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遊戲,不只是遊戲:玩出EQ,樂在生活美學」
第五堂 當情緒來敲門 ~生命曲線教會我的事

友善列印
 
【單元目標】
【前言】
【繪本欣賞~生命之河】
【生命曲線圖繪製】
【生命曲線中的滑行】
【繪本賞析~精采過一生】
【河流下隱藏的記憶】
【參考資料】
 

單元目標

  1. 藉由繪製生命曲線圖、情緒記錄,敘說展現情緒的表達。
  2. 透過課程認識大腦內隱記憶對情緒的影響。
  3. 藉由敘事對話探索生命故事的因應與渴望。

前言 ◎周明寬

  手裡捧讀著作家隱地的詩集《一天裹的戲碼》,其中的一段詩句最能引起我的共鳴:「有時候,一天豐富多彩如一生;有時候,一生貧瘠單薄如一天。」生命中的璀燦幽暗,人生中的高峰低谷,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惟有走過、嚐過、經歷過的人,才能識得箇中滋味。白先勇先生在隱地著作的《漲潮日》散文集裡有一段評述:隱地少年的創痛,直接來自他的父母,間接來自政府遷台貧窮匱乏的大環境。寫自已的父母本來就難,親子之間的情感糾葛,豈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要下筆書寫源自父母親的苦痛那就更難了。…隱地父親事業失敗潦倒,母親不耐貧窮,離家出走,少年隱地,擺盪在父母之間,經常衣食無著三餐不繼,甚至飄泊流浪,居無定所,青澀年紀早已飽嘗人生辛酸委屈,對父母的怨懟非當事人所能理解…。隱地先生要經過四十餘年的整理和轉化學習的過程,最終與人生取得和解,才有力量將內心的隱痛化成感人的文字,呈現在讀者面前。對作家隱地而言,這恐怕也是一條必需直觀生命與療傷止痛的道路。…啊!人生之路無處不是曲折蜿蜒,當我們願意藉由「生命曲線圖」對過去的生命做回顧、整理,回看每一段所走過的路,並賦予意義,敬虔的感謝生命、宇宙萬物;幸福人生將常駐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繪本欣賞~生命之河】  

   「你是從哪裡開始的呢?」一切都從一個問號開始,一場獨一無二的旅程,將由「你」來親身經歷。從一個小女孩呱呱落地、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最後變得衰老,她生命的每一頁都伴著河水,充滿了冒險和奇遇;有時充滿驚喜,有時安靜無聲……順流而下累積的是距離,也是時間。「這一切是從哪裡開始?在哪裡結束?」河流會帶領著你,尋找答案。生命旅程就像一條河,從發源地到大海,在這路途中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急流、有暗礁、有漩渦、有彎道,有時候陽光普照,有時候狂風暴雨…滋養我們的生命,造就一條條獨一無二的生命之河。

生命曲線圖繪製 ◎黃兀

STEP1:畫出生命線 在紙上畫出代表自己從零歲出生到目前的歲數。

STEP2:回顧生命中的高峰與低谷 靜下心,仔細回想自己有記憶以來,生活中的精彩經驗。

STEP3:畫出印象中高峰與低谷 請在生命線條上,在不同的時間點,劃下代表的點。

STEP4:圈選出一個點 仔細端詳生命線條上的每個點,挑選出一個對它還帶著難以釋懷或是難以忘記的經驗。

          

STEP5:選擇點,重新檢視
(1)事件
(2)當時的想法
(3)列出不同的情緒與感受
(4)當時如何因應?
(5)事件帶給個人的影響是什麼?

