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社區認輔父母學學程之『與情緒共舞的八堂課 』~第六堂課 生命的禮物
友善列印
 
【單元目標】
【前言】
【活動一】賦予生命的禮物
【活動二】接納禮物
【知識補給站】
【活動百寶箱:小團輔活動延伸】
 

【單元目標】

1.透過繪畫過程之體驗,協助成員覺察並調整環境與他人所給的一切。
2.了解自己有能力為自己所喜歡的,與不喜歡的狀況做處理和調適。

【前言】

「當我們看得夠深夠遠,就會發現,生命絕對不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金樹人

  生活中有許多事件會讓我們失去歓顏,譬如;被人激怒、碰到討厭不喜歡的人事物、遇到不公平的對待、被誤會或受到責難批評等等,或者是當事情不如我們所預期的時候,我們會被失落、沮喪、抱怨、擔心、難過所糾纏。面對不如自己理想中的情緒與感受,人們最直接的反應往往會讓自己陷入非理性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影響了我們的言行舉止、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久而久之內化成為習慣。聖經(約翰福音十六:22)說:「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說明喜樂的主權乃操之在自己,除非你將喜樂的主權交出去,否則沒有人能奪去你的喜樂。因此,有人說:一個人快樂與否,10%決定於所發生的事情,90%在於這人如何反應。因為,我們不能決定什麼事會發生,但可以決定如何回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並照顧好自己,讓身心靈和諧是生命必修的學程。~tipus

【活動一】生命的禮物

  面對生命中不如預期或期望以外的狀況發生時,你會如何自處?而你又會如何引導孩子,面對這樣的挑戰和情緒管理呢?生命的禮物這個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喔!

  對於不擅長畫畫的我,面對一張空白圖畫紙時真的不知要從何著手?經過數十分鐘後、經過多人協助後,純白的紙張多了豐富的水果盤.雖然因為不滿意再增了彩色.變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但!還是要感謝同組夥伴們,如果沒有大家的協助,多人的神來一筆,依自己的能力也無法完成我命名的〈富足〉這幅作品。謝謝為此張圖構思的夥伴,感恩有你。謝謝你們增添了我的智慧,豐富了我的人生!有你們真好!~陳佳縈

  畫、添畫、畫下心中話也話下心中畫,空白的去,滿彩的回。有多少驚喜在眼前,最後一次的"畫蛇添足"是為自己;為心中的想望而綴飾。想分享的是,當要為自己的畫命名的那當下,我才在瞬間有了新發現,是不是一種冥冥註定,是不是老天爺送來的生命禮物,讓我突然睜大了眼看到了"它"的存在,原來畫中女孩小小的臉龐上有我忽略的長長淚滴,畫面感覺由原來遙望放風箏的輕鬆自在一下子變成了淡淡的憂傷,就在那刻,腦中同時浮現了幾個字!不要哭!飛吧!哭了,也可以飛。一切來的奇妙,似乎在告訴我:「低頭哭泣時不要忘記抬頭看看,悲傷失落時不要忘記還有希望」感恩得到這麼珍貴的生命禮物,我捧在心上,放在記憶裡,所有參與的夥伴們,謝謝你們!~吳佳螢



【活動二】接納禮物

  只留下一個屬於我的符號,再由伙伴加上色彩、線條、圖形~~累積了無數能量,豐富了許多時光,無論喜歡不喜歡,那都是我的一部分,看!那碩大的棒棒糖,香甜濃郁的氣味,連蝴蝶都來駐足,我期待那些小苗,也在陽光的照拂之下,溫暖的成長。是的,就把目光停留在那些吸引我的地方吧!~孔柳燕

  一張空白圖畫紙,好大張唷!老師下達指令,在其角落畫上圖案代表自己,也有如出生呱呱落地,一片淨白來到人世間,父母是我最初的照顧者,賦予我名字,名字等同此圖案,圖案等同了我。我並沒有為我的畫布畫上任何一筆,不斷地在等同時間往右傳送時,我歷經多人為我注入心血與關照,以他們之所能,相對地,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情緒在期待與創作輸出中遊走,我想把時空點拉到創作完成,自身的畫布已回到主人手上。不善畫畫的我,對於這張集體創作視覺畫作,帶著驚喜與積極想像,想像坐臥在吊床上且置身於大自然環抱下就是我,那悠然自得的心。如果可以再多兩個人陪我,我就大大的放心,坐看雲起時,就算睡著也無妨。那如果就只能我一人呢?回到老師的提問:若回到生活中,你如何面對與處理,不喜歡意或不順遂的部份,那又帶給你什麼樣的情緒?甚至我曾經經歷無常的歷程,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我的接受,我的應對,我的情緒 。~張維玲


