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 透過表達性藝術活動,認識大腦皮質的多元感官與心靈的開發與覺知。
- 透過表達行藝術實踐體驗,共構美感的在地化認同與獨特性。
- 藉由作品的介紹與分享敘說,增進生活的豐富與美感體驗認知的表現。
前言:小腦袋大學問 ◎吳佳螢、吳銀玉
「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常常帶著學生唸這首童詩和創作,有一次學生就問了我,老師:「頭大是不是真的比較聰明呢?」我回問孩子們:「那你們覺得呢?」有孩子說:「一定是啦!頭大可以裝很多東西耶!」有孩子說:「應該不一定啦!」也有孩子說:「我媽說,只要吃魚就會聰明。」想起孩子們的童言童語很可愛,然而我們頭上這顆小小腦袋瓜平均也不過約重1.3公斤,佔人體重量的 2%左右,但卻是一個非常活躍且重要的器官,差不多要用上整個身體20%的能量。一個最好的例子,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天才,過世後將大腦捐出來供做解剖研究,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頭腦體積不但沒有一般人大,且重量還足足少了平均值一百多克。不過據研究愛因斯坦的頂葉卻比一般人大了15%,頂葉是負責掌管腦中的數學和邏輯能力,勤於動腦和思考的他,處在充分刺激的環境中,聰明是和腦部活化程度與神經連結密度高有相關連的。
人類的大腦,主宰著心智的運作與行為,但直到現在科學家與醫學界對於大腦運作的了解仍然相當有限。近二十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發展,大腦的研究方興未艾,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領域就是所謂的認知科學,探討的是人類的大腦如何認知外在環境、接受由外在環境而來的刺激,進而發展出智力、記憶、學習、語言等等能力,而這些能力又是如何在大腦中進行運作。認知科學的興起帶給心理學巨大的改變。當你對大腦了解愈多,迷失誤解就愈少,就能讓它運作得更好!在做全腦開發之前,先懂你的大腦,讓你的頭好腦壯壯。
圖片資料引用來源:
精神健康基金會「腦的美麗境界」線上展覽 http://www.brainlohas.org/wonderfulbrain/guide.htm
遊戲不只是遊戲 ◎吳銀玉
「遊戲」是孩子的本能,也是學習的最佳方法。遊戲」對於孩子來說就像是一種生理上的需要,當孩子沉醉在忘我的遊戲世界中,就會感到滿足;而遊戲也是動物的本能之一。跳房子(跳格子)可說是古老且懷舊、方便的兒童遊戲之一,尤其是一群小女孩們聚在一起,用隨手撿來的小石頭、小瓦片在地上劃出幾個方格子〈表示房子〉,然後就展開一場肢體跳動的遊戲,徹底的滿足孩子們跑跳活潑的天性。
大腦愈開心,學得愈好,遊戲讓孩子玩出活力腦。你了解自己的腦嗎?腦可分為:大腦皮質層、小腦、腦幹和邊緣系統。說明如下,大腦皮質層可分為:
- 頂葉:負責主要感覺區,接受由皮膚、肌肉、手、臉、眼、口傳來的觸覺、溫度、以及疼痛等感覺。
- 額葉:負責主要運動區,控制身體不同部位的運動功能,例如說話、寫字等。額葉前區與智能表現有關,負責計劃、推理等任務。
- 枕葉:負責視覺區。處理來自視網膜不同位置的受光訊息。產生立體感和形狀的判斷。
- 顳葉:負責聽覺、嗅覺區。主要對不同頻率的聲音產生聽覺及氣味化學分子產生嗅覺,也是大部分記憶儲存的地方。
