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光寶文教基金會 第四屆暑期兒童夏令營
「2017 FUN心藝‧E起來─讓藝術與情緒相遇的EQ美學」活動紀實
友善列印
 
【前言】
【活動內容介紹】
【結語】
 

前言◎光寶文教基金會/吳銀玉(社區認輔總監)、歐憶陵(講師暨督導)

  光寶文教基金會辦理員工子女夏令營今年已邁入第四屆,謝謝每年營隊結束後,參與孩子與家長的踴躍回饋,以及參加過仍期待每年營隊的孩子們,這些都給我們滿滿的肯定與激勵。繼去年加開中和場次,今年更將營隊場次擴大,一連三週辦理中和、新竹及內湖場次。一直以來基金會都期待營隊能提供有別於一般營隊活動,讓孩子從營隊活動中體驗美、感受美與表達美。今年我們將讓「美」從大腦出發,讓藝術與情緒相遇,希望透過表達性藝術,增加孩子對於情緒的覺察與辨識,並讓孩子透過活動理解電影《腦筋急轉彎》中的情緒從哪裡來?我們相信,「美」是提升軟實力並勝出的秘密武器。

  我們透過腦科學讓孩子認識情緒與大腦的關係,並運用由基金會講師們共同策畫的情緒美學卡,藉由遊戲、手作與練習中,學習認識辨別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大腦,了解自己的情緒曲線。也透過顏色展現,讓參與者在繪製的過程中,增加個人對情緒的知覺、評估、表達能力,讓情緒可以達到情緒抒發和轉換,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並練習自我照顧。

  情緒產生是正常,情緒也無好壞,期待藉由EQ美學營隊活動,協助思考和判斷行為的適切性,願意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並建立清楚有彈性的情緒界限,成為情緒的主人。今年暑假我們一起「FUN心藝‧E起來」。

【活動內容介紹】

(一)相見歡:我的心情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張馨云(師大人發)

在迅速變遷與高競爭的時代,我們的腳步一刻都不得閒,必須追趕著時間奔跑,但我們可否曾經停下,仔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解自己所思所想,好好認識自己的情緒?

  情緒有正面也有負面,我們可能會因為吃到一塊美味的蛋糕而感到幸福、滿足,也可能會因為午後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雷雨淋濕了全身而感到煩悶、焦躁,但是無論這些情緒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因為每一種情緒都是一種體會,而每一種體會豐富了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最後造就了我們多采多姿的人生。

  營隊一開始,透過54種不同表情的可愛情緒洋蔥頭圖卡,讓孩子想一想從今天起床一直到來參加營隊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又經歷了哪些心情,有哪幾個情緒圖卡符合自己的情緒,用心感受自己的情緒,在九宮格中畫下自己的情緒洋蔥頭以及對應的情緒語彙,接著再透過小組或大團體間的互相自我介紹,分享彼此的情緒,找到共通的圖案、語彙或是顏色相同的圖片便可以互相簽名,完成九宮格的填寫,進行大團體的情緒賓果遊戲。

  孩子們在遊戲中不但能認識不同的情緒語彙,也透過情緒圖卡開始思考自己的情緒,體會大腦情緒的奧秘。

(二)禪繞:專注的魔法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何芷嫻(慈濟家兒)

  資訊爆炸、社群媒體當道的年代,不只衝擊著我們生活品質更影響著我們心靈上的穩定,讓我們時時刻刻處於忙碌的狀態。因此,「靜心專注」就顯得很重要。唯有「靜」才能看見自己的狀態和情緒、肯定及欣賞他人和自己。北宋詩人程顥〈秋日偶成〉詩中有句:「萬物靜觀皆自得」。「靜」是最不容易的,而「靜」是可以被營造與選擇的。環境的品質、團體的動力、個人意志皆可以是靜的條件。禪繞,一個藉由簡單重複的動作,正是在培養面對枯燥的能力並練習與安靜獨處。透過重複的筆觸所創造的作品,引發孩子們一步步從無聊重覆線條中,培養自己「靜」的獨處能力。

  營隊活動中藉由禪繞畫,讓所有參與活動的孩子能在課程活動中體驗安靜的魔力並觀照自己。特別是禪繞畫不受傳統繪畫創作標準美感制約,也讓孩子們釋放畫不好、畫錯的擔憂和恐懼。三天活動中,觀察到孩子們從一天天點滴的練習中,逐漸能控制自己的動與靜,其中最讓我感動、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孩子因為自己的作品第一次被貼起來展覽,而每天興奮地站在禪繞畫前欣賞著自己的作品也欣賞著他人的作品。讓孩子們在學會看見自己時,也能學習欣賞他人的優點。

