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做自己的好父母」~親職的幸福拼圖 第一堂課 解構─親職對話的力量 友善列印
 
【前言】
【「獨特的結果」(unique outcome);對話的力量】
【從遊戲中解構:「讚頌失敗」生活中最美味的調味料】
【表達性藝術的生命提問】
【哇卡練習簿:在社群中的渴望與好奇對話】
【Ending:讀詩一首:】
【守密井:愛的小叮嚀】
 

【前言】

◎認識理解敘事治療中「獨特的結果」的對話力量
◎透過遊戲活動覺察、解構慣性行為模式。
◎練習書寫「外化對話」在親職對話中的力量。

「獨特的結果」(unique outcome);對話的力量 ◎洪翠枝

  說話,是與人溝通的基本方式,我們內心的需求、情感、感受,都藉由話語表達出來。「話語」可以是資產,為關係帶來祝福、增長能力幸福感和彰顯人性;也可以是負債,帶來的貶抑或剝奪人的尊嚴,影響著家庭的氛圍和孩子的身心發展〈自我認同〉。台灣俗諺:「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德蕾莎修女說:「恩慈的話語可能不長,可能不難說出口,但這些話語卻是叫人回味無窮,餘音盪漾。」

  2013年我偕同公公和外子回湖南老家掃墓。

  外子的湖南老家六十年没感變,公公說:六十年前我出來是長這個樣,六十年後我回來還是長這個樣,一點都没變。這天我們祭祖結束回到嬸婆家,看見嬸婆的媳婦正在煮飯,炒菜的地方和客廳一起。我一進客廳就看見一個燒煤球的爐,好奇的問這是什麼?嬸婆的媳婦回答:炒菜用的。

  我用驚訝的眼神看著她說:這麼厲害!一個燒煤球可以煮出一桌豐富的飯菜?
  嬸婆的媳婦腼晪回答:可以啊!我都是這麼煮的,但没有很厲害啦!
  我說:有!那是我辧不到的。

 故事如何敘說,會影響別人怎麼看待他們,也會影響他們怎麼看待自己。回台灣後我很興奮的與友人分享這樣的發現和看見,我的目光充滿著不可思議的動能,友人聽了我的敍說也覺的這個厲害,真是太有梗了。

 主流故事塑造了人的生活和關係,問題的外化卻可以使人和主流故事分開。如此一來,人可以辨認出那些以前忽略掉、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這種經驗無法從閱讀主流故事預知。故此,我根據高夫曼(Goffman, 1961)的說法,把這種經驗稱為「獨特的結果」(unique outcome)(White, 1987, 1988)。從敍事的角度來看「獨特結果」的找尋就是一種視野的找尋,是一種廣度與深度視野的找尋。我不把眼光放在嬸婆的媳婦好可憐,已經是21世紀了還在用燒煤球的爐炒菜,而是把眼光看在她怎麼可以那麼厲害即使不是用瓦斯爐也可以燒出一桌好菜,透過我的口語和非口語訊息傳遞,相信嬸婆的媳婦也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

 這正是在「獨特結果」的一種視野:即便在垃圾堆裡都能找出黃金。因為,故事越說越厚,不說好故事,那要說什麼?此刻,我見證到敍事的溫暖力量。

從遊戲中解構:「讚頌失敗」生活中最美味的調味料 ◎黃文盈〈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學系〉

『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
─柯麥隆〈阿凡達的導演〉

  人們常常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的個體,鼓勵人勇於創新走出獨特的自我。但是,傳統的教育或文化生活中,卻又常常會讓人因為害怕犯錯而選擇留在安全的舒適圈,你害怕失敗嗎?「害怕」會讓人失去了創造、冒險的勇氣。阿凡達的導演柯麥隆認為:『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如果因為害怕失敗而老是讓自己留在舒適圈,事實上你正待在最危險的地方。

