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小團輔的運作模式暨「與情緒共舞」兒童團體活動方案(四)、(五)
友善列印
 
【單元四:神奇的藍絲帶】
【單元五:我會讚美】
【觀點對話:關於靜心、禪繞】
  編輯群:吳銀玉、鄧淑鳳、歐憶陵、吳佳螢、胡欣恬
 

《單元四:神奇的藍絲帶》

【活動目標】

1.靜心專注、專注靜心的練習。
2.當下情緒的覺察、表達再練習。
3.能肯定自己的優點,並欣賞他人的優點。

壹、【故事分享】欣賞自己獨特天賦的無限可能

  繪本《小奇的藍絲帶》是一則發生在校園的故事,一則關於孩子面對自己能力,欣賞自己獨特天賦無限可能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小奇。小奇不喜歡運動日,因為他跑不快、跳不遠、跳不高、也不太會丟球,但是他很會畫畫。運動日那天同學們都竭盡所能地參與運動項目,因為每場比賽最後老師都會發有顏色的絲帶,最棒的是藍絲帶,然後依序是紅色、金色,最後是灰色。小奇不喜歡參加這些運動比賽,他得到的成績都是滿滿的灰絲帶,就算同學取笑他,老師鼓勵他,他依舊興趣缺缺、靜靜地在一旁畫畫。

  同學發現小奇把裝絲帶的信封畫得很漂亮,所以都希望小奇也幫自己的信封畫畫,並願意以一枚藍絲帶當作交換,於是每個同學都請小奇幫忙,最後小奇得到五枚藍絲帶。在運動比賽中,小奇雖沒有機會得到最高榮譽的藍絲帶,但在畫畫的世界裡他是藍絲帶的優勝者。

  這則故事想要傳達的是: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能力、優點都不一樣,看中自己的優點發揮潛能,處處都有藍絲帶。這本書不只是校園生活的寫照,也是一本讓孩子欣賞自己的優點,欣賞自己獨特天賦無限可能的好童書,有機會找來看看喔!

貳、【聽聽選書人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與不能,有些事你就是盡了全力也做不好。就像故事中的小奇說的,「我的全力比其他人的最差還要差。」在強調「就是要贏」的台灣環境中,孩子要經常面對競爭與挫敗,弄得整個島嶼的孩子都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學會欣賞自己,和懂得欣賞別人,往往是比「得到第一名」更重要的事。就像故事中的韓森老師所說,比賽最重要的事,不是贏,而是「盡全力、不忘替別人加油、而且要玩得開心!」小奇的故事,是每個家長都該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好故事。

資料引用來源:天下網路書店

參、【靜心的體驗活動開鑼了】

〈引導語〉

彎曲的線你聯想到什麼?像不像每個人身上都有的「指紋」。指紋,是靈長類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也可指這些紋路在物體上印下的印痕,當人的手指接觸到物品時,通常可在物品上留下指紋。古今中外任何人的指紋都是純屬獨一無二的。就像每一次的禪繞ㄧ般,即使是一樣的圖案每一次畫都不會一樣,因為每一個當下時空與你,都是獨一無二的。─歐憶陵

【引導語可以視孩子的年齡、生活環境、背景等因素,以貼近兒童的身心發展和最佳利益去創造敘述引領。】

〈示範步驟圖〉

〈延伸圖形〉在汽球上遊戲

肆、【變、變、變我的情緒臉譜】

畫完「指紋」靜心妳的臉變成哪一個?選一個像現在你的心情臉譜並寫下形容詞喔!
譬如:我覺得很興奮的,畫畫沒有想像的難。靜心禪繞真好玩!

《單元五:我會讚美》

【活動目標】

1.靜心禪繞的交流,培養孩子愉悅的繪畫氛圍。
2.讚美語法與自我肯定信念的強化。
3.能寫出讚美與肯定他人的話。

【前言】讚美的力量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類本性最深的企圖之一就是期望被人讚美和尊重。」讚美是一股強大的靈性精神力量,它可以支持人自我肯定、提高信心,引發樂觀進取的熱情和愉悅的人際關係,並能開發多元的智能與潛力;幫助人自我實現,藉以完成理想與抱負。

  人人都需要讚美:給孩童讚美,他會感受到關愛,得以快樂的成長;給青少年讚美,他會察覺到鼓勵,藉此日益茁壯;給成年人讚美,他會獲得力量,因而奮發前進;給老年人讚美,他會取得安慰,以更自在的生活終老。讚美就像送禮物,不需有目的或回報;就如同幫別人灑香水自己也會香。讚美是人際互動的催化劑,一個好的讚美是:「真誠」、「具體」、「無條件」的,看重的是過程而非成果。因此,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理論關點強調,當孩子「停止」做錯就值得讚美。