  禪繞,不僅培養孩子們靜的能力,並帶來一股定心的力量,讓頭腦清晰並且心情愉悅,也在團體生活中讓孩子學習欣賞他人優點,更學習看見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

(三)成為鼓勵天使-阿德勒的五種鼓勵語法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張芳瑜(實踐兒家)

  「這麼簡單你怎麼不會?」「怎麼這麼不小心,如果你再檢查一次你不是就100分了嗎?」這些話語時常出現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雖然我們嘴巴常說:愛的教育,但是我們的愛,彷彿因為各種因素被困在心中,讓孩子難以明確的接收到。所以我們應該在平時多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也許很多人都會說「你很棒!」「哇~怎麼這麼厲害!」但其實這些不具體的讚美並不算是鼓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看到的努力與真誠的肯定。  

  而真誠的讚美是對被稱讚者所做的努力作為的肯定,這是我們平常較為缺做到的,透過課程教導阿德勒的五種鼓勵語法分別是(1)肯定特質與能力(2)指出貢獻與感謝(3)看重努力與進步(4)表示信心(5)傳達接納與認可。讓孩子試著透過觀察發現別人的進步及給予肯定,也讓孩子練習肯定自己。

  我們都被教導「三省吾身」反省自己,甚至每天晚上睡前都會反思今日過錯。而你多久會鼓勵一次自己呢?透過課程中寫給自己與他人的鼓勵小卡慢慢地練習,孩子們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後來的發現自己或是他人身上有著更多的亮點,自動地給予鼓勵。當我們給予他人鼓勵時,就會讓這鼓力量從我們心中慢慢地擴散出去,進而讓世界一起變得更美好。


(四)體驗茶席之美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紀潔(師大人發)

  「來!喝茶!」一杯茶可以舒緩心情、可以體會到人情味,甚至可以透過茶來了解生活美學。台灣以盛產茶葉出名,許多知名的茶葉種類更是台灣之光!一株株茶樹接收著高山上的雨水及吸取著土壤中的養分而茁壯,當茶農摘取下那最嫩綠的部分,經由曬乾、揉捻、發酵、培火等製作過程,再經由師傅的巧手成為一杯杯清澈回甘的好茶。而喝茶文化在傳統的台灣農業社會中是非常普遍的,隨著高科技經濟的發展,大家對於喝茶的定義轉向了「精緻下午茶」,傳統的泡茶文化也逐漸消失於家庭之中,因此「茶席之美」活動的發想,除了讓小朋友品嘗茶之外,也能認識茶、了解茶文化。

  「你們看看茶葉,是什麼顏色的呢?」「綠色的!咖啡色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呢?」「有一點點香香的。」從簡單的小問題帶領著小朋友認識茶葉,並藉由一回兩回的沖泡,讓他們「觀茶」及「品茶」,看看茶水顏色的深淺,品嘗茶在口中散發出來的回甘,讓小朋友們不禁一杯接著一杯。此外,透過自主學習如何泡茶,小朋友們也能從中得到學習新技能的樂趣,紛紛主動要泡茶來分享給大家,甚至是會從家中帶來一些花草、枯枝來做為茶席的裝飾,讓茶席時間增添了不少意境。我們透過喝茶,透過彼此對於喝茶的心得分享,讓小朋友體會到喝茶是件很棒且很舒服的事情,並從中了解到簡單的生活,其實富含著美學與幸福!


(五)情緒娃對對碰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蔣盈貞(師大人發)

  『情緒娃對對碰』是透過『我的情緒娃』拼圖讓孩子們運用禪繞的方式,繪畫在各情緒娃拼圖上,透過練習禪繞繪畫提升專注力。情緒娃活動不只是練習禪繞繪畫,也透過拼圖活動學習相互合作,增進團體間的動力。每一組都有一幅不同表情的情緒娃,在拼圖結束時,老師和隊輔們帶領著孩子一起發揮創意為小組的情緒娃命名。在命名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觀察情緒娃的表情,試著說從哪裡看出情緒娃的心情。活動中大家互相分享、介紹自己的情緒娃,例如:名字和心情...等。在分享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學習感受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情緒,瞭解不同的人對情緒解讀都會有不一樣感受。