- 小腦:負責控制身體活動的協調及平衡。
- 腦幹:連接腦部到脊髓,控制人體呼吸、心跳、血壓和消化等基本功能,是人體的生命中樞。
- 邊緣系統:位於大腦半球的內側皮質,包圍著腦幹,又稱情緒腦子。是負責本能行為、天性、情感、記憶與學習的綜合中心。除了腦下垂體外,其他組織都呈現左右對稱的構造:
a.視丘:負責將周邊所接收到有感覺的訊息傳到大腦皮質。
b.下視丘與腦下垂體:負責協調人體荷爾蒙分泌。
c.杏仁核:是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
d.海馬迴:是主宰記憶的功能。
e.胼胝體:負責連結左右腦的訊息傳遞。
第一堂課,透過表達性藝術「跳房子」活動,認識大腦皮質的多元感官與心靈的開發與覺知;同時也分享上課學員的分享。
記得小時候玩的跳房子,最難一關就是天空,因為要記得所擲的石頭不能超過天空的範圍,還要記住石頭在天空的位置,等腳跳到天空之前,要反身背向天空,下腰往後伸手去尋找石頭。從看到房子開始(枕葉),透過聽(顳葉)了解並判斷(額葉)如何進行此遊戲,手擲石頭(額葉/基礎動作)腳依數字前進(小腦/平衡)、反身的觸碰尋找石頭(頂葉/空間),原來一個簡單的遊戲底下,一切不是那麼理所當然、那麼簡單,看來這個遊戲真的全腦都用上了。」─游靜如(光寶社區認輔講師)
「看準目標丟」視覺功能、訊息統整、空間知覺、注意力行為策畫用到了「枕葉」「頂葉」和「額葉」,「跳」、「撿」的時候需要「小腦」來幫忙平衡協調,這些簡單的動詞「看」「丟」「跳」、「撿」竟然將大腦皮質的四區都用到了,遊戲強化了對大腦皮質的認識及記憶,透過書寫加深了印象也強化學習。遊戲真的不只是遊戲耶!─王岱菁(三峽國小認輔志工)
一個全腦開發的古早遊戲 ◎徐銘璟(胡適國小認輔志工)
跳格子(跳房子)是很多人童年時常玩的遊戲。這學期光寶基金會設計的「全腦開發的教養美學課程,銀玉老師帶領認輔夥伴們經歷了一場充滿趣味的全腦開發歷程,讀書會就在跳格子的歡笑聲中揭開序幕,將中年的我們拉回到兒時歲月。跳格子究竟和全腦開發有何關聯呢?
其實這個最單純卻逐漸被遺忘的古早遊戲,蘊含了許多智慧和大腦活動。先從在地板上畫格子開始談起。我們用有顏色的膠帶貼格子在地上,經過策畫和判斷能力在腦中先畫出藍圖(額葉);運用空間知覺能力(頂葉),規劃貼膠布的長度和測量距離,同時也要發揮思考和視覺功能(大腦皮質和枕葉)。我們就地取材,用一塊椅墊當作量尺,讓每格都能貼得方正均勻,這也是運用了額葉的策劃及判斷能力來解決問題。格子中的數字還特別用膠帶貼成阿拉伯數字、國字和羅馬數字三種,轉換不同符號讓大腦活絡。
遊戲開始,兩人一組先用腳猜拳,身體的平衡和手腳協調能力在此發揮(小腦)。接著手拿紙盒或塑膠盒丟到指定的數字,因不同材質盒子的質量有所差異,要能判斷、思考、控制手的力道,並累積失敗經驗才能成功。失敗或成功難免會有情緒的產生,掌控情緒和記憶的功能也出現了(顳葉)。接著,要用單腳、雙腳交互的方式,跳到房子的「天空」、跳著轉身、單腳站立撿起盒子再跳回。哇,原來還真不簡單呢! 這些動作都需要大腦各個部位的合作才能達成。
許多父母或許不知道這些傳統的古早遊戲是開發孩子大腦的最佳運動。當孩子出現專注力、肢體協調或學習狀況等問題時,除了尋求專業治療,別忘了父母陪伴孩子共享簡單樂趣的同時就可以開發大腦、改善學習成效、增進感覺統合能力和促進親子互動。遊戲過程中也體驗到修正錯誤、累積失敗經驗和忍受挫折等寶貴的學習歷程,孕育往後所需的人格特質和態度。還等什麼呢? 在公園的沙地上、人行道邊或家裡的地板畫一個跳格子,讓老老少少都跳出聰明和活力健康的幸福人生吧!
