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情緒共舞】:處理情緒四步驟 ◎tipus
『越是不被接納的情緒,在生活中就越為強烈,且容易轉換、扭曲。』~曹中瑋
整整一星期的時間沒有書寫,精神和情緒處在疲倦和低沉的狀態,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允許"的底線;允許自己沒有元氣,允許自己早睡晚起,接納自己的疲憊和低沉,接納自己可以慢下來有條不紊的處理工作。這一週是灰灰的,如同封面的蝴蝶靜默的停在地上。
情緒如影隨形,隨著我們的生活律動,升起、褪去。情緒的問題讓人最感苦惱;當情緒來襲時,我們會感到憤怒、悲傷、寂寞、低沉、焦慮、愧疚。當這些感覺占據並主宰我們的生活時,我們的生活就變成了情緒的戰場。由此可知情緒的照顧管理非常重要,它會影響我們活出的樣貌。
從生理反應的疲憊、沒有元氣、提不起勁的狀態,以自身的經驗推斷出自己現在是處於情緒低迷消沈狀態,主觀的經驗和認知聯想,可能是和上週的旅行過累和在大熱天的中午外出趕赴營隊中暑至口腔潰爛疼痛有關。這是對自己生理反應狀態的自我瞭解,當我對自己了解越多,就越快知道自己怎麼了,也就愈能對症下藥照顧好自己。
因此,在生活上,允許自己睡到自然醒,唱歌、聽音樂、放空;讓自己放鬆,它有助於情緒的調整和轉換,並且告訴先生:想要一個人獨處,給自己更大的靜默空間閱讀和禱告;告訴自己可以再放鬆點。藉由週末一個人獨處的機會,重新審視自己低沉的那個內在兒童,告訴自己:我是美好幸福的!我有愛我的家人、喜歡的工作和一群熱忱歡喜共學共成長的夥伴。我和我的生命是合一的,上帝完全地愛我、支持我,給我恩典和恩賜。我用正向的話語為自己加油打氣。
其實我真的想說的是:身體是我們內在思維和信念的一面鏡子,每次的「不舒服」都是我的老師,需要仔細傾聽細胞與我們的對話,它會回饋我充滿活力的健康能量。下次若是再發生一樣的事件,我會學習使用肯定句來疼惜照顧自己,在生命的花園裡撒下正向滋養的想法和觀念。告訴自己:生命愛你,希望你擁有內在的喜悅、充滿感恩和自信,懂得愛自己並知道自己是有價值擁有好的生活。
情緒是良師,提醒我們;每個事件的背後,都有一個成長的契機。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需求等待被滿足。每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積極的意義等待被了解。生活在華人傳統文化下社會裡,人們對於負面情緒的處理常是壓抑、逃避居多,這讓我們更難理解情緒和掌握適宜的表達方式,久而久之,這些不被我們接納的情緒不斷地轉換形式、增加強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人際關係,學會處理這些情緒、調整這些情緒,將會是讓我們前進很重要的動力以及能量。
【知識補給站】
信任是一種依賴關係,盧曼給信任定義為:「信任是為了簡化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
增進彼此信任五步驟:
1.增進自信
信任感的來源是自信!一個人無法相信自己,對自己充滿了不安全感,當務之急的功課就是發展自信,喜歡上自己,相信自己是可愛的、有魅力的、有價值的,挖掘自己所有的優點,不打折扣地把自己誇上一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真心地、堅定地相信自己所說的話。
2.相互讚賞
對於對方的優點,一定要不吝讚美之詞,這叫強化優點,讚賞要細緻且具體,多發掘對方身上平凡的優點,真誠、及時地講出來。
3.掌握溝通技巧及養成溝通習慣
當你想表達自己感受的時候,要多用「我」開頭,少用「你」。當你傾聽和了解對方時,多用「你」開頭,少用「我」開頭,減少自己的主觀評判。
4.留出空間
有些事情的時候不希望對方打擾,在了解了對方真正的意願後,雙方可以簽一個協定,像是「我在....的時候我不希望你....」,約定得越詳細越好,並且可以製定出一些獎懲措施,以增進趣味性,在協定中學會給對方留出空間。
溝通是一種互動雙方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回應、並且期待經由溝通的行為與歷程,建立接納及共識。
(一)溝通的重要性:
- 獲取和決策有關的資訊。
- 蒐集各種不同的意見。
- 交換意見,完成觀念的互動。
- 試圖影響他人,也被他人所影響。
(二)溝通的意義:
- 互動性:有來有往,而非單一方向的行為表現
- 過程:持續一段時間有目的地進行一連串的行為
- 有意義的:溝通行為包含了溝通內容、意圖及價值
- 創造性:透過溝通,雙方會形成對對方之心理感受,而創造出新的交往或互動關係
(三)溝通有三種層次:
- 自我溝通:在個人內心中進行自我對話或獨白。
- 人際溝通:與其他人經由不同的訊息管道進行訊息的交換與互動。
- 大眾溝通:經由傳播媒體的協助,以多對多的方式溝通,或進行不同文化的溝通。
(四)影響溝通的干擾因素可以分成兩類
- 外在干擾:環境中之刺激干擾(噪音等)、語意上對於訊息理解的妨礙
- 內在干擾:思想和情感的阻礙(情緒的干擾)、溝通的意願與期待(工具性的溝通及情緒性的溝通)
資料來源: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A1%E4%BB%BB
2.編修自web.ntpu.edu.tw/~ipchiang/download/556/lingdow.ppt
【活動百寶箱:小團輔活動延伸】
相對於成人,孩子需要更多的指示引導,也由於認知與表達能力的尚未完全成熟,因此透過簡單的圖片替代冥想圖畫,順利進行活動。另外,孩子也需要教學者更多的叮嚀與提醒,在活動的最後,我們也透過團體的大分享,總結在活動中溝通、同理與情緒變化的回顧整理。
【步驟一】兩兩分飾A.B的角色,A觀賞圖片後以口語傳達給B
以具體簡單的圖像(例如一棵綠色大樹等)來進行活動。
【步驟二】A描述B繪畫
叮嚀孩子,愈具像、詳細的描述將能夠有助於對方的繪畫,並且也須提醒孩子當雙方分別執行描述或是繪畫時,不可有其他意見,而是要全然地交付給他人!另外,孩子或許較沒辦法沉靜地等待對方繪畫,因此當B在繪畫時,A需要寫動手繪畫出所描述的圖片,也思考自己剛才的陳述,是否能夠有改進的空間或是有更清楚的描述方法。
【步驟三】找到與角色相同的兩至三人分享
從相同角色他人的分享中,瞭解他人是如何表達,或是如何做聆聽,讓孩子能有更多的思考。
【步驟四】兩者交換任務,進行體驗
由交換體驗中,瞭解各角色所面對的不同情境與感受,培養同理心。
【步驟五】與夥伴分享
透過與合作夥伴的交流,讓孩子更清楚對方在傾聽時的感覺,以及自己在言語表達過程中的感受。
【步驟六】團體分享
徵求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帶領者做出最後的統整總結,並利用阿德勒的五種鼓勵語法給予具體的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