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此線上閱讀 *」
  社區認輔父母學學程之『與情緒共舞的八堂課 』~第五堂課「搶救情緒大作戰」憤怒的情緒處理
友善列印
 
【單元目標】
【前言】
【活動一】為情緒找一個出口
【活動二】撕貼畫
【知識補給站】
【活動百寶箱:小團輔活動延伸】
《本期電子報由師大實習生陳修音、蔡偉甄、輔大實習生劉奕均共同編撰》
 

【單元目標】

1.情緒的宣洩。
2.學習情緒的表達。
3.獲得同理與支持。
4.經驗情緒的重新建構。

【前言】

  今日和父親一同吃飯,又被父親用不好的口氣提醒要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做準備。其實在之前就多次跟父親討論跟說明,目前學校還是有一些必須的課業要專注,但父親卻依然覺得我沒有用心、不在意。尤其父親的口氣又特別的酸言酸語,雖然理性上我控制住怒火沒有和父親正面衝突,之後又透過和朋友聊天及念書,但還是覺得依然生氣,很想找父親理論。雖然閱讀了書籍,清楚的知道理性有時候不能夠完全控制住情緒,也運用了一些技巧轉移注意,卻仍然覺得有許多的憤憤不平。憤怒真的是一隻大恐龍,目前的火還需要學習好好的與它相處、試著馴服。~文鈞

  情緒就像水庫一樣,一段時間之後,是需要宣洩的,負向情緒的壓抑,表面看似平靜無事,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疏發,很容易不斷積累甚而崩潰決堤。傳統的中華文化思維讓我們對於情緒的出口不是那麼重視,常常是選擇忽視,甚至是為了求得和諧而過度的隱忍壓抑自己的情緒,讓情緒轉化成其他的形式造成更多的課題。因此,在有小情緒時,不要漠視它的存在,需要有導洩的出口,找個安全的地方,用不傷人、不傷己的方法做一些抒發,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及良好的人際關係。

【活動一】為情緒找一個出口

  不管每天我們如何努力的調整個人心情,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令自己不愉快或是生氣的事,而這些生活中的情緒波動,累積久了將對我們心理及生理造成影響,乃至影響到家庭關係的經營。今天的單元,希望藉由DM的撕碎提供成員宣洩情緒的體驗機會,在敘說生氣經驗的同時也能將情緒表達出來,讓自己在邊撕紙邊聽自己的內在敘說的同時,也能察覺自我的課題所在,而同組成員在傾聽的同時,也能發揮同理與陪伴共同為情緒找到安全的舒發管道。示範分享如下:

之一: 明明都跟你說過了,你就是不聽,跟你講你還嫌我囉嗦,到底甚麼時候你才能學得會……。 每天就只會看電視、打電動,一點都不會來幫忙,這個家又不是我一個人的,為什麼只有我該做? 做了還要嫌我做得不好,一張嘴巴一直碎碎念的…..,感覺自己比幫傭還不如….。嫌東嫌西的, 要嫌棄有本事就自己做啊!我就是不想做…不想做…,不想做….。
之二: 不要為一點點小事就盛怒好嗎?我知道你是為我們好,但是態度可以理性文明一點好 嗎?這樣對待他人會讓彼此都很難堪的…..;我不喜歡你這樣的態度,萬一遇到不可理喻的人,你會吃悶虧的,我真是為你擔心…..。
之三: 跟你講做錯事就要老實說,不要老是用欺騙的方式,已經和你說過多少次你老是學不 會,被老師處罰是應該的,媽媽很難過你的不誠實,也請你不要老是認為是別人的錯,說一堆理由;我真是受不了你,你要媽媽怎麼辦?你的行為真的叫人生氣又難過!