(六)情緒辨‧辯‧變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高瑜蔓(實踐家兒)

  情緒辨‧辯‧變活動是讓孩子們透過情緒美學卡將情緒語彙分類,進而認識情緒。情緒美學卡語彙是依據普魯契克(Plutchik)的八個情緒原型概念挑選出來,營隊活動為了能讓孩子們認識情緒,故於八個原型情緒分類中,僅選擇『喜,怒,哀,懼,驚』五類情緒讓孩子們練習。並藉由遊戲,讓孩子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認識不同的情緒語彙並學習感受情緒的正、負、強、弱。

  活動的過程中,透過隊輔老師們的協助,讓孩子認識許多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或是容易混淆的情緒語彙,並讓孩子們認識情緒的多元、辨識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們『情緒沒有好壞對錯』且情緒是主觀的,每個人的想法和經驗都不同。所以進行分類討論中,也讓孩子學習聆聽他人的想法,藉由分享,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對情緒的看法及解讀方式。除了學習尊重他人的意見,也嘗試著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也藉此訓練『聽與說的能力』。

  在人與人之間關係裡,情緒的感受與表達同時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希望透過此活動,讓孩子們能從小就學習認識和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並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認識基本情緒後,接下來後續活動,就試著帶領孩子學著如何去抒發與調適自己負面情緒,引導孩子學習接納和面對自己的情緒,好好去處理,不需要責怪自己,也不需要過度壓抑,並找到自己抒發情緒的方法,做回情緒真正的主人。


(七)探看腦的奇妙世界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謝佑憶(慈濟家兒)

  營隊活動中,我們簡單介紹大腦皮質構造與其主要功能後,接下來帶領孩子們認識大腦情緒中樞:邊緣系統,讓他們認識情緒與大腦的相關性,讓孩子們在認識情緒語彙的同時,更明白情緒從哪裡來,從認識大腦理解該如何管理情緒,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透過說明與可愛的圖示讓孩子理解邊緣系統包括:扣帶迴、視丘、下視丘、杏仁核、海馬迴。除此,也對每個功能有基本的認識,原來視丘是大腦中繼站、情緒跟杏仁核有關,而控制情緒原來要靠大腦前額葉,…….活動中設計一連串的情況題,並運用製作的邊緣系統小卡透過舉牌方式,協助孩子建立對於新知識的大腦迴路。

  知曉大腦中的邊緣系統後,不僅可以更清楚,原來陌生的大腦結構外,也希望透過認識大腦發展的基本常識,理解情緒發生的過程,相信藉由腦力訓練能真正的與自己的情緒共好。


(八)我的樓上,我的樓下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蔡維倪(實踐家兒)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呢?生氣到底住在大腦的哪裏?我們能做什麼來幫助它嗎?在前一個活動,藉由簡單的圖卡和小遊戲,我們已認識了大腦邊緣系統(情緒腦又稱下層大腦)的名稱及其功能,接著我們要初步的帶領孩子們連結自身經驗,用藝術的形式創作出自己的情緒樣貌。除了能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最常出現的情緒為何,也以圖像讓他們理解,如何使用我們的正向情緒來幫忙舒緩那些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負面情緒。

  首先,用一張分為上下層大腦的圖,中間以樓梯連結,請他們想像大腦是一棟兩層樓的房子,樓上住著大腦皮質,負責思考、解決問題、平撫情緒、同理別人;樓下則住著邊緣系統,為了確保我們的安全,需要較原始、快速,也較衝動的情緒;而樓梯即是我們需要努力建造的地方,當我們的樓下發生狀況時,樓上可以來協助,樓下也能學著說讓樓上能理解情況的方式。

  孩子們雖然經過一連串的活動認識情緒也認識大腦,但仍會茫然的不知道自己最常出現的情緒為何?也不知道自已的樓上與樓下經常出現的情緒,但藉由示範並運用情緒美學卡中的臉譜圖卡加以引導,他們就能漸漸地想起並找出自己經常出現的情緒臉譜,甚至越畫越起勁。我們相信,當情緒能夠被說出並命名,那情緒就被照顧了大半。