一張路線指示圖的遊戲活動 ◎周明寬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適應的學習類型,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接收外界訊息的方式,譬如:視覺型、聽覺型、觸覺型,或是邏輯型、討論型、獨處型、肌肉運動型等等,重點在找到個人偏好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今天銀玉老師和夥伴們玩了一個小小的遊戲,問夥伴們:請問從胡適國小大門口,走到中央研究院的大門口,該怎麼走呢?可否畫出一張路線指示圖,以此來認識腦科學認知的運轉機制和功能,貼近認識一直都跟我們同在的腦袋瓜。
當我接收到這樣的訊息時,我大腦裡的枕葉(視覺皮質區)、顳葉(聽覺皮質區和記憶區)、頂葉(感覺皮質區和空間知覺)同時啟動運作,再加上額葉(基礎動作、邏輯、分析)及海馬迴的連結,幾乎是全腦啟動。而這個遊戲是利用真實世界的例子,讓我們有意識地操作練習,有效的提昇了學習效果。
從腦科學的知識中得知,一個訊息如果能跟學習者大腦中已經存在的訊息相聯結,在記憶登錄上會更好,處理上也會更迅速。在這個遊戲過程中,我們運用到額葉。它負責主要運動區,控制身體不同部位的基礎動作功能,例如說話、寫字等。額葉前區與智能表現有關,負責行為的策劃、注意力、判斷、推理等任務。
也運用到頂葉的空間知覺。頂葉負責主要感覺區,接受由皮膚、肌肉、手、臉、眼、口傳來的觸覺、溫度、以及疼痛等感覺,基礎感覺功能、訊息的統整和空間知覺。還運用到整個構圖的枕葉 :負責視覺功能區。處理來自視網膜不同位置的受光訊息。產生立體感和形狀的判斷。
顳葉也有參與喔!它負責聽覺功能、情緒、記憶。主要對不同頻率的聲音產生聽覺及氣味化學分子產生嗅覺,也是大部分記憶儲存的地方。海馬迴的功能,除了和位置型記憶有關之外,對陳述型記憶也很重要,這種記憶牽涉到事實與事件的回憶,是一種學得很迅速、而且有意識習得的記憶。
當然腦幹也沒缺席喔!它(包含中腦、橋腦、延腦三部份)是身體各部位神經將訊息經由脊髓通往腦部的門戶。它負責掌管呼吸、心跳、血壓、睡眠等基本的生命活動還負責協調眼睛、臉部運動及吞嚥、消化、體溫調節等活動,是人體的生命中樞。
遊戲最主要是讓每個人都知道,人的大腦會隨著環境改變及獲取新的訊息而調整改變,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會改變大腦神經迴路的設定。因此,不論是成人、小孩乃至老人的大腦,只要能夠接受多元的刺激,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連結,神經元之間越密集的溝通可塑性就越好。如果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努力幫大腦找新鮮的樂事,它會用心智年輕來回報我們喔!
全腦開發的對話與哲思 ◎吳銀玉彙整
人的大腦中間有一條很深的裂溝,將大腦分成左右半球,各自主宰不同的領域大部分的人,左腦控制右半邊身體、右腦控制左半邊身體。左腦善於分析、邏輯、語言與精細能力;右腦則擅長訊息的整合、空間關係,及對藝術、音樂的鑑賞能力。左右腦看似各司其職,卻不時藉由胼胝體將訊息往返傳送,以維持心智功能的正常運作。 大腦的每項功能都需要兩個半腦通力合作。例如很多人以為欣賞音樂是右腦在主導,右腦是對旋律很靈敏。但理解音樂結構變化(樂理)的能力,卻是左腦比較強。因此,兩個半腦要合作,分工合作才能處理好任務。
全腦開發跟人類的遺傳基因所締造出的神經基因圖譜有最原始的關係,它所設定的每一個人對外學習的器官和表象系統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覺)、肢體統合等六種不同的覺受能力有密切關係。
它有一個限定完成的時間表,會讓腦的各種能力在這個時間裡完成應發展的強度,如果這些能力沒有被及時發展,就會逐一地萎縮、凋零或被取代,因為80%的腦力開發是由後天環境打造出來的。
