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做自己的好父母」~親職的幸福拼圖 
第二堂課 回看‧敘說:為人子女生命歷程珍視的時刻
友善列印
 
【單元目標】
【前言】
【長辮子梳理出的生命凖則】
【回看‧敘說、對應:為人子女與為人父母的兩樣情】
【在親職卡探索裡:為人子女最重視的三個價值】
【在空白的世界裡創造】
【在繪本《點》的故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哇卡問句】
【參考書目】
 

【單元目標】

◎透過敘說認識理解為人子女的生命歷程,覺察個人價值觀的形塑。
◎透過繪本認識敘事治療「問題外化和解構」的練習。
◎親職卡和哇卡操作方式練習。

前言 ◎黃文綺

  從一個說故事人,到開始說自己的故事、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我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一再的整理回溯自身,之所以深深喜愛敘事,是因為從後現代的觀點,敘事提供了另一種思考的方式與角度,敘事所關切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並且深深的相信,在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中,那些沒有被說出來的故事,永遠比說出來的豐富,人的生命不可能都只有悲慘的事件,如果我們不再只關注那些一再被重複,帶著傷痛的主流敘說,而能夠關照到那些微小被忽略的故事,我們便能夠從生命的困境中,看到自己的獨特性。

  「創造生命的奇蹟」作者Louise Hay說:「我站在無限的生命中,一切都那麼完美,我隨時都受諸佛菩薩的保佑和指導,可以向內心深處探索,也可以向往事尋究」,這一堂課裡,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相信,一起來梳理自身的成長階段,並且從每一個不同生命階段的故事中,探索其中隱藏的意義和價值觀,明白現階段的自己是如何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那麼就又撿拾了一塊親職幸福拼圖了。

長辮子梳理出的生命凖則 ◎黃文綺

都是梳辮子惹的禍

  生命階段的回溯裡,有一件事印象特別深刻,我從幼稚園的畢業照到小學六年級左右的照片,都是紮著長長的辮子,梳得整整齊齊的,關於梳辮子這事,我卻沒有太多的記憶,唯一這個印象深刻的事,卻很記得和辮子有關。

  不記得是幾年級時,有天早上上學遲到,結果被老師罰站在教室外面走廊上,教室應該是在樓上,我靠著走廊的矮牆邊,望著下方,心裡又生氣、又懊惱、又丢臉,覺得自己好委曲,怨著都是媽媽的錯,她要是幫我梳辮子快一點就好了,就是這頭髮,這麼長,梳個辮子這麼費時間,那個罰站的時間不記得多長了,但是在我心上,像有一個世紀吧!就記著這麼久這麼久。

  長大後,做了母親,看著孩子早上賴床,突然憶起自己的童年,像是看到那時的自己,早上賴床起晚了,臭著一張臉給媽媽梳頭,眼看上學來不及了,幹嘛還要梳辮子、吃早餐,最後遲到被罰站心裡就怪媽媽,沒早叫我起床、沒能快快梳好辮子、還逼著吃早餐,害我遲到被罰,千錯萬錯都是媽媽的錯,一點兒也沒檢討自己。

  這件讓我覺得丟臉的事跟了我大半輩子,最大的影響是求學的我怎麼也不敢遲到,不肯遲到,寧可自己提早並等待,也不願讓人看見我遲到,遲到這件事,對我而言,是很嚴重的過錯。吊詭的是,這個後來的日子裡,守時、不遲到的我,在學生時代到工作時,結交的死黨,一個比一個會遲到,沒有遲到半小時一小時,都算小事,每一回,就看著自己帶著清白感,指責她們的遲到和慢吞吞。這樣還不算,結了婚,生了孩子,發現大兒子總是慢吞吞,沒有時間觀念,明明集合時間到了,他人還沒走出家門,我總是氣急敗壞的趕他出門。