  每組十四個人,每個人前面放著一張八開的圖畫紙及一盒粉臘筆,每個人在左下角畫上一個小小圖案。帶領者一聲令下,圖畫紙移向左邊,限時一分鐘在紙上畫上图案。在一分鐘又一分鐘的紙張移動中,畫面愈來愈豐富複雜,從大筆一揮到小心翼翼,深怕破壞別人的畫面。最後,拿到自己的那一張。那張從那角落小小的註明後,就是歷經十三位畫者的塗鴉,那會是個什麼模樣?
  左上角一個大大的微笑太陽,一朵大大的太陽花,獨自盛開在畫面正中央山丘。右上方一隻大大的海鳥,右邊一隻碩大的綠鴨。鴨子上方似乎是海面,有一艘淡淡的小船,船上有位少女遠眺它方。每個單一畫面既大又搶眼,擺在同一個畫面呢?想到做畫過程,一開始是張白紙,很放心的給予,但愈到後面畫面繁複了,深怕自己的畫畫功力不好,破壞了畫面,有時竟只是輕輕的點上幾點,或是欣賞一下,就傳給下一個。

  最後一個指令,有十分鐘的時間,讓我們決定是否修改畫面。回到眼前的畫面,大綠鴨、大太陽、大向日葵、大海鳥、淡淡的海浪、小船上女郎眺望遠方,沒有前景與背景。前景是背景,背景也是前景。心中有個聲音,畫面不協調,要修改,但要從何下手呢?沒有畫畫功力,會不會愈改愈糟呢?心中還在猶疑,時間卻一分一秒的流逝,拿起粉臘筆,心中浮起了畫面,但下筆後就知道難了,畢竟沒有繪畫的訓練,所謂"知易行難"。修吧!綠鴨變成一艘大船與小船。

  事後上台分享心理過程,心中對畫綠鴨的伙伴,先致上小小的歉意,深怕自己的不滿,造成伙伴的難過,雖然並不知是誰畫的,但我始終相信在作畫的同時,每個人都把自己最好的部份呈現出,只是在時空的組合下,產生各種不可預料的變化。以前的我,會把他人的感受擺在第一位,應該不會想要改變畫面或是分享。但工作坊的當下,做了不同的決定,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試試看吧。這是那時那刻的心情。

  回溯這一幅畫,默然回首,如果這是人生圖畫呢?這是一幅家庭圖像呢?想到被輔導的孩子,人們責怪那亂七八糟的人生,但是誰在他們的畫面圖上線條色彩呢?但或許那裡有我們曾經咨意揮灑的線條色彩,但卻造他人不可承受之痛。有一天,他們長大了,有能力思考時,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時,看著許許多多不知如何調整的畫面呢?他們有能力修正嗎?抑或努力調整卻仍不得其所,愈來愈糟呢?

  在人生過程中的施與受,如同這幅畫,我們都不知不覺的給予,甚至沒有問對方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我們給予對方我們最想要給的。但是最後的結局,卻有時是傷害的,因為對方不想要,或對方沒有回饋,於是我們受傷了。聽到一位媽媽的怨歎,她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但孩子長大卻沒有相對的回饋,而感慨萬分。

  生命的歷程,我們因為別人的給予而豐富,也可能因而受傷,但不管如何,最終的主控權在自己,接受別人的安排,也是一種選擇,改變也是一種選擇,不管接受或調整都是一種能力,心安自在,一切就好。~黃兀

生命的禮物 ◎簡聿萱

明亮的太陽;感覺前程無限。
笑臉的雲朵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這是我喜歡的部分之一。
飛翔的氣球,感覺是自由飄動,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飛舞的蝴蝶群及蜻蜓是生命的悸動。
大片的花草讓人有寬廣的視野。
原本的線條大都淺淺的,所以加深的原圖讓整張圖較為明亮,
也讓我的志工生活更確信了。加油!


  古希臘羅馬哲學家Epictetus:「人們並非被外界的事件所困擾,而是他們對於事件所採取的觀點困擾他們。」心理學理情學派Ellis也指出人的情緒或心理困擾大部分是源於不合邏輯或非理性思考,只要減少非理性思考則大部分情緒困擾可獲得解除。以上可得知情緒困擾其實與認知模式有相當大的關連性。許多心理學學派,其實所用的觀點概念是相同的,焦點解決諮商,運用「外化」技巧協助當事者將人與問題分開;敘事治療,認為人一直在問題故事中,問題故事會越來越強大,所以協助個案發展支線故事乃至解構再重新建構故事。不論哪一種方式,都在協助個案對他產生困擾的問題,能有一重新認知與發展的機會。

  對於生命中所有發生不如期待的事件,我們可以解讀成為不幸或是倒楣,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認知是一種生命的磨練或是特別的勳章。這些年的養成,不斷強化自己轉化觀點的能力,內在框架亦較易於鬆動。所以,遇至不如期待的人、事、物也易於從框架禁錮中脫離而雲淡風清。不如意應是一種常態吧!與其搥胸頓足,還不如移動眼光去看見與發現那些另人滿意的部份。
~歐憶陵