所以,真正的全腦開發應該是指,除了通過配合神經基因圖譜的運作時間表發展覺受系統的能力以外,還要由外在感應的多元刺激,通過我們的接收感應器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也稱表象系統)加上肢體統合協調的運動和刺激,再經過神經系統傳輸到腦部的皮質區(各種接收感應器官皆有其皮質區,如視覺皮質區,聽覺皮質區……),達到刺激腦部神經細胞與部位的效能,且因刺激的時間長短之不同以及刺激的部分不同,使腦部的結構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是需經過經年累月的刺激(包含學習時之刺激)而逐一得來的。
全腦開發不可能速成,是通過系統與完整的方式達到腦部各區位的強化,進而使人類表現出更優異的能力,絕非只是通過些許遊戲、活動、記憶訓練或數學練習等即能強化全腦,同時也必須考慮到神經基因圖譜因人而異的發展與強化之時間表。這就是我們對於全腦開發應該有的一個正確的觀念。
資料引用來源:「什麼是全腦開發?全腦開發的好處有哪些?」https://read01.com/AN02DO.html
我的幸福日記─心腦練習,幸福的方程式 ◎胡秀真(西松高中認輔志工)
人類的大腦,主宰著心智的運作與行為,但直到現在科學家與醫學界對於大腦運作了解仍然相當有限。認知科學的興起帶給心理學巨大的改變。你幸福嗎?一直以來人類為了追逐所謂的幸福而不斷的努力著。譬如;當我們的腦海想到美麗的景緻,想到所愛的人或家人,喜悅之情會從腦海中升起,心理實驗證實了內在世界的這些改變,是如何決定了我們的行為。
腦內製造舒適感的腦區「幸福系統」是在左額葉皮質→快樂中樞:當一個行動產生愉悅的時候,能夠刺激腹側被蓋區壤人精神愉悅感受到開心幸福;也唯有透過生活的練習,人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能力。當你對大腦了解愈多,迷失誤解就愈少,就能讓它運作得更好!
圖片資料引用來源:
精神健康基金會「腦的美麗境界」線上展覽 http://www.brainlohas.org/wonderfulbrain/guide.htm
明亮的
七月天;
倒映的
荷顏
寂靜
感謝天地大美的恩賜,跟著節氣過生活,用緩慢的心情,感受節氣的律動。步調慢了,心也跟著溫柔了起來。當人們感覺到某種事物的美,便產生了美學體驗。「美學」(aesthetic)字彙起源於希臘文aisthetikos,原意為「屬於感官知覺的」(Maquet, 2003)。美感是感官接外在事物之後,所喚起的愉悅感受,是一種天賦本能,每個人都有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因此,美感兼具「個人性」(personal)與「普遍性」(universal)的特質。美,呈現在個人身上,也體現在族群、社會等集體社群上,美從自己的生活和文化中生長出來。人間好美、心情好美!
《情緒照顧EQ美學卡 》親子教養應用 ◎吳佳螢
彩盒裡是單純的白,是為了讓使用者在挑選時不受顏色干擾,因為情緒是有顏色的。上週學校晨光時間説故事剛好透過繪本教著孩子如何認識情緒,並感受著情緒中的色彩。剛好光寶基金會出版的情緒美學卡熱騰騰的到手了,馬上和下課回到家的女兒來段小對話,請女兒在情緒臉譜中選三張一整天中有的三個表情,以及對應的情緒語彙,女兒挑了疲憊 不耐煩 煩躁,晚餐時請女兒說說她的心情故事:
「一早因為沒睡飽所以帶著疲憊的身體去上學,到了國文課考試,寫到一半不會寫開始分心想別的事,非常不耐煩,加上今天超級悶熱的顯得好煩躁⋯⋯」
問了女兒對選圖卡的想法。女兒說:「有圖卡媽媽比較知道我形容的樣子,不然我一直說,妳可能不太清楚我真正要表達的…」我跟女兒說,吃飽再挑一張看看有沒有不一樣,女兒回說,哪有什麼不一樣,應該差不多吧…吃飽後我還是請女兒挑了此刻的臉譜和語彙,嗯~起碼看到了女兒現在的樣子是平靜的,吃飽、睡飽、多運動是壓力大的青少年養出好情緒很重要的關鍵啊!
謝謝女兒寶貴的回饋,其實順著女兒的心情故事,除了適時給予回應外,我還聽到了她對一些事情更多的想法和觀念,卡片運用在親子對話中多了一些趣味元素以及緩和空間,今晚先來個小暖身,我想不管助人工作或是學習,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