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光寶社區認輔父母學學程 『歲時‧台灣」敘事在家庭經營和助人工作的應用』
友善列印
  第三堂課 節氣春夏~節氣裡的詩意與故事
 
【單元目標】
【用身心體會節氣】
【星座節氣圖】
 

【單元目標】

◎藉由閱讀節氣意象與大地之美。
◎透過課程引導,應用五感聆聽品味節氣。
◎透過活動讀詩、玩詩、寫詩表達人我關係的情感聯繫。

用身心體會節氣 ◎黃文綺

  從來就不擅農作和照顧植栽的我,對於24節氣的熟悉,說來要歸功於先生,由於近年來跟隨聆聽他在社大的品茗藝術課教學,每個新學期的開始,他一定會先教24節氣歌,他總是告訴學員們,如果要了解茶,那麼24節氣就是大家的入門課。

二十四節氣歌 作者◎薛琴訪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這首24節氣歌的作者薛琴訪,是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他在1949年發表於當時的人民日報上,前面四句簡短的把24節氣都囊括其中,於是就成為廣為傳唱的節氣歌。

  多數人很容易了解節氣和農作種植收成的關係,但有關節氣與茶的關係,卻又是一門學問,先生用這首節氣歌,讓大家有個入門的概念,就是不同品種的茶,要視其產地和節氣來採製,也因此若採製的時間點對了,那支茶的品質自然會較佳。
記得去年夏季,我們到杭州富陽的白龍禪寺,喜愛品茗的華嚴師拿出了二小包茶,那是寺裡種植他們自己採製的茶,在外包裝上,有他親筆寫的「明前茶」、「穀雨前」字樣,我們喝了二支茶,前者清甜,後者則帶著水氣,先生趁機教學,主要是去年穀雨前一直是春雨不斷,搶收的茶在充滿水氣的天候下,怎麼也無法有日曬的那種清爽。

  近十年來,先生專研於福建的武夷岩茶,每年四月至五月的採茶期,他一定飛去住上大半個月,每天清晨他一睜開眼,就到村子裡走動,到每一家觀察記錄,也試喝剛焙火的毛茶。而不在那裡的期間,他也託當地一位朋友,每日幫他記錄當天的晴雨天候,這樣日積月累出的功力,不輸當地的茶農,他能夠從茶葉焙火的過程中,便能夠判斷茶的採摘時間和茶的品質。有幾次我們就住在一個茶農家的樓上,日裡夜裡,製茶過程中的各種氣味都飄上樓,有時候入鼻的味道充滿著大太陽底下的花香、蜜香,有時則彷彿好多天沒法曬乾的衣服,漸漸的,在喝茶時,我也發覺自己能夠喝到製茶過程中聞到的氣息,不需要解釋,我便明白,這支茶的採製過程發生了什麼?

  近幾年不論在台灣或是大陸,都一再發生食安問題,於是食材和食物的來源、製造和購買,都成了大眾的焦點,這裡邊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當牽涉到人的因素時,有許多不可控的部份,然而,從自己喝茶的學習過程中,卻發現一件事,就是當我能夠親近土地,以及了解節氣物候時,在選擇和品飲時,我的眼睛所見、鼻子所聞、口裡品嚐到的,乃至於茶湯進入到身體中的反應,很自然而然的,能夠辨識出什麼是自然和好的,這個過程中,放到我們選擇和採買食材及烹煮,也是相同的。

  年輕時不懂得古人看天吃飯的智慧,很慶幸邁入人生後半場,有機會用生活和生命去體會人與自然的最單純關係,這樣的體會需要醞釀。

詩與生活 ◎歐憶陵

  這些年因為課程研討的因緣得以有機會接觸現代詩人與詩作,讓自己對於詩有著不同的理解。去年第二次至花蓮松園聽陳黎聊詩也一同念詩,印象深刻的一段話,陳黎說:「不是我會寫詩,是花蓮會寫詩」。今年寒假讀著葉覓覓的詩、也聽葉覓覓談詩,參加今年國際書展邀請美國桂冠詩人哈斯夫婦( Rober Hass&Brenda Hillman)於齊東詩社的吟詩講座不難發現詩人的詩中,隨處是生活。