  即興劇「讚頌失敗」的精神,不是鼓勵人要去犯錯,而是不要因為害怕犯錯,就都不敢嘗試。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失敗了還能被讚頌?做錯,是每個人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每一次的錯誤,都代表著一個新的學習機會,鍛鍊自身的挫折容忍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遇見失敗時,我們是否能夠用正向輕鬆的態度面對它,抱持著「把握機會」的角度正視每個犯錯的過程,唯有歡迎、接納,並送走這個失敗時,你就真正能從失敗中學習。在課程中,老師採取了大團體的方式,讓我們學習如何讚頌失敗。

  首先,我們解構主流社會下的價值觀來進行團體活動,例如:雙手打開喊小魚,雙手合起來喊大魚;指著別人喊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活動對大部分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存在,我們必須嘗試跳脫過去的框架,完成這個遊戲。

  過程中,當有成員失敗了、出錯了,所有人都會雙手舉高大聲歡呼,因為這樣的失敗,即代表我們正走在解構鬆綁自己害怕的路途中,不需要害怕犯錯失敗,只要多嘗試幾次,它將為我們的生活添加不可思議美味的調味料。

【學員回饋】

  指人叫名與大魚小魚這兩個遊戲,讓我有感受到跳脫一般框架的限制,也感受到先行動再思考,每個人玩得都很開心,也可以從遊戲中感受到老師想要傳達的意思,讓我確定會把我自己的人完全放在這課程裡,順著課程的流走。-古沁平〈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暖身活動!過去在進行團體遊戲時常常會很緊張,因為深怕出錯會影響到大家進行的節奏,或是會顯得自己很笨拙,但在這裡,出錯被包容,甚至被歡呼!「先行動再思考」也是很新鮮的概念,讓我可以盡情地跟著心流走,不受自我的框架限制,透過暖身活動,讓我看見突破框架固然艱難,卻能夠在越過之後,感受到身心舒暢的愉悅感!-李佳恩〈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遊戲開始時,我在腦袋裡就一直想我一定要先想好我要點誰,但真的輪到我時我當下腦袋一片空白...。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在做每件事情時事先規劃好是很重要的,出去買東西時也會規畫好一個最順暢、路途最短的路線以把每個需要的東西買齊,除了效率,也可能是因為想要掌控情況,如此我才會覺得有安全感。但經過今天的嘗試,我覺得其實沒有準備好就行動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在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裡感覺也沒有那麼糟糕,失敗了並不是一件壞事...也許環境從小教導我們的是成功才是好、失敗是為了成功才存在...但有時候單純只有失敗的世界也是很美的。-吳宜庭〈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

表達性藝術的生命提問  ◎tipus

「生命即是故事,故事即是生命(life as story, story as life)。」
─心理學家吉姆


  你是否對你自己的生命有閱讀、敘說與書寫反思的習慣。作家小野在《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小野的人生思考》自序中的七個人生問卷說:「獲得幸福的步驟就是要先認識自己,接受真實的自己,進而喜愛自己。然後就會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何而活?進而找到自己的信仰,也找到自己靈魂的主宰。」魯納(1986a)認為,生活經驗比論述的內容豐富。人的生活的故事決定了經驗的意義和所要表達的經驗層次的選擇,人在活出或實踐這些故事時,生活和關係也隨之發展。因此,敘事治療大師Michael White認為:「人的生活故事,如果未能完整地呈現真實的生活經驗,就會遭遇問題。」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為何而來?59歲階段的我,以表達性藝術的紅花卡作為媒材,挑選了三張很有感覺的圖片,再次嘗試對自己的生命提問做書寫回答。

  #我是誰?
我是一杯美式的下午茶咖啡,正享受著中年人生的午後時光。這杯咖啡不加糖、不加奶精,全然的原味並帶點苦苦澀澀回甘的口感,在微微地苦澀中,我看到那個真誠如實的自己,一個想要放鬆、想要如實活出自己樣貌的自己。生活角色關係中的我;是一個59歲的中年婦女,一個32歲兒子的母親,66歲退休男性的太太,兩個姊姊的妹妹,NPO組織工作的同仁,和三位外甥的小阿姨,及許多認輔志工共學的友伴。

