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目標】
- 藉由活動回顧生命過程的儀式找到個人的對生命的信念與歸屬,以強化家庭成員間的聯繫。
- 透過生命過程的儀式推動願意記錄人生的重大變化。
- 經由課程帶領與分享,思考個人在面對生命終了時的儀式。
關於生命過程儀式的課題… ◎高曉鳳
「從生命中的戒指與蠟蠋」這本書,我們看見西方文化中重視生命儀式中的人際互動、修復關係與創新生活積極意義的功能。
而在「生命禮俗」這本書,則從人的一生經歷「出生」、「成長」、「結婚」、「成家」、「終老」五部曲,強調傳統與現代的禮俗,是為了順利度過每道人生關卡;為了強化生命價值與神聖,為了表示對生命的尊重。
小孩滿週歲要抓週嗎?六月不適合結婚嗎?親人過世時必須徹夜守靈,避免貓越過遺體。從出生到終老,人類傳承各種生命禮俗或禁忌,有的祈求新生兒健康幸福,有的祝福婚姻圓滿,有的則在撫慰往生者的親友。這些禮俗都有其宗教上的義理,而且深深影響著漢人的生活作息無數個世代。
這一期雙周報,我們從抓周的儀式,一窺父母探問孩子的未來與喜好,試圖更加暸解孩子的性格與發展;別開生面的告別而同儀式,讓孩子在生命的另一個階段,巡禮在地人文與自然景觀,讓生命能對人與物有更寬廣、更豐富的關懷面向。包紅包,則看見父執輩成人禮的慶祝與祝福。30周年結婚照,當孩子長大成人後,再回到對結婚儀式的重新詮釋,可以發現新娘禮服這個象徵物,是女人對生命角色轉變的重要心靈憑藉。聽見悲傷,讓我們深入了解,親人過世,對家中不同的世代所帶來的生命衝擊與悲傷,以及如何用屬於自己的儀式,走過悲傷,療癒悲痛,表達對逝者的懷念與永恆的愛。
所謂「生命的儀式,可以說是基於一種對生命的敬重,對生命的繼往開來,當面臨生命轉折時的焦慮、徬徨時,在接受祝福與關懷時,產生生命的力量,我們可以說,儀式在人際中展開,在儀式中發現人與人的美好關係。
生命過程─抓週儀式 ◎杜玉玫
今天幫小寶妹舉行「抓週儀式」
準備物品:印章、麥克風‧手機、書‧相機、滑鼠、原子筆、計算機
真糊塗忘記準備媽媽最愛的錢啦!
寶妹抓的物品
第一樣印章代表權勢高官(真是符合爸爸的期望)
第二樣麥克風
第三樣相機
第四樣耳溫槍
第五樣計算機及手機
第六樣又回頭拿印章
第七樣筆
寶妹拿了兩次印章拔比好樂啊!直說要好好栽培
書及滑鼠平時已經玩太多於是乎完全無法引起她的興趣
儀式進行完才發現沒放錢,二女兒說:「放心啦!有官可以做就會有錢啦!」
抓週儀式結束之後的誕辰儀式
寶妹非常仔細看著蛋糕
告別童年的儀式 ◎林素貞
社子國小每年的兒童節前後都會舉辦6年級畢業生的社區巡禮活動,當作送給孩子告別兒童節的禮物,實施目的是:
• 從「認識」、「了解」、「體驗」、「珍惜」等不同面向,實施親子水域教育。
• 透過健行活動,使學童認識本社區的河濱步道,以推廣親師生的良好運動習慣,進而愛惜社區環境,且能付諸行動。
• 配合本校特色課程,認識校園及社區歷史,培養學童愛鄉愛土的態度。
• 依步道特色規劃多元學習內容,賦予挑戰性,使學童樂意參與,從過程中增強自信、肯定自我。已經連續5年辦理徒步4.5公里(自我挑戰)從學校走到社子島的島頭公園,沿路撿拾垃圾及淨灘活動。
今年改為生態導覽,由富洲社區發展協會美學會的導覽員負責四個定點的生態與在地人文的導覽,包含高低堤防、黃金三角碼頭、社六溼地、島頭公園,沿途可以欣賞美麗的淡水河河岸風光,更可觀察動、植物的生態發展。讓孩子留下難忘的告別童年的儀式。
成年禮;告別青少年的儀式 ◎林素貞