生命曲線中的滑行 ◎吳佳螢

  回顧自己往半百靠近的人生,隨著年紀越長,就越覺得,能掌握的事越來越少,什麼事情都沒有所謂的絕對,面對著生命中的起起落落,絕不是當年那個小小想趕快長大的自己可以想像的。兒時年少的單純與天真、青春歲月的叛逆與飛揚、職場工作的挑戰與成就,每個階段有著細數不完的故事,想著想著,不管嘴角會上揚還是眉頭會皺起,記憶中的情緒是同時浮上的。知道自己在跌倒中學會了爬起來的勇氣、也知道自己在挫敗中學會了一試再試的精神。

  生命週期高低的際運起伏有時是難以言喻的,很難用兩三句話就把故事說完。試著整理一段情緒交織的歲月~婚後歷經了先生二度失業,而生活就在長達十幾年的經濟壓力下高高低低的起伏著。負債數千萬的生活讓家中只有愁雲慘霧來形容,擔心、生氣、無奈、痛苦、焦慮、憂鬱、壓力等情緒幾乎長年伴隨著我。若把這事件發生過程分成三個階段,「開始」、「中間」、「現在」三個時間點,依時間序列出每個階段的主要情緒,再寫出當時所採取的因應行動。

  掉入回憶整理情緒後依序為自己寫下了:

三階段 情緒 因 應
開始 焦慮 承擔&ㄍㄧㄥ住
中間 痛苦 忍耐&轉移注意力
現在 壓力 堅持hold住&找出口

  多年來,先生幾乎不在身邊的我只能硬撐著,忙繞在生活和工作間坦白說辛苦也心苦,但卻是我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之一。壓力極大時透過學習和找情緒支持都是我撐下來很重要的過程。此時此刻當我好好看見自己的「不容易」和「能」,即使是不擅讚美自己的我都想給自己一個很大的擁抱!那個變化是看見自己從封閉自閉的低谷學習走出,困境中我學會了韌性和堅強,生命曲線逐步上升時我學會了感恩和珍惜。我想,唯有走過才懂,一條只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路。

未來進行式

  事實上,每個人都容易受到過去生活經驗與記憶的影響,形成對事情的主觀情緒。一旦負向情緒主宰一切,便很容易因失去理智判斷而出現鑽牛角尖的情形。所以當我們願意好好的說,就有機會被理解或重新被定義。如此的話,過去的任何酸甜苦辣都會是生命中最珍貴的養份,既然過去已追不回,重要的如何面對「未來」,只要願意,便可透過生活經驗學習用不同思維不同角度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因應方式。 你是否想過,自己的未來還有多久?若在「未來」的時間裡,有機會讓你走到你喜歡的狀態,你會想有哪些情緒和行動陪著你呢?相信在這樣的思考裡,你會看見自己重視或渴望的是什麼?或者有了新發現和體會。人在一路順風時忽然摔下來,一股腦兒墜落到生命曲線的最低點,那真的就是末路或盡頭嗎?有時也未必是。或許在人生最不如意的時候,仍有某個力量存在。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不論內在條件、外在條件有多麼不同,都視我們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和觀點,如何精采過一生也端看每個人如何將生命曲線畫出你渴望的流暢。

【繪本賞析~精采過一生】

圖文: 芭貝、柯爾
譯者: 黃迺毓
出版社:三之三

內容簡介: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當作學習良機,日子就會過得精采,內心也會一天新似一天,不管在什麼年紀,都是可愛可敬的。就像故事中的爺爺奶奶,雖然老得皺巴巴,卻有著灑脫的幽默感…什麼樣的人比較能精精采采的過一生呢?

河流下隱藏的記憶 ◎歐憶陵

生命從來不是固定的物體,而是流動的進行式。~蘇絢慧

水面下的發現

  這些年上課與授課的過程中,有許多次回顧自己生命故事的機會和經驗,也繪製過許多次生命河流,隨著年紀的推移有許多變與不變,但每次畫都有著不同的觸動與發現,生命從來都不是靜止不動的,即使那些年不變的故事,因為有機會被敘說與聆聽,有了交流後的相依,故事裡的哭與笑有了不同意義與豐沛,更顯得美麗動人。關於情緒記錄也是,每次自己跟著課程讓自己再一次記錄著心情,不論動機為何,期待自己也能從授課過程中,對自己有些許發現。這次亦然幸運的從記錄中,又稍稍釐清與讀懂那情緒下面,真的隱藏著那來自久遠之前,原生家庭中屬於我的故事。