撕 紙碎
怒 奴心
滴落雜亂之間
再構其中
~ Monica Huang

【活動二】撕貼畫

  壞情緒有多少?像小山丘的碎紙堆裡藏著許多被解放的悶氣。我們從蘊釀開始,從第一輪的"客氣"到第二輪的"找氣"到第N輪的"瘋狂氣",憤怒的情緒在手的撕扭間逐漸碎裂…到最後…"消氣"了…望著眼前的紙堆,腦袋似乎空了,想不出什麼了,情緒指數也跟著平緩下降…。

  "心中開出一朵花",這是我對撕貼創作的命名。壞情緒無可避免也不可能擋的住,但和情緒相遇時,心中的那朵花很重要,那是向陽的花、是智慧的花、是滋養的花。接納自己的所有後,相信最後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回歸~心的美好。

  在小團輔中曾經設計帶領過這個單元,請小朋友在紙張上寫下心中不滿的事生氣的事,寫完之後請他們用力撕,把不開心的情緒透過肢體動作撕的張力將碎紙都丟在情緒垃圾桶中。撕完過後請小朋友們分享心情,大多數小朋友表達很爽很棒或者心情變好了~可見情緒若能適時適地的表達、宣洩,讓心裡的垃圾適度清理,情緒轉趨平靜進而回到正向的過程,不論在大人或小朋友上都是很重要的喔!~佳螢


  在理智正常的情狀下,「破壞」通常是被壓抑,不被允許的。但若以療癒或正常的宣洩情緒管道為前提為基礎,它似乎又被賦予了另一項神聖的意義和使命。一早便要夥伴們準備二件生氣的事分享「二件?會不會太少?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任意地列舉受氣事項都不勝枚舉。

  「撕」,好有張力的動詞!似乎已經感受到那個動作的力道。「撕紙ing」,好有畫面的律動!手來手往,眾人「氣」的不亦樂乎。「撕紙ed」之後,眼巴巴地看著面前堆疊成山的豐碩成果,大夥面面相覷地會心一笑,驚呼道:「原來大家這麼『氣』。」明明有氣,卻很有趣,哄堂大笑。

  回顧著:當用力撕紙的肢體動作啟動、臉部表情與夾帶著情緒的眼神合作、忿忿不平地口述著令自己生氣的事件時,一邊撕紙,一邊陳述,一邊看著眼前被扯碎的精美百貨DM的紙張,肢離破碎地被棄置於眼前一文不值,慢慢地擴大地盤、堆疊壯大、積沙成塔,一股隱隱作用的莫名感受似乎也毫無顧忌、緩緩地從指縫中微微地竄出、宣洩、流放、找到解脫。更有趣的是,原本自己認為氣急敗壞、不公不平的事情,在同組夥伴也身歷其境附和時,那種被同理的憤怒感,不知不覺中也被那種好氣又好笑的氛圍包攬,呈現出明明是表達令人生氣的場合,卻是夾雜著堆滿笑聲的滑稽畫面;明明是很憤怒的情緒,當下卻又很享受那種哈哈大笑樂開懷的奇特結果。原來,與壞情緒相處,除了轉念以外,還有此一絶──當下的「情境」與「共鳴」!

  原本認為被宣判死刑的精美DM最終去處就是「資源回收桶」,沒料到,講師的一張圖畫紙,伴隨著膠水和幾句導引指令:「請用膠水和桌上的碎紙,自製一幅拼貼畫,主題自訂。」短短的幾秒鐘,幾句話,把身陷地獄的碎紙堆又起死回生,再造第二春,又是一道驚豔!透過活動的體驗,常常身陷「本以為」、「應該是」的刻板印象而錯失「良」機,好可怕呀!藉由獲得同理的過程中,似乎也可見某些事件好像難逃「小題大作」、「過度放大」的疑慮,傾瀉情緒的同時,雙目相交,看見別人,想想自己,好像也沒有那麼氣了,真有趣!