  這個狀況,一直到父親過世那年,一邊兒要照顧家庭,又想照顧母親,我的身心出了狀況,發現自己無法再堅持了,有一回,和母親約了時間去接她,正開車在路上,距離約定時間還有十分鐘,她打電話來,不想接聽,但電話一直響,只好接起來,她問「妳在哪裡?」,「在路上了,妳別一直打電話,開車不能接啊!」,「我怕妳還沒出門,會遲到啊!」,我終於忍不住了,回她「如果我還沒出門,你打也沒有用啊!如果我已經在路上,到時間就會到了」。

我遲到≠我不負責任

  我終於明白,原來自己對於守時,不能遲到這件事的嚴肅看待,不只來自於童年的經驗,也來自於母親,母親今年已經八十歲,她這一輩子都堅持著守時、負責任和敬業,不能讓別人等待,寧可提早到,才會讓人尊重、肯定,她深信她能夠到八十歲還在工作上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她的態度,有時她會指責「沒有時間觀念,怎麼這樣不負責呢?」,她的價值觀深深影響著我。

  過去,遲到代表不敬業、不負責,會被人看不起的信念,透過母親的言教身教,深植我心,我不知不覺的謹守著,也這樣要求身邊的人,讓自己是緊繃的。現在的我,選擇準時,努力做到不遲到,是因為這讓我可以有多些時間安頓自己的身心,迎接接下來的工作,無關乎被人尊重肯定與否,這樣的選擇,讓我多了彈性和接納,可以接納自己和他人有時候做不到,因為遲到這件事並不等於不負責。

  Michael White 將問題視為一個分離、存在於個人之外的實體。將所謂的「問題」以客觀化的方式,讓人可以跳出「人等於問題」的框架,重新看待問題的本質,讓人可以有新的選擇,避免被問題所壓迫;換言之,就是「人不等於問題」。 以我一直害怕遲到、不敢遲到這件事來說,過去的我,因著早期經驗,加上謹守著母親的教誨,認為「遲到=不負責任、不敬業,甚至會被人看不起」,如果「我遲到=我不負責任」,當我看到他人,以及自己的孩子遲到時,不自覺的也認為他們是不負責任的,我把遲到當成一個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對自己孩子更是嚴格要求,然而當我有機會回溯童年的故事,看見遲到是有原因的,還有「不能遲到」是如何讓我身心緊繃、處事嚴肅時,我選擇放下那個害怕自己是不負責任的內在聲音,不把遲到這件事和不負責任畫上等號。

回看‧敘說、對應:為人子女與為人父母的兩樣情 ◎tipus

  小時候家裡很窮,餐餐以地瓜為主食,心疼孩子的母親為了安撫不懂事抗拒的我,母親會將地瓜變化花樣,有時候是烤的、有時候是煮湯的、有時候揉搓成圓形狀或乾煎成金黃色的。記憶深處,有一次母親用地瓜藤編了一頂桂冠,上面還留有許多淡淡粉紫色的花,母親輕輕的為我戴上,說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公主,強化我對地瓜的好感,為她心愛的孩子帶來激勵鼓舞和生活樂趣。

  母親的心,母親信手拈來的巧思創意,為我困頓的幼年生活添加了許多好玩的大地遊戲,也在我成長的歲月裡帶給我許多人文的涵養與溫馨回憶;而這一切也都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糧。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逆境同樣能幫助人成長,「人性中最值得我們讚賞的就是,我們能在遭逢困難時,活得更好。」

  行過中年,父母親都回歸天家多時,孩子也獨立長大外出工作,回看‧敘說:「為人子女」記憶深處的書寫日記,有一篇是寫給〈出差工作的孩兒〉:

親愛的孩子:

  週日,爸媽結伴步行去拍盛開的欒樹,爸爸開心的背了兩部相機,一部沒電,一部忘了放記憶卡,我們哈哈大笑的坐在樹下詢問對方的名字,還好沒有退化得那麼快,都答對了。孩子,我和你的爸爸都逐漸在快速的老化中,那是生理不可逆的現象,這樣的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希望你可以理解善解,給我們更多的包容協助和愛;就如同小時候,我們把你緊緊的抱在懷裡一起睡、一起疼一樣。