儀式是生活的中心,也是人際關係與親情互動的縮影,使我們珍視生命中所擁有的事物,並照顧好當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兒子在16歲時,我們幫他辦了一個成年禮的儀式,邀請阿公及外公還有其他長輩聚餐,並刻意買蛋糕慶祝,兩位阿公也包了紅包給孩子祝福。其實背後的真實意義是讓阿公分享長孫成年的喜悅,藉此透露出我們對家族朋友的感情連繫,也在告訴我自己;孩子已經長大成年,使我們有機會停下來,回顧生命中的的點滴故事。
發現之後在跟孩子對話時自己會較客觀(因為他已是大人)也較會以欣賞的角度看待孩子。我喜歡這樣的改變,讓親子關係的相處與對話再度活潑了起來。
30周年結婚照 ◎Gloria wind
爸媽結婚30周年那天,去拍了婚紗照。
記得小時候常聽媽說,嫁給你爸沒穿新娘禮服。每個女人,我想,心裡都有一個公主的夢,穿著如夢似幻的新娘白紗,在這一天成為最美的女人。
媽十七歲的時候嫁給爸爸。爸爸那時是個三十六歲的阿兵哥。十九歲那年,二伯被征召當兵,爸爸因二伯一眼失明,於是代兄從軍。在安徽老家是個么子,備受寵愛。從軍那天,奶奶塞給他一些大洋,來台灣,一個大洋換一串香蕉,爸爸沒甚麼積蓄。
一天,部隊駐營基隆,爸爸看上了媽媽,找人跟外公外婆提親,就這樣成家了!
生活拮据,五個孩子相繼出生。媽媽二八年華,如花似玉,還只是個懷著春夢的女孩,就這樣要扮演一個為人妻、為人母的吃重角色,我想,她是辛苦的。心理上還是個不成熟的女孩,父親在部隊不常在家,媽媽一定是孤單無助,生活裡充滿壓力。
拍婚紗的那天,也順便拍了全家福照,還記得在中正紀念堂,爸爸近七十歲,穿著白色西裝,和媽媽在攝影師的鏡頭下,留下了結婚紀念照。
看著父母牽手進50年。來自海峽的兩端,相偕一生,過去生活的清貧,卻也一路風雨走過。我想那時拍照的母親,回到小女孩時的悸動,霎那間,是愉快幸福的。
聽見悲傷 ◎歐憶陵
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有位婦人哀求佛祖救她病危的母親,佛祖說你去找一個從沒死過人的人家,要一根稻草來,我就可以救妳的母親。佛祖用這不可能的任務,讓婦人領悟死亡這件生命絕對會遇見的事。讓我聯想起專科時期國文老師曾說過:死亡,這件事今天敲別人家的門,明天就可能會敲你家的門,每一戶都會輪到的。我同意,當然也明白,但真正敲到時,我還是錯愕,還是生氣的問:老天爺!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們家?婆婆的意外離開,讓我們措手不及,來不及說再見,也沒有任何離家的儀式,一通電話就為我們的婆媳情緣掛上句點。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豐富的背後著實包含著經歷更多次的悲歡離合,生命中幾次至親的離別,讓自己對於未來與意外誰會先到來?有著更深的體認。
記得,婆婆剛離開時,為了兩個年幼的孩子,以不影響他們的作息為原則,我與先生儘量維持生活的常態,讓所有既定安排行程正常運作。雖我們不說,孩子也能感受到家中不同的氛圍。一位深愛我們的人離開,不只是簡單的一個人消失不見了,影響的是我們整個生活世界的改變。
撫慰悲傷
回想起為婆婆準備喪禮期間,自己會刻意不去看有她的照片。在送她離開的每一個階段儀式,我都會摺蓮花,每摺一次就會想起她一次,總是在朦朧的視線下,摺完每一朵蓮花。而每回想一次,就會再度經歷一次無法再擁有的痛苦與難過,但透過摺蓮花的過程,藉以回顧我們婆媳間只有我自己懂、自己能體會與她的點點滴滴。
逝世週年祭時我寫了一封信燒給了婆婆,告訴她我與她之間的小祕密,告訴她我有收到她滿滿的愛,告訴她我很想她,告訴她能成為她的媳婦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在沒有她的日子裡,每次去看戲或看電影只要談起母親或分離,腦海中就會出現與她相處的片段,眼淚就會不自覺的奪眶而下。無法否認但又無法避免,在每一次與她說再見的道別的過程中,總有著難忍的悲傷與心碎。但透過一次次的道別,將我對她的記憶一針針縫補起來,成為對我有意義的生命歷程。
