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光寶社區認輔父母學學程 『歲時‧台灣」敘事在家庭經營和助人工作的應用』
友善列印
  第四堂 食在春夏~在地的好滋味
 
【單元目標】
【生活小練習】
【繪本加油站】
 

【單元目標】

◎透過課程中的交流分享,認識當季當令的季節食材。
◎鼓勵綠色旅程的實踐,傳遞人與土地和自然的和諧關係。
◎透過書寫、手作表達人我關係的情感聯繫。

驚蟄醒萬物甦~春耕播種 ◎Anita

  雨水過後,校園頂樓農場陸續開始除草翻土,那些多種類不知名的綠色植物,有些還帶著淡淡的香氣,還有放任生長的冬季菜葉,成堆移往樓下給兔子們加菜,其餘帶著土的,放進麻布袋裝著,曬乾了重新和入土裡滋養土壤。循例,我們種下春夏的瓜果小苗─小黃瓜、四季豆、長豆、南瓜、蒲瓜、苦瓜、絲瓜、茄子,以及增添幾味香草。

  學著種菜這幾年,依著年幼記憶以及長輩的經驗,四季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些在南部長得很好的,剛移到北部時總要適應一些時候才會慢慢長好。在過程中,植物們教會我等待、適時適性。在屬於他們生長的時候種下,便會欣欣然。春夏我們種瓜果豆類,循著植物的特性。前些時候看到一篇《豆類好處多營養豐富又能促進永續生活》的文章中提到,「豆類可將大氣中的氮轉化為氮化合物,不僅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而且能夠提高土壤肥力。有些豆類品種能夠釋放土壤磷,而該元素在植物的營養中亦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兩個特點使得豆類可以大幅度減少化肥的使用,並進生物多樣性。」原來,農夫們在輪作的過程中,雖然不知所以然卻實作了百千年,科學驗證了這麼輪作的好處,下次的農場導覽,也要把這個觀念告訴孩子們。

「校園綠手指-可食地景營造」與孩子一起玩種植 ◎Anita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是指在景觀設計時,選用食用作物以取代純觀賞性植栽,善用植物特性創造兼顧環境機能、空間美學與糧食供應等功能之環境。2015年初始,計畫在小小的頂樓農場班級認養區內,透過蔬果的色澤與排列,呈現類似圖畫或層次感。可惜從一開始的播種就遭逢大雨與颱風的洗禮,三次播種都沒有順利
成功,雖然沒能營造原定計畫,但在十月中旬過後,天氣轉趨穩定,透過種子培育再移植,孩子們還是經驗了小小收成與大快朵頤的成就感。

  種植過程中,孩子會問:「我的玉米怎麼都沒有發芽?」「我的四季豆種子怎麼也沒有發芽呢?」尤其在杜鵑颱風過後,孩子們上農場觀察,體驗大自然中的法則,種植不容易,更要學會珍惜。孩子們在親手種植中體驗了大自然的一視同仁,同樣的風吹日曬雨淋,種子有的發芽有的就沒機會發芽,發芽之後有的順利長大,有的夭折。看到蔬菜長大孩子也跟著開心,看到蔬菜上有鞋印也跟著覺得痛。採摘蔬菜那天,陽光很烈,但吃著自己種植自己採摘自己洗滌的蔬菜時,誰說孩子不愛吃青菜呢?


補充:可食地景定義參考來源:http://www.taipeiecon.taipei/article_cont.aspx?MmmID=1201&MSid=654073524143411667

節氣的滋味在春分◎還真

春分春過半,陰消陽長晝漸長
蔥韮蒜蕎蕗,五辛起陽物萌發
芒果青綠青,酸甜酸甜各一半
春暖花滿園,不敢不樂逍遙遊

記憶-春天七草粥

  那年和小孩一起看卡通小丸子,看到小丸子吃春天七草粥,於是找了七草粥的食材-山芹菜、鼠趜草、蕪菁(大頭菜)、蘿蔔、薺菜、佛座菜和鵝腸菜,其中薺菜、佛座菜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是什麼菜,至於鵝腸菜在鄉下常見,但要在菜市場買到,難上加難,於是買了波菜、龍葵和茼蒿取代了薺菜、佛座菜和鵝腸菜湊成七樣,做了春天七草粥,和小丸子一起吃春天七草粥,那是一個媽媽和她孩子童年的共同記憶。如某知名爐具微電影廣告中看到如下的結尾語:『家裡收藏著一種愛,叫「味道」。以家人為底,加點酸甜苦辣的情緒為佐料,放進一個名叫生活的鍋子,用一輩子的時間微火慢煲,熱一碗喝不膩的味道。』當年是為了和孩子一起享受餐桌的樂趣,卻成就今日美好的書寫。