  #我從哪裡來?
我從陽光灑落的林蔭中來。陽光不只灑落在我的身上,也灑落在我心,我穿過林蔭,林蔭也穿過我的心懷,我和陽光林蔭交融和而為一。我從父神的國度來,我從日出日落的天地間而來,我從雙親愛的結合而來,我從大山大水的花蓮而來,我從林蔭後面迷濛的薄霧而來……。

  #我,為何而來?
我為昂揚抖擻美麗珍貴的生命存在而來。為生命的高峰低谷、快樂苦痛、悲歡離合而來,為這如實地交融在我有限的生活當中的酸甜苦辣而來….。我就像圖片昂揚的黃色小鴨,帶著小小的好奇心和自由型孩童,探索著多元浩瀚的世界而來。59歲的我想要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好面對生命結束靜好的身心安頓學習而來……。

哇卡練習簿:在社群中的渴望與好奇對話 ◎Anita Tsai 編輯

  哇卡創作者林祺堂、黃錦敦老師在卡的介紹如下敘述:「生命中總有一些不被問題困住的時刻,這些難得的時光裡藏有對生命的渴望、用心與堅持,同時指引出生命想要活出的版本。」此刻,就讓我們引用詩人葉覓覓社群的書寫文,應用生命故事卡(哇卡2),透過一個個的問句對話練習,嘗試從書寫文中的獨特結果裡找到美好的故事線,並加以豐厚,讓新的思維視野故事得以開展。

意外買了人生中第一支鋼筆。
注入木犀草綠的墨。
抄自己的詩。
像是在白紙的肌膚上紋一陣蜿蜒的字雨。
跟刷掉糖果一樣痛快。
據說最近很多人都在瘋鋼筆。
鋼筆用紙熱賣。
既然有筆、有紙,那就更要有字了。
抄詩自然是最合適的。
如果鋼筆專賣店也可以賣詩集就太好了啊。
不過,大家可能寧願多花300元買不同顏色的墨水,也不想花300元買詩集?
假如有專家指出:「抄寫十本詩集,可以讓你的鋼筆變得更好寫也更長壽。」
那詩集肯定商機無限。
可惜不會有這一天。
或者乾脆就說:「詩可以勇骨可以顧肝也可以明目。」
那大家都會搶破頭當詩人吧?
但也不會有這一天。
~葉覓覓

吳銀玉>面對大環境對詩的陌生有距離,你依然熱衷於自己的創作,不管結果如何,你會說自己最讚最不簡單,仍然不放棄相信自己的地方在哪裡?是甚麼?

葉覓覓寫這篇的意思也不是在抱怨沒有人讀詩啦,只是在思考一般人的價值觀為何...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和保健身體,似乎比閱讀一本詩集還重要。弔詭的是,詩其實可以滲透進這兩者之間,只是大家沒有發現罷了。我相信那個框架是可以被打破的,不過,我還是負責寫詩就好,推詩的行動就交給別人了,哈哈!

林玉芳閱讀你的文字,感覺「詩」如呼吸般自然地與你同在。對你來說「詩」就如可以勇骨、護肝、明目地養分,滋養著你的生命。如果說,「詩」如同好的「食材」滋養著妳,一個好食材,產地和耕種的人都是重要的。妳的「產地」是在哪裡?是由哪些人照顧長大的?

葉覓覓詩對我而言,就是生命,只要我還有呼吸,就會繼續對詩有熱情啊。詩的產地就在我的靈魂裡。說真的,我不在乎有多少人讀我的詩,我並不希望人們讀詩就是為了趕流行。但如果我的詩可以觸及那些可以把詩連進心靈深處的人,我會很高興。

廖玉如>您說不在乎有多少人讀您的詩,但是如果您的詩可以把詩觸及連進心靈深處的人,您會很開心。覓覓老師您猜這個被您觸及心靈深處的人,他(她)會說他看見了一個什麼樣的您?

葉覓覓他們將會看見在黑盒子裡發亮、偶爾對外曝光的我。

游靜如在詩的故事中,你提到兩次「可惜不會有這一天」,能說説你的心情嗎?背後你所在乎的是什麼呢?