專屬時刻~阿嬤再見
每一人喪親歷程都是獨一無二的,我想家中每個人,都有著對婆婆專屬的道別儀式。女兒從滿月到兩歲,都是由阿公與阿嬤照顧,所以與他們倆老有著一份深刻的情感。婆婆離開時,女兒才準備升二年級,只記得,告訴她阿嬤離開的那晚,她聽見時一直落淚,口中還一直喊著阿嬤、阿嬤……。雖參與了整個告別式,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她不斷反覆的用她的方式與深愛她的阿嬤道別。
下面是小五時,她寫的關於阿嬤的故事,題目是:阿嬤再見
那天晚上,我一個人獨自在整理房間,忽然一疊舊照片出現在眼前,我彷彿被它拉近了時空隧道……。
記得,在我二年級暑假的八月中,我們全家和舅舅一家人相約到他們家。
我們一群人,先到書局,在書堆裡享受閱讀的樂趣,又到了麵包店,買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糕點,當然也少不了到大賣場「大採購」一番。到了中午,大家都逛累了。於是,我們找了間餐廳,享受豐盛的午餐。這時,一陣手機鈴聲劃破了原本歡樂的氣氛,平凡的鈴聲,似乎暗示著某個不祥的訊息。是阿公打來的。「喂?你媽媽出車禍了!」爸爸沉重地掛上電話,全場陷入一片沉默。
「走吧!」爸爸鎮定的聲音化解了尷尬凝結的場面,媽媽也表示同意,於是爸媽開車立刻前往現場。回舅舅家的路上,雖然有舅媽不停的安撫,但我的耳朵像是塞了耳塞似的,聽不進半句話,一顆心七上八下的,緊張不安的情緒溢於言表。
當晚,媽媽把我和弟弟叫到沙發上,抱著我們輕聲地對我們說:「人都有生、老、病、死,對吧?」我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阿嬤也是一樣,因為時間到了,所以,她被接往天堂了。」我一聽完這些話,難過得哭不出來。我在心裡吶喊「爲什麼?難道老天爺不能看在她人這樣和善的份上挽留她嗎?」頓時,我的眼眶被潰堤的淚水填滿了,眼前的景物變得越來越模糊,化成一片白茫茫……。
我收起與阿嬤的合照,抬頭看了一眼佈滿星星的夜空,遠方的一顆星星,好像對我閃爍了一下。阿嬤,是您在向我微笑打招呼嗎?其實您一直沒離開,一直都存在我們心中。而且,您還送了我一份禮物呢!它的名字叫作「珍惜」。
|
原以為,誠如丹尼蓀(Isak Dinesen)說:如果可以把悲傷轉變成一個個故事,那麼所有的悲傷就可以承受了。當一個遭遇可以被說出口,並且說成故事時候,正代表這個人可以承認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也能面對這些遭遇所帶來的悲傷、痛苦、憤怒與傷害(蘇絢慧,2008) 。一直以為在她可以寫出說出自己的悲傷故事時,她已經可以真正的跟阿嬤說再見了。直到,有一次看到她八年級在她寫的週記寫下:「以前只要提起難忘的故事,總是會寫阿嬤的故事,一直到現在。我想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了!」原來,道別的歷程從她小五的故事之後還在持續進行。
說出悲傷
在想面對深愛、重要的人離開,充分的回顧的確是需要一段很長的歷程。它會反覆不斷的進行,並以各種方式,在這段無人參與的旅程陪伴自己。今年寒假,女兒準備將對阿嬤的思念化作戲劇,編劇加導演,透過戲劇搬上舞台。