  近些年來,人們重視養生,有關古老傳統的飲食養生日漸受到重視,相關書寫也跟著增加,原來七草粥起源於中國,相傳中國古代官吏的陞遷是在正月七日決定,所以當天起個早吃春天的嫩菜羹,以利生發,祈求能出類拔萃。古人講究,天有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故而攝取地上七草,以增加魂魄的氣力、祛邪防病、延年益壽。食用「七草」的風俗在中國消失,卻在日本落了根。

「正月蔥,二月韭。」跟著節氣吃食蔬……◎tipus

  孩子長大、中年之後,難得全家一起吃飯,見市場的韮菜花鮮嫩盎然,於是跟著買了豆干和梅花肉,搭上裸市集所買的辛香料,以鑄鐵鍋簡單烹調就芳香四溢。上桌的「韭菜花炒豆干肉絲」樸實無華,清甜中可以嚐到大地滋養的美好美味;感覺味蕾與心靈同時輪番受到滋潤和撫慰,每個人都增添了一碗飯。

  根據本草綱目紀載:「正月蔥,二月韭。」指的就是在農曆二月所生長的韭菜最是鮮甜,是最適宜實用的當季蔬菜。韭菜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所含的粗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可預防習慣性便秘並將消化道中的某些雜物包裹起來,隨大便排出體外,在二月立春食用可健胃整腸;因此在醫學界,韭菜被稱為「洗腸草」。韭菜因為辛辣可以促進身體的陽氣昇發,具有振奮心情和保暖、健胃的功效。但是對於陰虛火旺或罹患瘡瘍目疾者,食用韭菜還是以適量為宜。

  「身土不二」是東方的養身哲學。「正月蔥,二月韭。」跟著節氣吃食蔬,讓身體與土地緊密的連結,感覺生活饒富趣味且豐富篤實;即使是在繁忙的時候,也不會忘記聚集家人一起吃飯,感受自然的恩澤與幸福。

藏在土裡的幸福 ◎Rose

  在都市長大的我從來都没有接觸過農田,直到嫁給先生後才開始對農田有一些些感覺,但只僅於感覺並没有多大的興趣。記得之前與婆婆回娘家時,婆婆總會從娘家帶回一推有點老又不會太老的菜,很難清洗,每次洗到這麼的菜,心裡總是抱怨,菜這麼便宜還要帶上這不好的菜回來,對於娘家母親是在賣菜的我來說,市場的菜便宜又好,隨手可得,為何要如此勞師動眾?心中有非常多的不解?

  近幾年食安問題充斥,不只是食品連食物的源頭都出了問題,我才反過來看婆婆為何總喜歡帶著那有點老又不會太老的菜,原來菜裡除了藏著父母親的愛之外還包裹著健康。記得有一次我問種菜的外公說:阿公你的菜有放好年冬嗎?阿公回答;那裡有錢買好年冬啊!我的菜都是灑水而已,你們可以安心的吃,不過不好看就是了。

  原來我這麼幸福,吃到無毒的菜都不自知,心中還會滴咕著,真是太不懂事了。現在外公和婆婆都回天家了,後龍家中只剩下90歲的阿嬤,阿嬤會帶著印尼外傭種一點點當季的蔬菜,每次回後龍總是很珍惜跟阿嬤相處的時光,很幸福的帶回一點點家中無毒的蔬菜,雖然只可食一二餐,但那卻是最幸福的滋味。

節氣滋味、飲食記憶 ◎歐憶陵

  『飲食,像是一把開啟記憶的鑰匙,也像是一張連結家人情感的網,食物,不僅是給與家人溫飽,它代表的是家庭共同的記憶,曾經走過的往事,無法言喻的情感……。』

  潤餅的記憶來自阿嬤,兒時也是春天近清明時節,阿嬤會選一個週末請大家回去他家吃飯聚聚,那天所準備的餐點主角就是:潤餅。一張大餐桌上擺滿了一盤盤不同種準備包春捲的餡料也有豆干絲、蛋絲、芽菜、肉絲加上五辛春盤中的蔥、韭但我們家還加上紅蘿蔔、冬筍、劍蝦仁、香菜、加糖花生粉還有一碗用豬油現榨的紅蔥頭或蒜頭油。以前的我不用進廚房只需要負責吃,看到滿桌的菜覺得吃潤餅很容易啊!就將兩張餅皮交疊打開放在盤子上,放上自己喜歡吃的菜最後灑上點花生粉捲起就可以吃囉!印象中我經常包的都是失敗,因為每每我捲起那裝滿料的餅,皮就破了。阿嬤就會接手說:不是這樣啦!然後重包一捲漂亮的給我吃。每次吃的時候,阿公就會說起以前在大陸家鄉吃潤餅的情景,聽說光是潤餅的尺寸就比我們現在一般的大上一倍,而且內容物更是多樣,最重要的是包起來後要將那一瓢紅蔥豬油灌進包好的春捲中然後大口的吃,他會邊說邊做大口吃的模樣,我總是睜目的看著他表演並想像那一個不曾去過的家鄉,那個大到我手都握不住的潤餅春捲模樣。