  孩子:雖然我們用起3C產品沒有那麼流暢,但總是沒有錯過你稍來的問候〈Line〉,這讓我們非常的安心。當我在fb社群po文時,謝謝你在百忙中還不忘按讚!當我們想念你的時候,只要打開電腦銀幕、翻閱古老的照相簿,許多美好歡樂的回憶都鮮活了起來,這是回贈給我們度過老年時期最棒的心靈資糧。所以,你大可放心的工作,不必為我們擔心。

  回看‧敘說:「為人子女」記憶深處的印記,會讓你想起什麼樣的畫面和故事呢?從為人子女的角度回看,我瞭解自己的父母親有多少呢?我知道父母的喜愛與煩惱嗎?我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與擔憂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對父母的態度如何,我能適時的體貼父母嗎?我會因為想要自由、擁有自己的空間而擔心跟父母、公婆住在一起嗎?當父母生病時,我會考量許多現實面而藉口不願分擔照顧的責任嗎?如果有一天自己也進入老年期,甚至病了無法照顧自己時,會不會渴望子女也能在身旁照顧,能夠圓滿地走完人生最後的里程嗎?回看‧敘說讓我再次有機會對生命道感恩,思考檢視自己所走過的路並調整做一個愛自己的好父母。

在親職卡探索裡:為人子女最重視的三個價值

◎在為人子女的深刻印記裡,請選三張價值卡並述說重視的故事。

價值卡:重視家庭/和家人親密。
爸爸年少時隻身離鄉背井來台灣,爸爸常常說親情很重要,家人應該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忙、不分你我。爸爸從來不晚歸,每天回家吃晚飯,更重視逢年過節的團圓飯,因為爸爸的堅定信念,我從小耳濡目染,愛家人的觀念深植我心中,結婚後,對夫家也用相同的心對待,珍惜、呵護。公婆對我稱讚疼愛有加,這些都要感謝爸媽給的好觀念。─Evelyne Wu

價值卡:獨立自主/能照顧自己。
可能是因為家庭貧困,為了不增加父母親的負擔或煩惱,小時候,我會主動分擔家裡的家事工作。譬如撿蝸牛、蚯蚓餵鴨子,煮飯、洗衣及環境的打掃。寒暑假,跟媽媽一起種花生、地瓜等,甚至在國高中時就可以打工賺錢自付學費,對這樣的獨立自主/能照顧自己,個人覺得引以為傲,也為自己的生命憑添許多的勇氣。─tipus

價值卡:有創造力的。
小時候,家裡開雜貨店,賣雜糧、蔬果與各式食材,身為老大的我,小學四年級開始,假日常常需要下廚煮菜分擔媽媽的辛勞。個性上喜歡變化與嘗試,為將眼中的「苦差事」變為有趣,會把每一次的烹調當作實驗遊戲來看待;而爸媽總是不設限地任我取用店內的食材,再任我隨意組合搭配,用耐心愉悅等候我 獨特的創作成果端上桌,並回以肯定與讚賞。─趙凡誼

價值卡:會理財。
對於從鄉下到都市來討生活的父親而言,會賺錢是一回事,會理財又是一回事。父親常告誡我們:會賺錢不厲害會理財才厲害。對於不識字的父親他唯一理財的方式就是有錢就買房,所以到了老年他不用跟子女要生活費,他的房租就是他的生活費,讓我們這些子女都非常的輕鬆。父親這樣的理財方式深深影響都我,讓我真的覺得理財這件事對一個人的一生太重要了。─Rose Hung

價值卡:能與人合作。
記憶中,媽媽常和朋友們一起完成許多的事,例如:肉粽、蘿蔔糕、花生糖、家庭手工、下田工作..媽媽們忙於工作時,孩子們也一起玩得開心,好快 就有東西可以吃,好快媽媽就可以回家,而且,媽媽在跟朋友一起做喜愛的事時,臉上是掛著開心的笑容。長大後不自覺的喜愛在這樣的氛圍裡工作,漸漸懂了這叫 合作與共學,不僅縮短許多工作時間,還可以與合作夥伴教學相長互相學習彼此的優點。─廖玉如