  我很喜歡活動的過程,也很享受各種「身歷情境」、「摒除主觀意識」、「傾聽和同理」夥伴們分享的一切,從中也體悟到了「重建」與「修補」的神奇魔力,更覺察到了有時不需要太在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好」或「不好」的事情,因為只要正心正念,善加運用「重建」與「修補」的神奇魔力,一切都會變得無限可「能」,有「機」可期,一切都「好」。~陳麗如

  撕指時盡情的宣洩,或臉紅脖子粗,或心有同感一起用力撕,或心有戚戚焉!這是在說我嗎?或有聽著夥伴的述說而開心笑著...。撕紙之後,帶走了沮喪、抓狂、傷心、焦慮、無奈、不平...。而在撕貼畫的創作部分;心中有顆穩當當的大樹,讓我知道,我現在正在學習做對的事情,他可以滋養自己與他人....。藍天白雲;讓我知道學習之路。花草的陪伴;猶如身旁的夥伴一起齊放著,生命力的旺盛更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簡聿萱

一個情緒宣洩、處理、重新建構的活動分享 ◎tipus

  之一:跟你說好拍荷花就要清晨,睡到九點才起床,怎麼拍呢?每次跟你約好講好出遊的事,你都這樣,三十年了,依然如此,感覺非常的不舒服,真是討厭!你知道我今天六點就準備好等候你….。興沖沖的等候,卻換來你的不在乎…….。以後,我可能會慎重考慮我們一起出遊的約定事件………..。

  之二:跟你講插花就是要插在前頭,才能雙方開心愉快,你老是學不會。該花就要花,不要老是精打細算,算得那麼仔細好嗎?何況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多麼尷尬又傷感情啊!這樣會讓人下不了台的,真是不會做人,還要我去收拾善後……。你的行為真的叫人生氣又難過!

  我將這幅作品命名為:MYHOMISANG 《無限的感恩與祝福》。之所以將這幅作品命名為「MYHOMISANG」;是因為自己的另一半其實是一位溫良恭儉的好伴侶,是一個對家對孩子體貼入微的好爸爸和先生,個人覺得如果要小小抱怨,可能就是一些生活細節的小毛病,挑起某些情緒和看法不一。因此,我就用自己常用熟悉的布農族祝福語為它命名,也常常將它掛在嘴上提醒勉勵自己:用正向思維看每一見事情。其實我真的想說的是:夫妻本是同林鳥,百年修得共枕眠。透過二十年的心理和認輔課程之學習,自己非常期盼也很努力的在經營夫妻關係,因為,要擁有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關係,婚姻的經營是最主要的基石。認真思考,針對生活中的小抱怨,我會正向以待的。

  針對撕紙時的感受是;邊撕邊碎碎念的時候,會將心靈內在深處的某些幽微不明的情緒帶上來,確又很明確那是怎麼樣的一個事件。但就是有些微的情緒,就會認真的的去思考一些夫妻生活中小細節的抱怨。因此,心情是抱怨中有舒服帶點甜蜜負擔的感覺。

  活動後我的體會與感受;「生命就有如一首高低起伏的樂章」,有時樂音齊揚,就有如萬馬奔騰;有時樂音低迴,就有如萬物俱寂,令人不寒而顫,愴然淚下。感謝主!因著神的愛,總在低潮枯竭中可以迅速的重新得力;這就是我,一個如實的我。所以,我會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抱怨之後,會很快的恢復到理性的思維,評估自己的抱怨或生氣,該在什麼階段結束,讓事件很快落幕。力行聖經的教誨:「生氣卻不可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聖經並沒有禁止人生氣,生氣是人之常情,但是箴言十四章29節告訴我們:「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忍怒的人,止息分爭。」

【知識補給站】

情緒就像水庫一樣,一段時間之後,都是需要宣洩的。 陳意文/口述

  每個人內心裡的情緒總是以各種不同的樣貌存在著,也彼此相互影響著,你從來不知道現在所感受著的情緒究竟是從何而來、因何而起,也不能確定你所表達出來的情緒是不是就是真正你所經驗到的情緒,因此,就先拿起梳子先好好梳理自己的情緒,釐清哪些情緒對現在的你來說,才是你真正所在經驗與感受的,接著,再好好地面對它、宣洩它、放下它,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讓自己從情緒的纏線裡得到解脫。