重溫滋味

  現在自己也洗手做羹湯,知道那看似簡單小小的潤餅,光是一桌子的菜每一樣菜的洗切就已經得花上許多時間,還得一樣一樣的分開處理真的很不容易。年紀漸長大家回阿嬤家的次數變少了,阿嬤年紀也大了,忘了潤餅從何時開始鑲嵌在記憶中,我的潤餅春捲,捲起的是一段屬於我的青春記憶,淋上的是阿嬤暖如春風的呵護。拿起電話跟阿嬤預約今年清明時節的潤餅春捲她開心的說好,並憶起那段屬於我們的飲食記憶。

吃春蔬的好時節 ◎黃文綺

  周末近午時上市場,賣菜的攤子忙得不可開交,不想搶排隊,拉著拖車走走逛逛,在市場尾端隨意翻看春裝,突然聽到旁邊交談的對話,引起我的關注,對話的兩人,分別是小推車上兩只大竹簍裡裝了些野菜和土芭樂的老農,和一位騎著機車買菜的中年男子,老農說自己是從新北市的雙溪搭火車來此賣菜,男子問老農,下雨天還跑這麼遠?兩簍子帶不了多少菜,這樣一趟划算嗎?老農說一個星期到台北來兩趟,不管能夠賺多少,主要是讓自己活動活動,聽到這兒,我再仔細看了一下簍子剩下的菜,一種是山蘇、一種是蕨類,問了一把是30元,這時旁邊有位婦女問老農「2把算50可以嗎?」,老農不肯,我沒說什麼,隨手挑了2把山蘇,付了60元。

  一轉身,我拿著山蘇給賣春裝的女生看,「他從雙溪搭火車來吔」我說,她看到山蘇,突然說「我想到了,要先去買水應菜」,「妳不先顧攤子啊?」我好奇著問,「那個水應菜只有市場中間那一攤才有賣,而且太晚去就沒了」,我一時想不起水應菜長得什麼樣,便跟著一塊走向菜攤,「就是這個,只剩這幾把了」,她一口氣挑了四把說是因為媽媽喜歡,一向愛吃野菜的我,也跟著挑了二把,和山蘇一樣一把30元。

  這天中午的午餐,用大溪老店非基因改造的醇豆醬炒山蘇,還有水應菜煮湯,再一道弟妹娘家自個養殖的蝦子去殼炒蛋,吃來清爽無負擔。

  飯後,上網查找了一番,原來那水應菜又名豆瓣菜、水芹、西洋菜,是水生蔬菜,在淡水水源地一帶很多,因為那兒的湧泉水質特別好,不確定是在荷蘭人或是英國於淡水開港時引進種植的,夏季是盛產期,春天的產量有限,難怪菜攤上也有限量呢!

  我記起有一回,和一位夥伴說我愛吃野菜,因為野菜有種特殊味道,結果有天她帶了一大把野菜給我,說那叫做「黑豬仔菜」,一般是給豬吃的,她教我煮蛋花湯,說這樣吃起來口感比較好,我學著煮了,吃得很開心,那葉子吃起來有點兒粗粗的感覺,但味道是我喜歡的,那天正好在南港山居,先生把那些菜梗都拿去插在土裡,結果過了一陣子,他說「妳那餵豬的菜長了好多,都可以吃了」,他說這話時還帶著笑,明擺的是笑我吃得和豬一樣呢!

(照片中手繪野菜圖取自劉伯樂《野地食堂》,遠流出版)

在地故事~箭筍緣

  喜歡各種筍子,每年3~4 月,從春分、清明到穀雨的節氣裡,正是箭筍的盛產期,也因為箭筍,讓我有緣結交一位很有故事的朋友。

  過去在市場,所購買到的箭筍,都是已經處理好並且煮過一道呈現黃色的,直到那一年,因為透過網路買台灣咖啡,認識了她,第一回她冒雨送咖啡來時,說前一天她才去採箭筍,全部剝好了,也送我一包,她還說「妳一定沒有看過新鮮的箭筍,所以我留二支沒有剝的給妳體驗一下」,她的這個小小舉動,讓我有種人親土親的感覺,直覺「她是個可以結交的朋友」。
從她的部落格到後來的fb上,讀到她的生命故事,了解她在數年前失去了摯愛的丈夫,而後獨自撫養三個孩子,在那過程裡,她用不停的書寫,書寫喪夫的悲痛,書寫獨自撫養孩子過程裡不時升起的孤獨和無助,書寫一路上遇見的好人,著實被她打動。後來我們偶爾相約喝咖啡,雖不常相見,但是一直保持著聯繫和關懷。