【知識補給站】

  艾理斯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REBT)中,其理論與實務之核心為所謂的ABC人格理論。這樣的療法與理論基礎,主要是幫助我們理解當我們受到外在刺激而激發出來信念與行為的歷程。藉由瞭解這些歷程,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在面對一些失落或意料之外的情緒時,我們可以藉由什麼樣子的方式來讓自己能以一個健康的態度來面對與處理。

一、ABC理論

  A緣起事件 ;B信念 ;C情緒與行為的結果;D駁斥干預; E效果; F新的感覺。例如,一個人在離婚後感到沮喪反應的,是這個人對於失敗、被拒絕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認為被拒絕與失敗的信念(在B點)才是導致沮喪(在C點)的主要原因,而不是離婚這一實際事件(在A點)。A、B與C之後接著是D,也就是駁斥。駁斥是一種科學方法的應用,協助當事人向他們的非理性信念挑戰。艾里斯指出駁斥的歷程包括三個要素﹔偵測、辯論與分辨。

  雖然理情行為治療法使用許多認知的、情緒的與行為的方法來協助當事人克服其非理性信念,但是非常強調這種駁斥歷程除了在治療中進行之外,也要在生活中不斷地演練。最後,進入E的階段,E就是效果,是較實際的部份,指獲致新而有效的理性哲學,能以合宜的思考取代不恰當的思考。如果我們成功地達成此境界,我們接著就會創造F,是一種新的情緒型態,不再感受到嚴重的焦慮或消沉,能配合情境而有適當的感覺。所以,要想有較好的感覺狀態,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發展一種有效而理性的哲學觀。

二、理情治療法的綱要

  鼓勵當事人去發掘導致大多數困擾行為的一些非理性觀念。激勵當事人去驗證其觀念的效度。
對當事人說明他們思考中不合邏輯的地方。使用荒謬和幽默來面質當事人的非理性思考。運用邏輯分析減少其非理性信念。向對方說明這些信念的功能如何不當,以及它們如何導致情緒和行為的困擾。

  解釋如何以具有證據基礎的理性的觀念去取代非理性觀念。教導當事人如何以科學方法思考,使他們可以觀察並減少現在或未來的非理性觀念及做不合邏輯的推理,此兩者正是助長自我毀滅的感覺與行為之禍首。運用幾種情緒和行為方法,協助對方直接處理其感覺,並能對抗其困擾。

資料引用來源:艾理斯學術思想,取自http://article.aedocenter.com/OldBook/G-09.htm


事情不會只有一個面向: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 Focus Brief Therapy)

  焦點解決諮商(Solution Focus Brief Therapy)的創始人之一—茵素老師(Insoo kim berg)是一名韓裔美國人,她在發展焦點解決諮商時,運用了東方文化因素,太極的概念即是。太極代表的是一種系統平衡的概念,同時,是一個圓的概念,代表可以翻轉,更是一個整體的概念。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黑與白兩極是「相生」、「互補」的,而且這兩點不是對立面,是融合在一起,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它帶領著我們願意看見事情的全貌,而非只有殘缺或是不好的那一面,焦點解決諮商有許多基本精神,都源自於太極的概念。

  如果注意力只放在黑色的那一面,通常是暗喻容易只看到不好的面向,大多數人均是如此,我們叫它「悲觀傾向」,悲觀傾向有什麼不好?想想若是什麼事情,都只看到黑色,想必也會生活的不快樂;但如果能在一片黑暗中,看見一個小小的白點,那會使人產生希望的能量,例如:「一線曙光」或是「撥雲見日」…。輔導人員在接到偏差行為的當事人時,通常來的資料是一片黑(例如:過動、偷竊、說謊、打人、不繳交作業…)但是如果我們願意秉持「人不等於行為」的態度,不用他的偏差行為去標籤他的人格時,比較容易找到白色的亮點,一旦找到白色亮點之後,我們將之擴大,往往是翻轉的契機。

資料引用來源:《遇見孩子生命的曙光:兒童青少年的焦點解決諮商》陳意文/著 張老師文化出版

【活動百寶箱:小團輔活動延伸】

成長過程或許無法事事盡人意,因此我們讓孩子在一張已有黑點點的圖畫紙上作畫,讓孩子思考自己是如何面對這圖畫紙上原有的黑點,協助成員覺察並調整環境與他人所給的一切,了解自己有能力為自己所喜歡的,與不喜歡的狀況做處理和調適,進而協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情緒處理態度。

【步驟一】賦予生命

發給每個孩子一張紙,紙的中央印有一個黑點,而這個黑點是沒有辦法被擦掉的。

【步驟二】接納生命的禮物

請孩子們將這個黑點融入自己的畫中,創造出一幅屬於自己的畫作。

【步驟三】團體分享

1.看到圖畫紙上已經有黑點時的感受?喜歡或是不喜歡?
2.如何開始著手進行修改或是畫畫?
3.生活中不順利的事情就像圖畫紙上的黑點一般,倘若遇到時,如何處理、調整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