,為什麼他的中指受傷了……。

  我就是想讓他對這件事情記憶深刻。沒錯,他真的有感到難過。雖然,包起來的時間沒有很長,但我想讓他有印象應該是沒問題。連他最喜歡的鹹蛋超人也要一起包;社區認輔上課的歐老師說:只有看或說是記憶較淺要加上行為與討論才能印象深刻。

   我不喜歡體罰跟打孩子,我相信柔性勸導也可以很有效。

【繪本賞析:爺爺的櫻花道】

  繪本改編自霧社櫻花林道的真實人物故事,作者劉清彥為獻給每一位認真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一起看見台灣美麗動人的山林,在平凡的日常裡,找到生命的感動。故事描述王海清爺爺為了紀念妻子阿櫻,一直在山路的兩旁種了許多櫻花樹,歷時二十五年,種植三千多棵櫻花樹;在王爺爺的眼中,櫻花樹就像家人一樣,陪伴他復健,開花讓他欣賞。當年爺爺戴著斗笠、背著竹簍,一個人在陡峭山坡上種樹,那樣的身影,應該只有這些樹記得吧。

  這個繪本故事也讓我聯想起台灣的種樹達人賴倍元,人稱他為台灣樹王的「賴桑」,他30年花了20億種了30萬棵樹,賴桑投入一生的精力與金錢,在大雪山上買地種樹,並立下「不砍伐、不買賣、不傳子」的三不政策,要把一生志業留給台灣人民。30年前,或許誤打誤撞讓賴桑買下了這座山頭,他帶著家人的不諒解,下定決心上山造林,曾被當作花錢的傻子,但賴桑從不後悔,他說人生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他坦然說出心裡話:「我常常會說一句話,人私心要縮小,格局才會變大,一生你就是要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樹就是很美啊,對啊!每天都這樣綠油油,每天一直都有希望啊!所以我的人生就是浪費,投資也好,在這個美好的事物上。」 我心裡由衷敬佩這些為台灣默默奉獻、犧牲的人,他們所做的事看似渺小,但要發大願,行大愛,真的不容易啊!他們正不斷為這片土地和家園種下愛和希望的種子。

看見幸福的練習;每日三件好事好事,天天做,奇蹟就會發生

日期 事 件
 

 
 
 
 

幸福宣言

參考資料

1.柯萊恩(Stefan Klein)(2004)。《不斷幸福論》。大塊文化出版。
2.馬丁.沙利文博士著,洪蘭譯 (2012)。《邁向圓滿》。台北﹕遠流出版。
3.維基百科。幸福。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8%E7%A6%8F
4.劉清彥(2014)。爺爺的櫻花道(精裝)。曹俊彥繪。台北:道聲。
5.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2012)。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