  想起楊照(2013)在中國經典選讀《詩經》中提及,詩對我們的召喚與邀請問我們感受到什麼?注意到什麼?覺察到什麼?在讀詩的過程中可以拓展我們的感性與知性能力,並試著去了解到一個與我們不同的時空背景。更重要的,還感受了原來在我們身體裡有的豐富感受或感動,那是一份普遍的人間條件,貫穿著、連結著、帶領者我們對於人性與人情有更精緻深刻的認識。這樣的體會在與詩人們讀詩、聽詩、朗詩中終得體驗。

生活寫詩

  之前自己認為”詩”字是言字旁加寺,所以有著靈性語言的感受,但今時確認為詩是言字旁加”土加寸”那是一寸寸土地生活的聲音。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要成為詩人,而是藉由詩去啟動身體裡原本有的感受力與感知力,並訓練自己覺察生活中細微的變化。詩是一種記錄,記錄那某一刻心中的感受與感動。白靈在《一首詩的誕生》中說:「大千世界是由看得見的事物與看不見的事物組合而成,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不知要多上幾兆億倍,但我們不經由此看得見的,即無由明白彼看不見的,詩即站在那個交叉點上。也可以說,詩就是人走向宇宙無限入口的那唯一可見的符碼。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交集即是詩,有與無、色與空、實與虛、象與意、景與情的交集即是詩,………。」改寫那次松園歸來時寫的短詩:

原來,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原來,失去了 才發現幸福無所不在
原來,詩是將原本模糊不相關的事讓它發生關聯
原來,詩人像歌手
原來,不是會寫詩 是生活會寫詩
原來,在松園與以浪一起讀詩也是寫詩。

雨水清春生碧~記丙申雨水讀詩 ◎Anita

清晨,汐止還落著不小的雨。在淅瀝淅瀝的節奏裡,一不小心在夢裡逛起來。待出門,陽光透著毛毛雨,天空漸漸清朗。

  暌違多年,2016台北書展展現科技與創意,說實在的,繞著繞著,沒拖去行李箱,書買得很節制。今日重點,世貿一館主題廣場-沙龍講座─「當代美國詩雙璧:和美國桂冠詩人哈斯伉儷一起讀詩談詩」。

  開場的花冠,讓哈斯伉儷驚喜。座中,哈斯夫婦分享詩的創作靈感......哈斯先生說,「在還不知道甚麼是詩的年紀就開始寫詩」;夫人希爾曼則說,萬事萬物都可入詩,以童心,鳥是詩人的靈魂,或說,鳥的靈魂是詩人。期間,詩人朗讀原文詩作,在場的我們以中文回應,廖老師精闢的翻譯,陳黎老師的解說,關於翻譯,就如同新創,是雙方的對話。

  雨水這天,謝謝兒子陪我一起,想起六歲那年,因台北久旱不雨,他坐在車後唸了一段,我趕緊用筆記下。

《雲要哭了》  ◎Jordan
天空黑黑
雲就要哭了

阿嬤家的雲
哭的好大聲
可不可以
請她到台北
超級大聲的哭

詩情話意 ◎吳佳螢

我問春天在哪裡?
春天在立春的萬物甦醒裡,在大女兒的生日裡
春天在雨水的晨光朝露裡,在女兒的珠珠淚水裡
春天在驚蟄的天空變化裡,在女兒的嘰哩呱啦裡
春天在春分燦爛的花開裡,在女兒的純真笑容裡
春天在清明的祝福裡,在女兒的每一個夢想裡
春天在穀雨美的味覺裡,在女兒的健康身心裡
春天的新綠、百花、天地鳥蟲,鑽出了最美麗的春世界
願生於春的兩個女兒,如沐春風,天天如春