(九)情緒變色龍

   認識自己情緒的樓上與樓下後,我們請孩子們想想是否想過情緒也有顏色?如果要用顏色來表示自己的「喜、怒、哀、懼、驚」,自己會選擇什麼顏色代表自己情緒呢?想想五種情緒中,最常出現的情緒是哪個?就給它最大面積,且不限塗色方式,想直塗或想橫刷都可以。最後,裝上自己的變色龍,一個屬於自己繽紛色彩的情緒變色龍就呈現了。在這裡,孩子們都愛上了水彩,在著色過程中情緒似乎也被療癒了,孩子從「我只想塗這個顏色。」慢慢被引導到「我覺得我的『懼』是灰色的。」最後上滿了顏色,再讓他們分享自己的變色龍,並看見自己的情緒,也了解每一個情緒不分好壞,都很重要,就像這個變色龍一樣,如果只有一種顏色就會很單調,但若學著讓每一種情緒好好出現,就會是一隻美麗的變色龍。看著每個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感到相當滿意,真的很開心能在營隊中聽到他們分享屬於他們的情緒變色龍。

(十)友善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五花瓣系統取向循環式問句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劉晏甄(師大人發)

  孩子們在營隊中開始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從哪裡來,瞭解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並從情緒選邊站當中接觸不同的情緒語彙,另外,透過情緒九宮格的事件描述,覺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情緒。營隊課程除了想讓孩子覺察個人的情緒之外,我們更想讓孩子在遇到委屈、生氣、緊張的心情時,能利用簡單的五句話,表達自己真正的感覺,學習讓樓上大腦掌管樓下大腦的技巧。

  五花瓣的五句話分別讓孩子從「感官」覺察事件發生,回想當下事件發生時,自己的「想法」,覺察自己當時的心情、情緒,自己當時的「感受」,再來是孩子「期望」可以如何改進,越具體詳細越好,最後是執行為了達到期望的「行動」。

  雖然把表達情緒的方式分解成短短的五句話,不過孩子們在撰寫時,可能因為以前較少覺察自己想法與情緒,或是較少在事件發生後還有行動的經驗,但是每個孩子靜下心來後,經過隊輔老師的引導,每個孩子幾乎都把五花瓣寫得滿滿。其中讓人印象深刻是在五花瓣課程前,有個孩子不小心打翻了飲料,不久前發生的事情讓他印象深刻,所以他就在五花瓣寫上這件事:「我看到自己把飲料打翻,我的想法是自己怎麼這麼不小心,我覺得很懊惱,期望自己以後不會再打翻飲料,所以之後要把飲料放到桌子中間。」我覺得五花瓣除了讓孩子發覺自己的情緒以外,也能透過這個管道讓自己的情緒找到紓解的方式。記得有個孩子在寫五花瓣時,問到有沒有讓你生氣、難過的事情時,他馬上想到之前補習班老師不讓他回家,一回想到當時的情境,我感受到孩子的情緒仍在,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他的情緒卻沒有被好好處理,仍埋在他的腦中,雖然他之前嘗試過跟老師說,但是卻徒勞無功,而在寫五花瓣時,他想到另一個具體的行動方式,是和爸爸媽媽找個時間談一談。看到孩子在寫五花瓣時,我覺得孩子「能友善且清楚表達心中的情緒」這件事很重要,此外,孩子透過書寫五花瓣,也是一個紓解自己情緒的管道,更能協助孩子日後遇到其他事情時,能學習清楚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並找到解決的方法。五花瓣系統取向循環式問句,除讓孩子練習表達情緒外,也是一個可以訓練大腦樓上(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方式。

結語 ◎光寶文教基金會實習生/李佳蔚(輔大兒家)

  FUN心藝E起來-讓藝術與情緒相遇的EQ美學營隊當中,除了藉由表達性藝術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情緒的覺知與辨識能力外,並加入大腦的相關知識,透過
不同的活動讓孩子體驗自己的情緒從哪裡來?並學習如何來面對自己的情緒,以及調解、抒發情緒,進而自我照顧。

  一位英國的臨床心理師Hazel Harrison博士寫道:「當孩子理解他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事情時,這可以成為作改變的力量。」(留沛萱,2016)希望透過此次的營隊活動,可以讓孩子們一同來認識自己的情緒,當孩子下次有情緒發生時,他能試著去理解自己情緒是怎麼來的,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而身為大人的我們也需要學習用愛、尊重、情感連繫為出發點來教導孩子,協助孩子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