一、Here & Now vs There & Then 此時此刻 vs 彼時彼刻

  在每個成員分享生氣的經驗時,大部分的人臉上都是帶著笑容的。其實當時的生氣經驗,也就是所謂的There & Then(過去那時候的情緒),與現在當下的感受Here & Now(此時此刻的情緒),其實是有很深的關係的。

  Yalom (1995/2001) 認為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為焦點之效能,需要包括兩個重要層次,兩者缺一不可,其分別為經驗性、歷程闡釋。前者為重要的促發事件,後者為對該事件的解釋,在多元的經驗分享下更能夠有所頓悟,亦為重要的回饋給予。然而在回饋給予同時,Posthuma (2002) 覺得領導者宜敏感於個體準備度,依個別差異提供不同程度與份量,尤其可透過示範,並盡可能於接近的時間給予(立即性),亦需留意具備面質性的回饋。

  團體進行可能始於彼時彼地(there and then)的個人經驗,在敘說的過程中缺乏特別的情緒反應,然而透過歷程的催化,將有助於個人深入的自我探索與揭露,並達到自我的覺察與成長;整個催化及探索過程是種冒險、新體驗的嘗試,需要尊重個別差異,讓成員對改變具備自主性、掌握感。
由上述敘述可以知道,往往我們能夠藉由Here & Now的敘說歷程與感受,讓我們回過頭去想到我們彼時彼地之問題所在,更加幫助我們自己能夠自我察覺。

二、Carl Rogers的心理治療理論-人本主義

  在成員敘述生氣經驗的同時,其他成員的傾聽,對當事人來說是一件相當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假如有相同經歷與成員一起撕紙那樣的狀態下,更加可以感受到被陪伴的感覺,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面對於這些壞情緒的調適與處理,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增能。就像Carl Rogers強調人具備自我調整以恢復心理健康的能力,創造出能夠讓人進行有意義的自我探索情境,而專注傾聽與陪伴這類無條件的關懷,則會讓人傾向這樣子的自我探索與覺察。

【活動百寶箱:小團輔活動延伸】

孩子對於情緒的察覺能力並不成熟,因此我們透過情緒日誌的紀錄,帶領孩子們從中發現自己的情緒變化,了解情緒變化原因,並且學習清楚具體地表達,進而面對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

【步驟一】

請孩子閉上眼睛,回想昨天的早上、睡前或是記憶深刻的時間,自己的心情如何?是否經歷了情緒的變化?

【步驟二】

孩子們著手填寫心情日誌表格,並且在一張便條紙,匿名寫下一件想提出來分享的情緒事件,並投入盒子中。

【步驟三】

徵求自願者分享自己一天的情緒變化。接下來,從盒子中抽出任一張紙條,一同為此情境下的心情,想出情緒調整的辦法。

範例:

日期 天氣 早晨 睡前 重要事件
情緒 引發原因 情緒 引發原因 事件紀錄 引發的情緒
2/5
(一)
著急
擔心
起晚了,上班遲到,
會影響成績
高興 姊姊願意把新洋裝借我,
讓我在同學會時穿
同組的小張老是出狀況,
需要我幫忙善後
生氣煩惱
省思、感受與展望
  1. 每天為趕早上上班時間而緊張、擔心,不知死了多少細胞,我真討厭自己這樣子,明天鬧鐘一響,要堅定的告訴自己:「快起床不要又是個緊張的早上。」
  2. 其實不是高興有新衣穿,更欣慰的是姐姐總是替我設想,我要珍惜這份感情。
  3. 好像不只是小張讓我生氣,最近我感覺自己變得沒耐心,容易發脾氣和以前不太一樣,我應該找個人談談,分析一下我的改變。

參考資料:黃惠惠。情緒與壓力管理。張老師文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