  這是我給女兒們的詩,隨口問了女兒春天在哪裡?沒多久姐姐很率性的丟來一張字條,寫著「春,不用刻意去尋找,身心平靜;春天,俯拾即是」。

「潺潺流水碧藍間,啁啾鳥鳴枝頭前,芳草百綻相爭豔,奼紫嫣紅滿山園」
哦~嚇死我..怎麼這麼厲害!此時妹妹回了一句「酷喲」,接下來也跟著說:
「春天埋沒在段考裡」,說完就回房間了,忙於考試的她哪管我什麼春不春天
啊!再讀著葉覓覓的詩~

◎我一邊把自己倒帶
一邊把唱壞的那首歌鋪在你的舌上晾乾
嘹亮的雨水有原諒的美
我們都被秋天涼了一遍

◎夏天來的時候,世界很平,蟻群都顯得遙遠。你會經過我的窗戶嗎?
你會帶領那些微笑的電線桿,經過我的窗戶嗎?來吧,來吧,
你並不會因為一句可怕的風聲而感到乾燥。來吧,來吧,
我的池塘裡摻著一些堅韌的海洋。

  氣候的循環與變化,就像是一首極富詩意與想像力的新詩,帶給大地無限色彩,包含了在地勞動之美、風俗民情之美、節慶文化之美,給予這片大地無限光輝。

那日,我走過梅峰 ◎楊麗嘉

  與好友相偕去了梅峰農場,時節是春天,這個時節正值春暖花開時期,真的有百花齊放的感覺,沉浸在花海的美景裡,享受春天的氣息。

  梅峰原義「沒風」,因為地形的關係長年很少有風,所以地名取諧音梅峰,創場之初,沒有美麗的大草原,沒有車馬喧囂,只有前人篳路藍縷的足跡,和與世無爭的一片森林。歷經幾任場長舟車勞頓不辭辛勞的帶領之下,梅峰不斷的蛻變,也種植了臺灣難得一見,數十種品種的紅梅,成了今天名符其實的梅峰。

  雖然心中對梅峰農場嚮往已久,然而總沒有行動力去完成,而在當時心中正有些春雨般的思緒,有些惆悵有些憂傷,所以將這樣的情緒,放在社群中,這些三十年的老友,就將行程安排好了,我只要準時到車站就可以,而這個梅峰農場的心願就被實現了。

  在看到這些費心培種的花時,心中有很的感觸,除了對於花的激賞外,心中對於好友的付出更是感念在心,有時會想著,朋友之間有許多的不同,但是能相交相知三十年,「不就是沒有成見,可以欣賞彼此差異的內在嗎?所謂沒有成見,是不用自己的單一標準來觀看他人;所謂可以欣賞,把不一樣的地方看成是生命豐富的養分。」(2014,黃錦敦)

  在這趙旅途中,我看到五彩繽紛的花,聞到山林間樹木的香氣,聽到鳥兒們齊奏的聲音,觸摸到滿地的柔軟的青草,吃到當地栽種的清脆的高麗菜,而更重要的我感受到朋友之間的友情與貼心,而將多年的期望實現了,我想在這樣有外在的美景及內心的滋潤,我能有更大的勇氣及力量,走自己的路。

驚蟄 帶著先生,跟著節氣去旅行 ◎還真

  先生離開職場已一段時間,原本建構的生活模式,突然被打散了,一個行之有年的思考與生活方式,也隨之崩解。早期台灣社會男人如何搭建其生活樣貌,努力讀書,找個好工作,賺錢養家,工作是一直是他們人生的中心思維與生活重心,某種程度這是主流社會的指標,也是框架。開車出門旅遊,一直是他的生活樣貌,如今時間多了,我帶著他公車、火車或走路行看台灣。火車上,他說:「在火車上,以不同的角度看平常開車時所看到的建築物是不同的風景。」

  我說:「從大學到台北讀書後,在飛馳的高速公路上,看著景色變化,看著週邊建築物,我想的是田裏及屋子裏的人,他們是怎樣的生活著。尤其到了三重那一段,外表有些殘破的公寓裏,那些人住在裏面,幸福或悲傷?」

  兩個人看著同樣的風景,腦子裏思維不同的人、事、物。以不同的旅行方式,鬆動彼此的固著的框架。

火車上的對話

他說:「年輕時,許多人都說他長的『斯文』,但他不喜歡『斯文』這名詞,那個年代男生要長的『陽剛』,當他們說『斯文』時,似乎嘴角也揚起某種嘲弄的味道。」每個年代對於該成為怎樣的人都有標準!