價值卡:懂得珍惜。
從小看著母親勤儉持家,不能穿的大人衣服到了母親的手中,可以修改成為我們穿在身上的童裝,破掉的衣服也捨不得扔掉,如果吸水性較好的,母親會將它裁切車縫後做成我們經常使用的抹布和嬰兒的尿布。而料理三餐剩下的菜渣廚餘則做成堆肥種菜或成為隔壁阿婆餵豬的食物。母親常常告訴我們:「一枝草,一點露」,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很艱苦,但若是能好好珍惜累積,久而久之,小小水滴也可以匯聚成河。因為母親身教的影響,讓我從小到大也養成了勤儉務實不浪費資源的好習慣,且學會珍惜得來不易的安定與幸福。─林秀貞

在空白的世界裡創造 ◎黃文綺

與點初遇引發思考

  十多年前,初次讀到繪本故事《點》,著實打動了身為母親的我,一遍遍的翻著書頁,思索著,這個故事究竟是寫給孩子還是父母看的?故事裡的葳葳,怎麼像是我常常坐在書桌前發呆的孩子,我給予的支持究竟是鼓勵還是打擊?故事裡的老師,究竟是怎麼能夠給到孩子這樣的激勵?更多的好奇是,老師看到葳葳的第一個"點"時,葳葳看到小男孩那扭曲的線時,何以能夠說出「請簽名」?

敘事裡的溫暖力量

  當我有機會遇見敘事治療,終於明白,這個看似極簡單的繪本故事裡,隱藏著敘事裡極其珍貴的精神~解構,葳葳的畫圖老師有著很人本的內在,當她在畫圖課下課時,看到葳葳和那張白紙時,她帶著一種溫暖的口吻說出「暴風雪中的北極熊」,讓葳葳願意開口說話,而後她又說「你就畫個幾筆,看它會變成什麼?」,這個時間點很重要,她帶著孩子一塊期待「會變成什麼?」,於是葳葳拿起筆點了一下,看到葳葳願意嚐試了,即便只是一小個點,她仍「仔細的研究」,並且把圖推到葳葳面前說「請簽名」。一周後的畫圖課又到了,葳葳走進教室,竟然看到她的簽名畫作,被用金色畫框框起掛在牆上。

  在這段故事中,老師沒有因為葳葳說「我就是不會畫畫啊!」,就把孩子看成一個不會畫畫的學生,也沒有去談畫畫這件事,她帶著接納的態度與葳葳互動,沒有畫畫不等於不會畫畫,這正是敘事裡所談的把人和問題分開,亦即「問題外化」,而一如黃錦敦在《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一書p.43所說,用問題外化的方式和孩子互動時,會發生兩種很好的影響,其中之一是「孩子會在很好的情緒及能量狀態和我們對話」,於是葳葳願意回應老師,並且試著去做老師所提的建議,因而能夠有後續的發展。

  黃錦敦所提到的另一個好的影響是「可以創造出合作的位置…,讓孩子當自己生命的主人…,並找出自己期待的解決之道」。從葳葳看到自己的「點」被掛在牆上後,打開從沒用過的水彩,實驗著各式各色的「點」,到開畫展的過程,更是充份印證這位老師用話語和行動,展現出敘事中的重要精神,於是孩子也能夠當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於發展出後續的創作。

  這個發展,如果用敘事的語言來說,葳葳從一個原來自己認同主流文化「不會畫畫」的孩子,在一位沒有被主流文化框住的老師解構支持下,長出了能夠看見自己價值,而且能夠找出自己方向的力量。故事中的老師不著痕跡的為孩子搭建了舞台,並提供了觀眾。最後,葳葳得以在觀眾的見證下,也有能力給出美好的敘事精神,請那個說自己不會畫畫的小男孩在畫紙上簽名。

在空白的世界裡創造自己的“點”