  關於箭筍,還有個帶著惋惜的故事,那是有關於茶農和土地的故事,因為熱愛茶和土地,先生在十多年前搬到南港茶山上住,那裡是他閉關寫作的地方,我則像是過客,來往於山上和山下。起初,他常帶學生到一位茶農家體驗做茶,但是逐漸的,他發現那位茶農的茶園越來越減量,做茶的時間少了,反倒是變成菜農,而主要的產品是「箭筍」,我們也和他買箭筍。

  有回夜裡經過他家,看到他們夫妻還在工作,便進去討杯茶喝順便聊聊,方才知道他在做茶的過程中,腰椎受傷,不太能夠使力了,更難照顧茶園,而且南港的包種茶價一直不是很好,反而是在茶園裡的箭筍,不需要照顧就能夠長得多又好,在盛產期,價格和收益都不錯,於是,他們便任由箭筍漫延取代了茶樹,只要一清早去採摘,回家處理好,拿到市場和附近的餐廳,一定都賣完。原本先生還鼓勵他不要放棄茶園,因為南港是台灣包種茶的原鄉,但是聽著他說到身體不好,還有一家老小三代要養,也只能喟嘆著現實。

  因著箭筍,結識了情感豐沛的朋友,因著箭筍,我們看著茶山荒蕪、茶農轉成菜農,這樣的在地故事裡,都透著強靭的生命力,為了家人和生活用各種方式努力著。

生活故事裡的在地性和多元視野

  前述的兩段文字裡,分享很生活和在地人的小故事,連結到黃錦敦《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書中提到關於標準的選擇,當前的菜價和買菜的婦人,對於小小一把野菜要30元,覺得貴了,也想要殺價,從消費者和家庭主婦的角度而言沒有錯,而我二話不說,詢價就掏錢的心情裡,是想到老農挑著菜搭了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到台北來活動和分享在地新鮮食材的珍貴。

  而在茶農變成菜農的故事裡,雖有著對於南港茶園式微的遺憾,但當看到茶農為了一家三代生活,不得不改當菜農,以及空閒時做家庭代工的生活,我們怎麼能苛責他沒有保守著茶和土地連結。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要「透過多元的標準來取代單一標準」,才能夠真正聆聽到他人的故事版本裡的珍貴,亦是人際關係經營的重要關鍵。


【生活小練習】

  我的食材哪裡來?請選擇一道菜,可以是早餐或是昨天的晚餐,思考日常飲食的食物碳足跡。並運用手機或相機,捕捉生活裡、節氣裡的點滴,每日一張照片一句話,向美好的風景前行。

菜裡的材料? 這些材料是哪裡買的? 它的真正產地? 運輸工具 里程
例:山蘇 松山區傳統市場 新北市雙溪區 鐵路+公車運輸 約40公里
         
         
         
         
         
         
里程小計        

※參考:空運每公里排放1260g二氧化碳,船運排放207g,鐵路運輸將排放41g二氧化碳

【繪本加油站】

繪本:《我絕對絕對不吃蕃茄》文/蘿倫‧柴爾德 譯者/賴慈芸 上誼出版

  蘿拉是一個愛挑食的小妹妹,查理於是想盡辦法,要完成爸媽交待他照顧蘿拉的責任。但蘿拉不吃的東西可多了!她不吃綠色的東西,不吃馬鈴薯,不吃紅蘿蔔,不吃乳酪……,有一天查理想到一個好辦法。查理把馬鈴薯泥說成是富士山頂上的白雲,炸魚塊說是美人魚愛吃的零食…,蘿拉在好奇下,試吃了一口又一口,到最後竟然還主動要求要吃她最不喜歡吃的「番茄」! 

  書中在處理孩子問題時,不以成人和兒童對立的手法處理,作者巧妙的讓大人的角色在書中退位,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與方式來互動。哥哥查理把妹妹蘿拉不吃的各種東西,重新命名為充滿想像力的食物,例如胡蘿蔔是橘星球來的橘樹枝,炸魚塊是美人魚愛吃的海洋零食,而引起蘿拉好奇嚐試的興趣感。最後到晚餐結束,蘿拉甚至是讀者們的想像力也被喚起,把番茄想像成「噴水月亮」吃下去。微妙的呈現了兒童真實和想像並存的生活。

《我種了高麗菜》文、圖/陳麗雅 小天下出版

導讀:
你喜歡吃高麗菜嗎?營養又美味的高麗菜,可以說是台灣人的國民蔬菜,但是,你知道高麗菜長在哪裡嗎?它的花和種子長什麼樣子?而它又是怎麼樣長大的呢?還有你知道嗎?高麗菜竟然也會有敵人和好朋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高麗菜園,看看這小小生態系裡發生了什麼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