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光寶社區認輔父母學學程 『歲時‧台灣」敘事在家庭經營和助人工作的應用』
友善列印
  第二堂課 閱讀春夏~讀自己的故事
 
【單元目標】
【編織地圖】
【繪本分享】
 

【單元目標】

◎藉由活動靜心探索認識自己。
◎藉由課程引領感受巷弄裡的季節遞嬗之美與生活樂趣。
◎透過書寫練習敘說自己的故事。

編織地圖◎還真

安靜是種力量

  2016年在台北的世貿國際書展,在熙來攘往熱鬧的音樂聲和人群中,她穿著匈牙利傳統服飾,安靜專注的編織。一個小小的軟枕上,插滿了圓針,織線在她手中上下左右纏繞,圓針左右上下挪動,動作俐落錯落有致,羊毛線在她手上幻化成美麗的織物;她是匈牙利國寶級民俗編織逹人卡洛琳.拖特也是《織物地圖》的作者。

  作者在孩童時,對媽媽裁縫機上一小格一小格的抽屜感到好奇,木抽屜內散落的線捲和半生鏽的裁縫零件,那夾雜著機油與毛屑的味道撲鼻而來。再次打開,除了歲月的味道外,也織起她未來的人生-尋找織物纖維的人生,是她在人生的初春所種下的種子。不知卡洛琳.拖特的初春,是在怎樣的情景植入了編織的世界。

  看著編織逹人錯落有致的編織動作,想起出門摘採插花,庭前茶花,綻放的特別燦爛。去年白頭翁築的巢,仍好端端的架在樹幹的枝椏上,而綠繡眼的窩早已殘破不堪,今年氣候亂了套,不知是否影響他們今年築巢時間,想著他們築巢的動作,專注的做一件事,基因裏似乎早已植入了編織地圖,年復一年,一樣的草料,一樣的花色(綠繡眼巢的內部通常有一黑色織物所構成)。人類呢?是否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也有一個被植入的地圖?是我們忙著向外追求,腦子不斷被外界的刺激所充塞,沒空靜下來,漸漸地變得害怕擔心,亂了心序,進而被遺忘在某個角落而無法尋得呢?

  2014年康健雜誌報導台北市石牌國小5年11班的學生拿出聯絡簿抄寫前,全班必須先靜坐「覺察」2分鐘。同學各自座位上靜坐。導師張世傑會一邊用言語引導學生:「也許你現在感覺到天氣很熱,心情很浮躁,很想說話,但請試著把注意力放在現在發生的事上,體會一下你的呼吸,或是電風扇的聲音。」 透過靜坐覺察找回安靜的心,增加專注力。

  靜坐需要練習,編織需要練習,寫作需要練習,在重覆的練習中,豐厚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春日生活隨記 ◎黃文綺

  雨水的節氣近尾聲,連日春雨綿綿,周日一早終於放晴,從年前到年後,一直忙碌的母親來電問「山上的櫻花還開著吧?」,我明白那意思是「我們出去看看花」,於是午后,開車接了母親,上山賞花,緋寒櫻盛開期已過,一路上,只見稀疏的幾樹,母親倒也遊興不減,坐在平等里的orange garden喝著咖啡,等著鬆餅,玩起了小小童玩彈珠台,我秀著剛買的手機廣角鏡頭和藍芽拍照耳機,母女兩自拍起來…,難得的悠閒日子。

生活裡的茶文化美學

  昔日台灣的出口大宗有三項:茶葉、樟腦和糖,曾幾何時,e世代孩子喝的是加了大量砂糖的各種名為”茶”的飲品,人際間交流相約的是”我們去喝杯咖啡吧!” 說到茶道,腦海浮現的是廣告中的穿和服的泡茶女子…

  於是啊於是,那近在咫尺的南港包種茶鄉老茶農逐漸凋零;提起木柵貓空,人們想的是貓纜;更別提雪隧通車後,門可羅雀的坪林茶鄉…

  然而生活中是可以這麼輕易的享受色香味俱全的人文品茗:那個午後,隨著酷愛茶文化的先生,和一群同好,各自攜帶了茶具,我們來到台北的士林官邸,就在那棵烏柿下。

  熱愛茶文化的先生說「在沒有電視的年代,傍晚時分,小朋友們喜歡坐在大樹下,聽著老阿公、老阿嬤講古早、古早的虎姑婆故事,說桃太郎的傳說…,如今,轉換成呷茶說茶的故事」,不也是生活裡的美事。


生命狀態的隱喻與理解

  讀到黃錦敦書中那句「旅行,是生命狀態的隱喻」,我想著,近些年,自己生命也有了新的旅程,行至中年,先是重回校園讀書,開始時想著是圓一個青春的夢,直到最後的論文書寫,用敘事完成了母親與我交織的故事,也為自己的前半生做了一個小小的總結之後,整個生命輕盈和明白了起來。