引爆情緒地雷

  10月07日週日天晴,是回大溪探望公公的日子,因為不需要打掃,所以陪公公用完午餐後,完全是一個人可以悠哉的下午時光,好不愜意!晚上簡單的餐後,忙著整理些授課與研習的資料。突然,先生叫著我看電視上關於瑞士的介紹,看完後,忘了自己做了或說了什麼?先生話鋒一轉說:「妳就是這麼輕忽的態度,連準備爬玉山的態度都是這樣…。」他一說完,瞬間我像刺蝟般的刺出,音調提高大聲的說:「看瑞士介紹跟我爬玉山是有什麼關係啊?我是做了什麼,你一直說我輕忽爬玉山這件事…,我已經說過了很多次,我沒有輕忽,如果輕忽,何以我要問你,我該何時準備加強鍛鍊體力,該如何準備?」先生也馬上提出他的想法:「.....就是妳說某某,都沒準備也能上去啊…」他越說,我越生氣,壓根聽不進去,並解釋「那樣說只是自我鼓勵,認為自己一定沒問題,跟我輕忽有什麼相關啊…」先生看我勃然大怒,停下他正在練習的推杆,安撫著說:「好!好!妳沒有、妳沒有…不要生氣。」轉身不理他,帶著怒氣回到電腦前繼續工作,當然眼中再也無法閱讀任何一字,杏仁核不安的一直竄動。這樣的情緒,一直到週三(10/10)才消退。或許,是因為放假,當天早上用早餐時,主動跟先生提起之前暴怒的事情,想到那好久好久以前,還是小女孩的我。

河流的呼喊

  那年,小六下學期,因為搬家,一定得離開唸了五年半的小學。只剩半學期,我就要畢業,在舊學校連畢業照都拍了,也做了畢業紀念冊,但得要轉學,離開我熟悉的朋友,去另一個學校。那年代,父母應該不會,也不用理會孩子的心情吧!回想起自己真的很乖,配合著就轉學,現在看起來也該算勇敢。

  仍記得第一天到教室上台自我介紹時一點都沒有緊張,老師還對大家說我在舊學校時成績很好。開學不久,班上要選模範生,我這轉學生,竟然當選了模範生,實在有些意外。當選後得知,當上模範生的潛規則是當選人要請大家吃東西,乖學生的我當然比照辦理。記得母親幫我買了蝦味先與糖果,我一個人將糖果分裝成袋。忙到一半,父親從外面回來順口問:「妳在幹什麼?」我跟他說:「當選模範生要請同學吃東西。」父親劈頭就說:「那這樣算是賄選嗎?」父親轉身往房間走去。

  跟先生娓娓道著這一小段往事,掉著淚,跟他說:「真的很抱歉!原來是我的問題。」當我聽到你說的話,我認為那是否定、不信任、誤解,但問問自己需要這麼生氣嗎?寫著情緒日記時,回想聽到你說的話與樣子,腦海中竟然浮現出,我以為已經忘記的往事。突然發現,這段往事竟然影響著我。原來,以前只要你有出現類似的話語時,我的生氣幅度真得太大,大到你都說過:「需要這麼生氣嗎?」此時,我想我真的懂了。原來,河流從沒停止說故事,當我願意停下來,靜心聆聽河流的聲音,是可以聽見河流低吟著漫漫長流的往事。 原生家庭是情感的根