  讚美的種類有:直接讚美、間接讚美和自我讚美三種。

  1. 直接讚美:是以直述的語氣看到孩子的具體表現並說出好的地方;讚美的同時也要直呼對方的名字。譬如,大偉:我看見你在打掃結束的時候會主動幫大家收拾用具,我很欣賞你主動積極的態度。
  2. 間接讚美:是以問句的形式出現,引導孩子思考並說出其他人可能對他有的讚美,讓他感覺到自我的價值。譬如,大偉:如果老師知道你在打掃結束時,會主動幫同學收拾用具,你猜她會說什麼?
  3. 自我讚美:是以當孩子有成功經驗或是有進步時,協助孩子體驗此部分,藉以提升他的價值感與改變動機。譬如,幫助別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偉:你是怎麼做到的?

  陳意文心理師在《遇見孩子生命的曙光:兒童青少年的焦點解決諮商》指出;在臨床上發現,大家都常用讚美,但都常常誤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比較正確的讚美,必須避免以下幾種狀況:有期待或是目地的讚美、敷衍的讚美、言過其實的讚美、諷刺性的讚美、比較式的讚美。因此,舉凡孩子的行動、態度的改變,努力與承諾切合實際的期待以及孩子的特質都可以讚美。讚美最大的功效,除了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之外,同時引發孩子用一種正向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與課題,更可以讓孩子遠離被批評的焦慮與擔心,同時肯定孩子的能力與強化成功經驗,教出有勇氣行動力的孩子。

詳見:《遇見孩子生命的曙光:兒童青少年的焦點解決諮商》陳意文/著 張老師文化出版

壹、靜心的體驗活動開鑼了

在光寶的森林裡,長了許多特別的樹,傳說,樹幹上都長滿了年輪,一條年論代表一百年,猜猜看這一棵樹到底幾歲了?

〈示範步驟圖〉

貳、陪孩子看見無限可能的自己……

【回饋一】光明國小:Peggy Cheng

9.29第一次上銀玉老師的禪繞畫,這活動好棒,好吸引我喔!行動派的我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把週三的導讀改成藝術賞析~讓小一的孩子初體驗(禪繞)。活動中,我特地準備了CD光碟(綠鋼琴),讓孩子聽音樂作畫,孩子邊作畫邊和我聊天,還跟我說:音樂好好聽喔!我們整個陶醉在意境,孩子們天真的笑容,也自己創作自己的禪繞畫,今天真得好開心!小朋友的創作真的超乎我想像,她(他)們真得好棒棒!小一生果然像張白紙,天真的樣子,好惹人愛~~~下面是班上小朋友的分享~只有一半人完成,有得還沒畫完~下次我會拍照下來做成PPT進行賞析活動~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欣賞別人的創作~^^

【回饋二】新市國小

「老師,真開心今天參加了您的課程,它豐富了我與孩子們的生活,迫不及待與孩子分享了禪繞,孩子們給我的回饋讓我出乎意料的驚喜,更讓我迫不急待的想與您分享。感謝您~」

【回饋三】新市國小

老師今天讓孩子畫禪繞,畫完一張後(圖一),自己說要還要畫一張但卻是這樣
他說人是禪繞畫出來的。

參、【我會讚美】:實際讚美練習

  發下小卡請孩子對自己畫的禪繞畫寫下給自己與給別人的鼓勵與讚美。鼓勵與讚美都是在發現孩子的亮點,切勿只著重結果,多發現孩子活動過程中的努力。如很專心、有耐心、很仔細、願意持續畫10分鐘、畫不好沒有放棄堅持下去……這些理所當然的事,都是孩子努力做到的。努力找找屬於你的孩子的亮點,給他一個大大的鼓勵與讚美。

【觀點對話:關於靜心、禪繞】

世界越快,心則慢 ◎歐憶陵

  資訊時代的快速,衝擊的不只有生活的步調,3C產品更是讓人隨時處於忙碌的狀態,一刻不得閒。楊定一說:今天我們每個人所面對的大問題,就是我們得一心多用。無論是外在行為或是內心世界。無不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情或好幾個概念,也就是資訊學所言「多工處理」。我們的心智塞進太多思考或推理迴圈所造成的感官失調,讓我們深陷其中,進而可能拖垮整體運作,讓我們失去了自然的節奏而無法與環境和諧共存(楊定一、楊元寧,2014)。因此,可以理解為何有越來越多令人不解的慢性病與文明病。