  新旅程裡,很重要的改變和影響是隨夫兩岸遊走,起初只是看著伴侶為了他的理想,不斷的在旅途中,奔波到頭髮花白、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有些不捨,然後這一跟隨就更明白他的困難以及使命感,於是五年來,每季至少一趟的旅程,成為我倆的夫唱婦隨。

  結婚33年,他一步步的走進茶的世界,從一個喝茶、收壼的業餘愛好者,到成為專業研究推廣者乃至授課,每當有人介紹他時,他總說自己是一個「吃茶」人,吃茶在閩南語裡就是「呷茶」,呷茶一如呷飯(閩南語發音)都很生活很在地的感覺,然而於他,這兩個字裡頭也隱藏著「痴茶」的深意,早些年,鮮少喝茶的我,多只是協助他在茶書寫作編輯的部份,直到這五年的跟隨,或許是年歲已到,我開始能夠靜心品飲,於是很自然的,茶,這千年來被視為生活中不可缺的開門七件事之一,這回才在我的生命中開始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很特別的是,近年來,當我開始越來越享受靜心專注在生活品茗後,身體也越發敏感,每當品飲時,會察覺到身體的放鬆,也能夠感受到進入口裡、身體裡的這支茶,孕育它的山場氣候和茶樹的年齡,這樣的一種狀態,是昔日所無法體會的,也就是說昔日不甚喝茶的我,對先生的惜茶如命,其實是難以真正理解的,如今,透過品茗和跟隨著一次次的遊走茶山,那個理解開始深刻起來,我明白了他的惜茶,除了一種生命裡的熱情,還有種對於文化、土地和傳承的看重和執著。
「創河」一書的序言裡,吳漢中對於新世代孩子的期許有三件,第一件是讀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何把和食列為無形文化遺產…」,第二件是「如何深化一門學問,不是追求一門流行的文創學問」,第三件是「找到你內心裡熱情的老靈魂,並持之以恆」。
  吃茶,於他是一種生命的隱喻。而我花了33年讀懂原來在很早很早,他就找到內心裡熱情的老靈魂,他用全付身心靈浸泡在茶文化裡,並堅持至今。

城市巷弄漫步的「心」旅行:富錦街的午後悠閒幸福時光 ◎周明寬

  午後趣逛富錦街,和家人吃完人潮絡繹不絕的「戴家涼麵」,經過「日光大道」的248農民市集,來到「Fujin Tree富錦樹」閒逛,裡面有來自日本及台灣在地設計的好物(工藝品),老婆說:「好喜歡來自南投的竹編花器」,隨後閒逛到「微熱山丘」品嚐台灣道地的土鳳梨酥,喝一杯入口回甘的茶,真是幸福。你以為要結束,喔不!一會兒又溜進「轉轉吉拉朵」手工冰淇淋店,來
客下午茶,好吃的黑啤酒及芒果冰淇淋,味道真是濃郁,老婆說:「好久沒這麼幸福了!」

家人的自畫像 ◎趙凡誼

鼓足勇氣去嘗試的心會是什麼樣子?
鼓勵讚美,是否會觸發家人更多美好的表達?
去做一件與家人連結的新鮮事,會激盪出什麼效應?

  今年回南部過年,我帶著一個從未嘗試過的計畫,想製作一個類似家庭圖譜,類似家庭樹的概念手作物,但又不同於以往僅由我自己做,之前曾用照片、剪紙與拼貼的方式做過我的家庭樹,這一次,想邀請家人們參與共作,請每一個人畫下自己的自畫像。這樣一個自己賦予自己的任務,讓我隱隱的摸著了一些敘事探究的況味,特別是從第一層「偏見的自我認同」,挪移到第二層故事建構出「偏好的自我認同」,我看見家人從不相信自己可以畫得很像樣,到完成並受到肯定而歡喜的這個過程,真的很受感動。這就是敘事語言中說的長出自我認同的力量,也就是由否定轉向肯定的自我看見;而我更訝異的是,我壓根沒想到拿筆畫自己的這個小小邀約,竟能鬆動家人自以為不行的認知,並因同做一事,而凝聚家人的一體感,很是驚奇。

在婆家用鼓勵收集驚喜

  老實說,這個計畫對其他人也許再凡常沒障礙,對我卻是一種小小的挑戰。請娘家人動筆,尚且輕鬆;開口請婆家人畫畫,則需鼓點勇氣。本想藉力使力,請託外子代為跟他家人邀稿,怎奈他遲遲不行動,私下催促他,見他臉面尷尬,唇舌彆扭開不了口,情勢顯示一切只能靠自己。不過,我也發現,終究為人媳已當了近二十一年,臉皮確實比以前厚了點、膽子也壯了些,在初二回娘家的前夕,我只好把逗樂自己爸媽的熱場本事,拿出來一用,耍點寶來營造輕鬆氣氛,自然也藉此掩飾一下我的害羞與怕被回絕的緊張。

