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輩子都與家扣在一起,夫妻婚姻的和諧、孩子的教養與成長,在正常情況下,做起來已屬不易,在家庭成員有問題時,更是焦心難熬,可是許多人卻度過來了。這是一本幫助度過家庭困難的好書,值得一讀。
──王建煊院長(監察院)
「被愛的箭射過的人,才能領會愛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光寶文教基金會認輔志工團的志工們擁有熱情的箭,是發光的生命,他們裝備自己,深度地接納與發現每個不同學習的癥結,在生命沃土中播下仁愛的種子。願信心使你們抬起頭,將經歷的一切視為挑戰,樂在其中。經過艱難的淬鍊與身體力行的體驗,藉由挫折而成長,使成熟結出生命的好果子。
──米媽(親子教養作家)
這些志工媽媽和孩子們所交織出的故事,每一篇都在告訴社會大眾:她們能夠,大家也都能夠,期待本書的出版能鼓勵更多人參與社區認輔行列,讓更多孩子得到陪伴與照顧,進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宋恭源董事長(光寶集團、光寶文教基金會)
這群記錄自己的改變與成長的志工媽媽作者們令我感動,更令我欽佩!
──吳英璋教授(臺灣大學心理系、光寶文教基金會董事)
社區認輔志工是愛的天使,也是生命之光;光寶文教基金會積極結合社會志工,
連結政府、學校、民間資源,展現生命活力,發揮傳愛力量,讓社會看見愛與希望。
──吳清基部長(教育部)
在陪伴與成長的學習旅程,光寶認輔志工與認輔講師帶領許多母親與孩子找到內在生命的英雄旅程,讓彼此的生命發光發熱,有如夜空的萬點星光互相映照著。
──李明芬教授(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面對令人頭痛的孩子,父母身心俱疲,老師、社區家庭相繼退出,卻有堅持到最後、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志工,圓滿達成愛的任務,締造志願服務的奇蹟。
──林振春教授(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在書中看見生命的美好不在於擁有什麼,而是能付出什麼?也看見媽媽們不只對自己家庭有貢獻,還能夠不斷地在付出的過程中自我學習與突破,展現驚人的生命力。
──林照程執行長、蕭雅雯副執行長(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
這些志工真是了不起,她們點亮了孩子心中的燈,給這些不幸的孩子一點溫暖。
──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多年來,一批批光寶志工進入大學和研究所,熱忱助人的同時,也不忘努力充實、精進,堪稱回流教育最佳典範。
──柯正峯司長(教育部社教司)
孩子要的並不多,不是錦衣玉食,而是父母的接納與陪伴。在社會許多角落,還好有這群默默付出的「向日葵媽媽」,適時遞補家庭、學校之不足,和孩子站在一起。
──孫越先生(終身義工)
過去就讀國中放牛班的我,認識了帶我成長的心輔人員而找回對自己不放棄的熱情。許多人用他們經歷的痛苦經驗教導我們,孩子也渴望找到這樣溫暖的手,「有你,我就可以不一樣」,上帝派遣了這群天使帶著孩子找到生命的悸動。
──陳文祺(米爸,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實踐大學媒傳系與服裝系研究所)
二十個認輔志工的故事,寫出其在生命機緣中與認輔工作的連結,蛻換成「施比受更有福」的助人角色。因為曾經有您的陪伴,兒童與少年有更美好的未來。
──張秀鴛局長(內政部兒童局)
每一篇都是一個光寶認輔媽媽的愛心與實踐,真是不光會耍寶──更會發光發熱、成為社區認輔的寶貝!
──張德聰(「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
以愛心給人希望,以智慧指引道路,一句話、一協助、一關懷都能啟動失意人無限向上的潛能。這本書充滿了能激勵人類內在潛能所需要的助人智慧,讀了不僅令人感動,更令人讚嘆每一篇文章所散發的人性光輝。讓我們給光寶團隊認輔志工最大的掌聲,他/她們的奉獻協助了好多好多人的成長。
──許春金所長(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在這本實錄中,見到諸位志工媽媽坦誠分享的心路歷程,呈現出這些平凡中見偉大的愛心媽媽,如何在助人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幫助了認輔的孩子,也變成一位更成功的媽媽和有自信的現代女性。
──馮 燕(臺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兼學務長)
十四年來,光寶認輔志工站在第一線關愛孩子、陪伴父母、協助師長,這本真實動人的紀錄很適合所有關心家庭、親子教育的人閱讀。
──黃迺毓教授(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光寶認輔志工長期關懷失親、單親、隔代教養和弱勢家庭的孩子,用心靈感受,以生命陪伴,靠著點點滴滴的感動,一直堅持下去。
──黃碧霞司長(內政部社會司司長)
法律和法院無法讓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消失,從預防教育著手才是治本之道,衷心推薦光寶文教基金會的「父母學學程」給每個家庭、每位父母。
──彭南元法官(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
光寶志工媽媽將心理輔導的知能,伴隨著助人的熱情與為善的初衷,將愛注入校園、社區和偏鄉,讓有需要的家庭及孩子們的生命得以轉化與重生。
──賴念華副教授(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系)
希望藉著這本書,讓我們找到愛的路,孩子是大家的,讓我們用愛找到每個孩子回家的路,這是一本好書,一定讓您感動,更希望您也有行動,一起加入認輔志工行列!
──盧蘇偉創辦人(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
認輔志工們爲學生們所做的一切,並沒有任何物質的酬勞或獎賞,他們依然經年累月地樂此不疲,這是讓人讚嘆及可敬之處;他們在努力學習中服務別人,也同時增長了自己與家人,這是讓人欽羨的富足之道。
──羅美娥(臺北市立西松高中校長)
具名推薦:
李家同(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李淑靜(資深社工師)
吳澄波(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余振民(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秘書長)
陳意文(諮商心理師、張老師基金會臺北分事務所兼任諮商師)
張志豪(諮商心理師)
黃心怡(資深諮商心理師)
黃明慧(諮商心理師)
黃素娟(親子依附關係重建輔導老師)
黃素菲(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副教授)
舒 霖(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
羅清水(教育部訓委會常務委員)
(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