葉覓覓因為「抄寫十本詩集,可以讓你的鋼筆變得更好寫也更長壽。」和「詩可以勇骨可以顧肝也可以明目。」是我自己亂掰的,沒有專家認證,所以不會有這一天啊。大家在意的是物品的實用性、保健性,尤其若有專家背書會更好,但是詩太虛無飄渺……

Anita Tsai讀詩,可解鬱悶排毒,因此可顧肝;用字恰恰入裡,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自然可明目。「可惜不會有這一天」是因為詩太虛無飄渺嗎?可以請妳再多說一點嗎?

葉覓覓因為對一般人而言,詩就是「一堆字組合而成的抽象的東西」,因為無感,自然就無法顧他們的肝、明他們的目了……

Teresa Wu如果鋼筆專賣店也可以賣詩集,大家可能多花300元買不同顏色的墨水。如果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力量,你喜歡你的詩集是甚麼顏色?帶給人們甚麼力量?為什麼?

葉覓覓我希望我的詩集是大海的藍色,當人們閱讀牠的時候,眼睛也會湧出小小的波浪,在順流和逆流裡,變得強韌。

孔柳燕對妳而言,詩就是生命,而在妳的生命旅途中,詩是怎樣的一段風景?而在這一段美好的風景中,如果想留下三個片段,妳會希望是哪三個畫面?

葉覓覓詩是鏡子。三個畫面...我對它哭、對它笑、也對它扮鬼臉。

黃莉蓉從您的詩中,感受到老師對台灣人的習性與需求的了解與通透,這樣的思考與書寫,有著老師什麼樣子的渴望?以及會怎樣幫助老師您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葉覓覓我其實都是在書寫我自己,就算是在書寫外境,也是我內在的投射吧。每次寫完一首詩、剪完一支影片,我就會感到快樂。生活像是被戳了洞,流出蜜來……。

吳佳螢您說著:詩其實可以滲透進「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和保健身體」這兩者之間,只是大家沒有發現罷了。如果有一面魔鏡,可以映照著這樣的發現讓大家看見,那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

葉覓覓詩的密度很高、意象很深,就算是不漂亮的字,沾著詩句來寫,也會發出特別的光芒;詩可以療癒心靈,一旦心健康了,身體就健康了呀。

Ending:讀詩一首:葉覓覓

〈誰都不是誰〉

誰都不是誰
沒有誰可以決定誰是誰
沒有誰可以推掉誰的椎
沒有誰像誰
像誰的都不像誰像誰
是誰搬走一粒雪
是誰跑完一段鞋
誰的孓孑裡含著決絕的血

(典雅的圓錐底下有雍人聚集。)
(他們顧自烹煮雄蕊般的雜碎。)
(有人艱難有人剝離有人崩摧。)

誰都不是誰
誰都不能凝固誰把誰粉碎
誰都不比誰綠翠比誰催淚比誰枯萎
誰最後都會變成那個不是誰的那個誰
誰都有可能化做誰的誰的誰的柴堆

(牠們不是王維也不住烏拉圭。)
(雛的誰飆一隻稚氣的雀。)
(雌的誰雕一雙雋永的雁。)
(焦點準確沒有盈虧。)

補充說明:
這首詩連同詩題共有64個「隹」。當我們在書寫中文字的時候,我們是否太過習以為常,忘記我們正在使用的是如此精緻、美麗的文字?當我們試著要去扮演別人的「誰」的時候,我們是否已經忘記我們其實是自己的「誰」?請仔細往內探究自己,你將會發現自己的靈魂跟中文方塊字一樣博大、精深,散發出古老而獨特的光芒。

守密井:愛的小叮嚀

漸漸長大,成為真實的自己需要持續學習的堅持,對他人開放、對自我表露更需要勇氣的 …。學習中的變動總是伴隨著某種程度的紛亂和風險…;我尊重自己同時也願意承諾,尊重別人的隱私並將所有的分享留在活動的課堂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