  其實,在中國老祖宗早有這樣的智慧,禮記大學篇裡的「定、靜、安、慮、得」。定、靜、安三個字的本義其實完全相同,三個字連用,是強調安靜、安靜、又安靜的意思。靜是修心養性的方法之ㄧ:先把自己的身體安靜之後,再把心安靜下來;只有心安靜之後,人才能開啟智慧而深謀遠慮。如果一個人的心安靜不下來,他內心的智慧就沒有辦法去開發。每個人都有內在潛藏的智慧,之所以無法開發,是因為我們的心靜不下來。

枯燥引發大腦穩定θ波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做了一個實驗,要求受試者待在一間很空蕩的房間內,沒有手機、讀物、書寫物品,6至15分鐘後,大約有一半受試者說,這個經驗相當不舒服,還有人情願被電擊。看來人真的怕枯躁乏味,一直想要用各種好玩的東西來填滿我們的空虛。

  親子天下雜誌,張世傑老師於一篇文章寫道:孩子大部分的犯錯行為並不是他不懂,而是當下控制不住,會犯錯通常源自「無法接受無聊」的現在,無法在枯躁的事物中發現平靜,當然就會不斷的被有趣、炫麗的外在事物吸引,於是一不小心就選上了打線上遊戲、打人、罵人、偷竊、作弊、抽煙、加入不法組織、吸毒…畢竟這些行為刺激好玩多了。並提及我們的品格教育通常是注重外塑的力量,透過德目、獎懲、認知、楷模來給小朋友塑造好品格,但是在這些方案下,卻發現小朋友的品格水準逐年下降中。他認為覺察內觀的練習似乎是更好的方案,可以開發我們本有的自省能力,可以讓他們少犯錯並發現樂趣。所以,他曾在他所帶的高年級班級做一個實驗讓孩子不斷的寫一個「正」字,培養小孩面對枯躁的能力,開發他們的本有的品德潛能(張世傑,2014)。

  許多看是重複枯燥的動作,正是在培養面對枯燥的能力,並啟動安靜的引擎。實驗上也證明,一般處於忙碌狀態時,我們的大腦不斷運作忙著處理外界事務,此時我們的腦波以β波為主。而β波會讓大腦消耗許多能量,並讓人產生強烈的自我感和個體感。但若經由一些活動讓人進入放鬆狀態時,腦波開始會從β波轉為α、θ和γ波,而這些波會讓大腦進入一種毫不費力的放鬆清醒狀態,甚至達到零耗能的地步。當大腦進入此一狀態,心靈便失去強烈的自我感,讓自己與外界的世界更有接觸,身心會籠罩在一種無私的感覺裡。放鬆的腦波中,其中θ波是可以藉由簡單、無需複雜縝密思考的緩慢重複活動而出現 (楊定一、楊元寧,2014)。

繞靜.繞境

  基金會所帶領的課程中,都會設計一貫穿課程「靜」的活動,讓所有參予活動的人都能藉由課程活動中體驗安靜的魔力。我們曾經透過縫製守護娃娃、繪製曼陀羅、連茶席擺設等課程都隱含讓人練習「安靜」的意涵。許多看是重複枯燥的動作,正是在培養面對枯燥的能力,並啟動安靜的引擎。此次,我們練習最近流行的「禪繞」,不是趕流行,而是期待透過重複的筆觸所創造的畫面,能引發大家願意練習面對無聊的動機。一歩歩從無聊重覆線條中,培養自己「靜」的獨處能力。

  或許,您可以將它想成是一種安頓妄心的一種技巧、一種方法、一種手段。
在過程中無論多少雜念紛飛,都只管鍥而不捨地堅持下去,心靈總會恢復平靜。允許自己來一趟自我探索的旅程,可能既沒有得到什麼,但也不會失去什麼,一開始就圓滿,旅程結束也依然圓滿無缺,差別只在於我們知道了。讓我們一起享受一段「捨念清淨」的繞靜.繞境旅程。

「禪繞畫」(Zentangle)簡介

  禪繞(Zentangle)是2005年由瑪利亞湯姆斯(Maria Rhomas)和丈夫芮克羅勃茲(Rick Roberts)和合力研發出來的一種繪畫方式,透過重複畫圓、線條等基本圖樣,畫出漂亮的圖形,圖形都是來自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事物,非常容易上手,而且可以感受到畫畫過程所帶來的平靜與美妙。更神奇的是,可以在短短的畫圖過程中,帶來一股定心的力量,讓頭腦更清晰、心情更愉悅(王亦穹譯,2013)。

  其實禪繞畫真正的關鍵,在於透過不受傳統繪畫創作標準美感制約的過程,去讓每個人釋放對於畫不好、畫錯的擔憂和恐懼,然後在一筆一畫的積累裡去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對自我的肯定。Rick和Maria創立「Zentangle」時的信念,是讓每位來參與課程的朋友,都能體驗「不打草稿、不用橡皮擦、不必重畫、沒有對與錯」的禪繞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