  於是,裁了些紙,我先畫了自己的簡筆線條畫像做為範本,從我最沒把握的大老開始進行邀約,心想:「若公公首肯,那挑戰就越過了一大半了,我就更有信心繼續下去。」雖然,外子沒能直接幫上忙,仍然感謝他,在我發下白紙和彩色筆說明怎麼畫,並出示範本時,先生很是配合,拿了彩色筆在公公身旁就開始畫了起來,公公起先推辭說:「我不會畫圖啦!你們畫就好。」我隨即鼓勵他:「爸,您想怎麼畫都好,就把自己臉上的特徵畫下來就好,我需要你自己畫的,因為那是最珍貴的!」聽完,心態開放的公公很快地就拿起藍色的彩筆完成了自畫像,我誇讚他:「爸,您真是太棒了,畫得很有特色耶!謝謝您!」大老臉上立刻流露出被鼓勵的愉悅感。

  我以為小叔、小嬸這幾位年輕人應該會阿莎力的馬上說”Yes”,怎知,小叔無措的驚呼,劃除了我的非理性認知──「啊呀!我不太畫畫……,很久沒畫圖了,不知道要怎麼畫,不然我叫小芯幫我畫好了。」我回應著:「畫得像不像都沒關係,勇敢下筆簡單的畫就可以了。試試看、試試看吧!」

  而這個任務的第二個預設挑戰是婆婆,我趁著和她在廚房煮菜時,提出了邀約,婆婆帶著些許驚慌的語氣婉拒說:「不好啦!我哪ㄟ會畫呀?我不會啦,我沒畫過,會畫得很醜啦!……,啊謀,妳來嘎我畫好啦!」這些話可沒有搔動我要打退堂鼓,耍寶魂一上身,用上幽默來做調劑配方:「媽,安捏就無趣味呀,一定要妳親筆畫卡好啦!要哪無,我的作業就做不出來了。」我知道婆婆願意畫,只是對自己沒信心,需要的也同樣是個大大的鼓勵─「媽,爸也說他不會畫,妳看,結果畫得這麼好耶!」我拿公公的自畫像給婆婆看,沒想到她哈哈大笑說:「哎唷!金耶也會畫ㄋㄟ,啊伊那無畫眼珠呢?」婆婆交代我要幫公公畫上眼珠比較好看,隨即接過畫紙和彩色筆跟我說,她要拿去房間慢慢畫。

  隔天一早,婆婆拿著已完成的畫作和彩筆給我:「你看,這樣畫甘也賽?」我驚喜的接過來欣賞,真誠地大聲讚嘆:「哇!媽,妳真的很會畫畫耶,畫得很好,阿展仔應該是遺傳到妳鰲畫圖,妳只是欠栽培啦!」正向肯定的鼓勵,真的是好有力量,讓婆婆笑開懷,還透露她很怕自己畫不出來心裡好緊張,因此,就照著鏡子中的自己,很認真的看著、畫著。婆婆的心思與態度,也是我收集到的意外驚喜。

  在婆家邀稿的任務,最後一批回收的大叔和小姑兩家人,因人不在現場,透過line邀稿,也幸運的順利完工。

在娘家人流轉童心歡笑

  回到娘家,老爸、老媽、大弟和小弟的第一個反應是哈哈大笑,接著同樣是:「啊,我不會畫啦!」體受到鼓勵的力量無分男女老幼,通通見效,自然也要用鼓勵與肯定做為實質的支持,畫自己真的很神奇,把家人的童心都給激出來了,我立即用鏡頭捕捉他們繪畫時的光景,尤其是像大小孩一樣的老爸和單純卻無法運筆自如的大弟,在他們畫畫與被鼓勵時,雙眼裡都有光,令人動容。而真正的小孩則是完全沒包袱的,外甥小品樂隨心所致的塗鴉,畫下了屬於他的三歲自畫像,也留下了自由野獸派的風格之作。在我家執行這個任務,童心流轉,歡笑處處,感受異於婆家,兩番風情,都很浸潤我心。

聆聽心聲,在實踐中轉化期待的壓力

  自派這個任務,其實很有趣,我藉此聆聽了許多「在地性聲音」,包括自己和家人的,心聲趨動著行動,有時雖然得鼓起勇氣放手一試,但遵從自己真實的想法與帶領總是關鍵,生命的發展本來就是不斷的變動,敘事關注的是聆聽在地聲音與行動,並藉由和外在環境的互動,在過程的流動與建構中,慢慢發現真實、學習傾聽。「沒有做怎會知道結果」,去做,才能走近欣賞風景。