歷史上各個朝代對於體型的標準,隨著朝代不同也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元朝以馬上得天下,自然崇尚武術,人的體格自然以壯碩為美;唐朝以豐腴為美;宋朝重文輕武,想必也隨之不同的審美觀。以台灣近代而言,他年輕時,台灣還彌漫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氣氛,斯文似乎代表著手無縛雞之力,絕非當時主流,反觀今日流行花美男,玉樹臨風或是骨瘦如柴,唇紅肌白。

標準是誰的標準?誰創造了標準成為主流?後現代社會的來臨,讓我們得以更多元的觀點觀看社會,斯文也好,壯碩陽剛也好,差異沒有不好,而是看到更多元豐富精采的世界。


在生命的春與夏創造自己的配方 ◎趙凡誼

這個季節,來拿什麼,配點什麼,會很美好?
什麼,加上什麼,配上什麼,是我最想創造的?
─哈克

  雖然出生於小寒的冬日,怕冷的我、喜歡變化、四處遊走探索的我,更喜歡春與夏的生機與活力,若說現階段的我可以用哪個春夏節氣做為生命的自我隱喻?我想是「驚蟄」吧!「驚蟄敲醒春雷鳴響,蟲動花開春耕忙」,像是在一段蟄伏、沉潛後被喚醒、被震盪而出的一股蓄勢待發的動力,未來雖充滿未知與變數,但對喜歡冒險、歡喜嘗試的我來說,樂意給未知一個位置,雖然偶爾也會因環境衝擊,想走回主流路線回歸安定,但內在的小孩似乎不依,仍好奇、熱切的推動著我踏上征途,要我繼續探看每個轉彎的風景,看看自己能不能長出46歲的我想要的樣子?──便是保持驚蟄般的湧動與開展力,朝著實現擱置已久的那個小小想望,繼續為自己創造生命中的驚喜。

  「驚蟄之春」是我開出的生命配方,多年前,我曾經配過也服用過,但時空位移,彼時與此時,情境、心境與環境都已不同,對我來說,這味方子仍帶著一絲未知的神秘,而我目前所需的成分卻比以前還要多些,敘事治療師哈克說,生命的神秘配方,是自己獨有的,不是聽來,也不是從別人的園子裡長出來的。我知道想要讓它搭配潤口,發揮療效,只能依循自己的症頭來配配看、調調看,即使配錯了,也沒關係,再來調整成分與方法便可。而今年的春夏,也正值我生命中的春夏時節,我熱切的想給自己機會一嚐這帖驚蟄之春萌發的滋味,我會如何調製呢?


車一首生命之詩 ◎趙凡誼
─驚蟄之春

驚蟄之春成分簡單,
我用勇氣3兩、信心3兩,
配上好奇心4兩、不畏懼8兩,
以行動力6兩來加料,
以家為田地,
將擱置多年的肥料做養分,
春時勤於翻土播種,
緩緩等候夏雨滋潤,
花開結新果。

讚~植栽認養樂
因著愛鄉愛土的熱情,勤拔草、樂灌溉
把握當下,養生又健康
不斷傳承、感動,值得回味再回味
用心、用情;無價之寶
每個人都在付出自己的愛,熱愛這一片大地,
一起努力向前行
無怨的付出;無悔的奉獻,合作&分享
共創
溫馨、快樂的大家庭
~林素貞 敬頌


【星座節氣圖】◎胡欣恬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