  情緒受到生理與心理系統影響,而心理系統中個人經驗與原生家庭有著一定的關係。Framo(1982)認為個人在心理上的衝突,常是來自個人的原生家庭,而後會持續在當前的親密關係中不斷地表達出來。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學習與兩性相處方式的最初場所,所以原生家庭經驗對個人親密關係形成歷程的影響是存在的,這個過程會出現在個人與重要關係人(如父母親、配偶等人)之間的關係中(Kerr & Bowen,1988)(楊惠敏,從自我分化概念談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家庭治療師Murray Bowen的多世代理論中提出,家庭是情緒單位的概念,有緊密相扣或互相影響的關係網絡。雖然成年個體已經長大,甚至脫離原生家庭的生長環境,個體在行為、認知、情緒等多方面其實並沒有完全的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在長大後的成年行為中,仍隱含著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修慧蘭、孫頌賢,2002)。原生家庭是感情的根,在尋覓了解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自己,探索的過程中,有機會恍然察覺。

不知不覺的內隱記憶

  曹中瑋在《當下,與情緒相遇:84》中提到:「…情緒與需求關係密切,有時進入內在接觸自己的情緒,才能看見自己深層的需求,了解需求所在,才能找到適當滿足它的方式,而內在需求滿足,情緒也就會退去;反之亦然,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就可以揭開情緒面紗,還原可能被扭曲了的情緒。」此時腦海浮現:「憤怒是維護自我價值的能量。」關於情緒,在全然接受前,得了解當我在生氣時,是否有察覺到「我在生氣」嗎?或許未必,經常是情緒起了變化時,注意力會放在引起情緒反應的事件上,容易陷入情緒當中,無法「跳出來」看到當下的情緒。特別是有些內隱記憶,如果沒有持續自我反思探索,對引發與刺激事件上不對稱的強烈情緒反應時,這情緒會持續影響著自己。

  大腦結構形塑大腦功能,大腦功能也會反過來形塑心智。記憶科學的探索經驗中得知,生活經驗、個人經歷能促使神經元之間建立獨特連結並塑造大腦,終生改變大腦構造(李昂譯,2018)。因此,大腦雖是先天上的構造,但大腦的形塑是需要後天。我們試著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除了注意到引起情緒的事件之外,也能分些注意力去體察自己「內心的情緒狀態」。特別對於在乎的親密關係中或親職關係中,你是否也如我一般,有著與刺激不對稱的反應,但往往只傳達出表層的生氣行為,而未看到那內在小孩的複雜情緒呢? 當我們被某些事件或未解決的失落經驗所形成的內隱記憶淹沒時,這些早期經驗的自動化的適應歷程,會變成定義自己的一部分。那我們的故事,將不是由我們撰寫,而是由這些早期經驗為我們設定的。

  當我們生活中某些狀態,喚起我們難以忍受的情緒反應時,如果能夠注意到自己的內在經驗,讓它於意識層面去覺察、理解,讓自己跟情緒真實連結。透過認識自己,我們才能提供孩子無所畏懼地經驗與探索屬於他們自身的情緒世界。 補充資料:記憶的形態

內隱記憶 外顯記憶
先天性 一歲之後才形成
記憶提取時,人並無意識 記憶提取時,人有意識
包括行為記憶、感情記憶、知覺記憶
還包括身體記憶
自傳式記憶有自我認知感與時間感
記憶編碼過程不需要意識介入 記憶編碼過程需要意識介入
與海馬迴無關 與海馬迴有關
  自傳式記憶與前額葉皮質有關
資料來源:《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53》

參考資料:

1.曹中瑋(2013)。《當下,與情緒相遇:與情緒哀樂共舞,情緒是什麼?有甚麼用?》。張老師文化出版。
2.隱地(1996)。《一天裹的戲碼》。爾雅出版。
3.隱地(1996)。《漲潮日》。爾雅出版。
4.圖‧文/米歇爾‧羅爾 譯/劉孟穎(2017)。《生命之河》。韋伯出版。
5.圖‧文/ 芭貝、柯爾 譯/黃迺毓(1999)。《精彩過一生》。三之三出版。
6.楊惠敏(2006)。從自我分化概念談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52期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2/52-46.htm
7.李昂譯(2018)。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 (原著:丹尼爾‧席格Daniel Siegel&瑪麗‧哈柴爾Mary Hartzell)。台北: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