也許在她成長的過中,面對這段意外與震驚,不想接受,但生命仍必須學習面對這未知的旅程。她收到阿嬤那份叫作「珍惜」的禮物,是因為她心中與我們相同有一份很深的遺憾。而她一直努力讓自己與阿嬤的道別完整,而一個完整的好的道別是需要時間沉澱與醞釀。才能真正理解,雖然有形的實體消失了,我們失去了這個人,但她給我們的關愛,生生世世長存在我們的內心。在情感與靈魂上,我們仍可以繼續擁有這個深深疼愛我的人,這一段重要的關係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繼續存有。
學習面對失去
若你有留意這是世界一直教我們如何擁有,擁有財富、青春、美麗……,但從未教我們如何面對失去。幸運的成功走過,但仍有許多人無法穿越失落、悲傷完成哀悼。
因為失去必然發生,分離必然會到來。生命一定會因這樣一個遭遇而有一段不一樣的生命景致。婆婆的離開,讓我們知道錯過了什麼,而有遺憾。但若婆婆能說話,我想她心中一定也有著深深的遺憾。為不想讓自己有著相同的經歷,故經常會思考著,當自己要向親愛的家人告別時,我所期待的方式。所以,在生活中,會挑選適當時機說說我的告別計畫,雖無像電影《非誠勿擾》一樣,為自己模擬演練一次告別式。但會與家人分享我對面對生命這無法避免的終點時,可以為我做的選擇。
婆婆突死帶來衝擊與毀壞,但也讓我對生命有所成長與蛻變。讓我有機會可以提早計畫如何面對自己生命終了的旅程。也不斷提醒著我們善待自己,善待每一個與我們接觸的人,是我們繼續愛她的方式。
好書推薦
認輔四季~在南湖遇見愛
作者 |
│ |
臺北市南湖國小認輔志工團隊 |
圖文編輯群 |
│ |
吳瑞美、林映辰、林慧茹、林麗黛、邱顯群、陳世芬、黃清芬、 鄧淑鳳、潘琇蓉、劉美鳳
(以姓氏筆畫排序) |
插畫 |
│ |
王珮禎 |
發行單位 |
│ |
臺北市立南湖國民小學 |
出版日期 |
│ |
2013年11月19日 |
定價 |
│ |
300元 |
優惠價 |
│ |
200元,所得全數用做校園認輔基金
|
《內容簡介》
一本記錄團隊學習之成長喜悅,與團隊合作之勇敢嘗試的校園認輔專書出版了!從家長志工的角色、觀點出發,南湖認輔團隊透過精彩圖文,期待與您分享和孩子相遇的每個動人時刻,及組織運作中,如何把握每一個團隊轉型的契機與個體蛻變的可能。
《新書發表會熱烈回響》
愛讓我成就一切、愛讓我們變得不同、愛讓我們勇敢向前、愛讓我們………。今天很享受在南湖的新書發表會中,只因它讓光寶認輔的愛再度流動。 ~洪翠枝 (新北市復興國小認輔志工團)
點點滴滴為孩子服務的心血與結晶,化身為有力量的文字,作為愛與分享的真實呈現,聽到夥伴們真誠感人催淚的分享,相信每一顆眼淚都是值得珍藏的珍珠!~李菲藍 (台北市文湖國小認輔志工團)
在南湖遇見愛,在南湖團隊十年新書發表會中充滿著感動,愛與堅持,有很深的觸動,認輔志工之路酸甜苦辣,我不知道未來,只知道,珍惜當下~吳佳螢 (桃園縣光明國小認輔團隊)
感謝南湖團隊的邀約,讓我們有這份榮幸參與及見證妳們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最後,獻上我深深的祝福與您們!我相信這一本書將會讓更多人受惠的,而我就是其中之一。~陳慧美(桃園縣光明國小認輔團隊)
《編輯手札》
|
我們願做孩子腳前的燈、窗前的光,
我們願是辛勤無悔的園丁,
看顧、澆灌、剪枝、除蟲,
只為了許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的真實可能,
共同建構一個未可限量的永恆希望。
|
|
邀請並期待您的踴躍認購。為回饋所有關心孩子學習與發展的知音,本書特惠價$200,所得並將全數挹注於校園認輔工作的推動與維繫。
聯絡窗口:南湖認輔志工團/鄧淑鳳
聯絡方式:手機/0935-361515;電子信箱/jteng1216@yahoo.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