  黃錦敦在《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裡,談到在助人工作裡,遇到被轉介的孩子,這些孩子在主流的標準中,常被定義是「有問題」、「不正常」的,他也寫到,「我們的內在常常內化了主流文化的標準」,也因此「我們的眼光,無法從問題的故事情節中離開」,這些年與敘事的相遇,到自己不斷的書寫個人生命故事,這才發現,不只是身為成人的我,在看待自己的孩子時,很容易陷入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裡,無法從問題情節抽身,這個在成長過程中,內化了的主流文化,也時時是自己檢視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女兒?是不是一個好妻子?是不是一個好媳婦?是不是一個好母親?」的標準。

  多麼期待,透過一本簡單的繪本,讓和我一樣,受到主流文化影響而不自覺的成人,都有機會和葳葳一樣,在空白的畫紙上創造屬於自己的「‧」。


在繪本《點》的故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哇卡問句

  生命中總有一些不被問題困住的時刻,這些難得的時光裡藏有對生命的渴望、用心與堅持,同時指引出生命想要活出的版本,在敘事治療裡稱之為「獨特結果」(unique outcomes)。生命故事卡(哇卡2),就是透過這樣一個個的問句,嘗試從當事人經驗中的獨特結果裡找到美好的故事線,並加以豐厚,讓新的故事得以開展;是國內敘事治療心理師黃錦敦和林棋堂老師嘔心歷血所設計的對話媒材。「做自己的好父母」~親職的幸福拼圖,將以繪本《點》為例,應用哇卡2的入口系列卡(珍貴卡、熱情卡、閃亮卡、行動卡、魔法卡)及豐厚系列卡(影響卡、意義卡),創造屬於自己通用性的哇卡問句,讓敘事溫暖的語彙陪伴自己也能溫暖豐厚他人。

吳佳螢─珍貴卡練習:
 ◎ 你的好朋友在看了你的畫展後,他會說想向你學習什麼?
 ◎ 當你完成一幅又一幅的創作,你會覺得自己最不簡單的地方在哪裡?
 ◎ 當初請你在畫上簽下名的老師若看到此刻的你,她會說在你的身上發現了什麼樣珍貴的力量?

林玉芳─意義卡練習:
 ◎ 你聽到男孩說自己不會畫畫,你會跟他說最重要的是甚麼?

珍貴卡練習:

 ◎ 你看到自己的畫被展出,回顧你在創作的時候覺得自己最讚、最不簡單的是甚麼?
 ◎ 如果你的經驗像一本旅遊書,你想最想分享書中的哪三個畫面?

魔法卡:

 ◎ 如果一個愛你或重視你的人,聽到你說這段創作的過程會被你吸引或感動的是甚麼?

Evelyne Wu─行動卡練習:
 ◎ 故事走到這裡你最喜歡自己做了些什麼?請選出三張價值卡,你在這件事中你看見的價值。
 ◎ 請在姿態卡種選出三張卡,你在這件事你展現的姿態。(這個問題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問葳葳)

挖寶卡練習:

 ◎ 從不會畫畫到開畫展,這麼大的改變,要整理出三個重要因素,那會是什麼?

廖玉如─珍貴卡練習:
 ◎ 在這段挑戰畫點的過程裡,如果妳要提供三張照片一起參展,妳最想拍下哪三張,留下別人看不見卻重要的畫面?

熱情卡練習:

 ◎ 在這段期間裡,如果有一個很棒的部分,一定要寫在日記裡,那會是什麼?

行動卡練習:

 ◎ 到目前為止,面對這件事情,妳最喜歡妳自己做了些什麼?

參考書目

黃筱茵譯(2007)。《點》(原著彼得.雷諾茲/文圖)。新竹:和英。
黃錦敦(2014)。《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敘事治療與旅行的相遇》。台北:張老師文化。
黃錦敦(2012)。《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兒童.遊戲.敘事治療》。台北:張老師文化。
《親職卡:親職澄清對話媒材》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發行
《生命故事卡:哇卡2創意問句版》健康卡片發明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