  接下來,我想怎麼建構我的家庭圖像呢?我想把公公對我這個長媳的期許,也是我承載多年,曾經感到力有未殆的負荷,轉化於這個作品中。「家庭百衲被」的意象浮現在腦海裡,我先按著心裡的感覺,把它建構下來,時間夠的話,興許用刺繡或拼布的方式慢慢完成它,也在構思著如何與節氣做結合?於是,另外問了家人各自的生日,雖是一個小動作,卻意外的成功將游離在外的大叔加入了婆家line群組,並順利蒐集到他們一家的生日資訊,開啟了他與家人的另種美好互動。原先我是把這個期待看作是一個我做不來的壓力,但直到去年和今年的春節,回到婆家時,我發現只需要盡我已具備的能力,做我歡喜且擅長的,不需別惠,也不需再給自己施壓,就能改寫先前的腳本,慢慢做到公公的期待──把手足輩的心與家扣連起來。我的確在除夕夜的真情遊戲,以及畫自畫像中,見證了儀式隱藏的力度與溫度,而這就是現階段的我可以回應公公的具體行動,也更清楚我可以如何愉悅地扮演我的角色盡功用。

  在這虛擬未完成的百衲被示意圖上,我清楚的看到所有家人的生日羅列於上,心裡燃起了一股微妙的暖意,與家人的情感連結似乎更濃了些,或許可以留待後續再做些什麼吧!也或許順勢而為不勉強自己,能做出什麼就做什麼、能做到哪裡就先到那裡就好。

你說,我說,親子對話說… ◎吳佳螢

某一個晚上,兩個女兒在對話。
妹:「姐,妳要樂觀一點不要什麼事都這麼悲觀」
姐:「妳不要凡事都這麼樂觀,當心樂極生悲」
妹:「妳要學我很樂觀」
姐:「沒辦法,我就是這麼悲觀⋯⋯」

  我聽了聽加入"戰局"說:「妳們兩個要是綜合一下就好了。」之後分別送給姐妹和一句話,對著妹妹說:『凡事要樂觀面對,但不要事事無所謂』另外對姐姐說:『悲觀只要少一點,快樂就會多一點』。姐妹倆點點頭表示認同的說:「好,馬上記起來。」在我家,兩個女兒的個性迥然不同,看待任何事情大多正向面對的小女兒,即使遇到負向情緒時也往往能在和我溝通後換個角度看事情。相反地,常常不快樂和否定自己的大女兒幾乎對於任何事情都是負向思考,顯然大女兒腦內負責美好感受的多巴胺、血清素、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太少,又缺乏自己製造的意願和能力,從小到大要讓她轉念是我極大的挑戰。

我:「姐姐,妳覺得悲觀對妳而言像什麼?」
姐:「像心裡枯萎的草」
我:「妳看到這些枯萎的草是什麼顏色呢?」
姐:「像快爛掉的深褐色」
我:「那什麼顏色的草看起來會讓妳比較舒服」
姐:「綠色」
我:「如何能把枯萎的深褐色草變成綠色呢?」
姐:「用水灌溉」
我:「在妳的生活經驗中,有沒有看過這些深褐色枯萎的草變成綠色的時候」
姐:「嗯⋯⋯⋯⋯像我一直覺得自己沒有朋友,但突然有人關心我的時候」
我:「若枯萎的草從深褐色變成綠色,對妳而言是什麼感受?當下有什麼感覺?」
姐:「是一種新生、重生,感覺到世界很溫暖」
我:「所以水對妳而言是有朋友的關心」
姐:「是」
我:「什麼時候,水會變的多一點?」
姐:「當我主動的時候,可是好難,成功機會也很少⋯(大女兒故事繼續往下說⋯⋯)」
我:「媽媽看到了妳雖然覺得很難,但曾經做到過,不管成功機會多少,妳還是可以做到對嗎?」
姐:「對,我知道了,謝謝媽媽⋯⋯」

在這樣的對話中,聽到大女兒平時不易說的故事,這是支線故事的入口,支線故事可以存在過去,讓我們看見生命中被忽略但美好的部份,對我或對女兒而言是相當珍貴的對話經驗。

【繪本分享】


繪本:我的春夏秋冬 文/林麗珺 圖/林麗琪 和英出版社


春天,大自然彷彿從冬眠中甤醒,嶄露清新的氣息
夏天,花園的花兒爭奇鬥艷,小蟲蟲都出來迎接暑熱
秋天,大地換上一大片的色彩,大樹紛紛落下變紅的葉子
冬天,寒冷的天氣,卻是送禮與溫馨的季節,享受窩在一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